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我们中国做父母的有个习惯,总爱把小孩子抱在怀里。在孩子出生后,还不会坐、不会走的时候,有时抱一抱总是躺在床上的孩子,让孩子换换姿势,开阔开阔视野,是有必要的。小孩子需要和大人亲昵,可以排除孩子心里上的孤独,满足亲昵需要,有安全感,还可以加深母子、父子亲情,这也是有益的。问题是,在孩子已经学会走路以后,中国的父母还是常常把孩子抱在怀里。特别是农村,你会发现一种奇特的“文化景观”,几乎每个母亲怀里,都毫无例外地抱着一个孩子,母亲和孩子就像是不可分隔的“连体人”一样,让人觉得似乎她们怀里若不抱着个孩子,身体就失去了平衡,双手也不知道往哪里搁。  相似文献   

2.
心海导航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海姆·呈诺特说,小孩子开口要东西,做父母的想说“不”,又怕伤了孩子的自尊,怎么办?可以按4个过程去实施说“不”。一、首先,承认孩子的愿望。比如说:“你今天晚上想看电影?”  相似文献   

3.
朱株 《湖南教育》2014,(12):58-59
“我们究竟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这是美国著名教育专家、心理专家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质问所有家长和教师的一句话。现实中,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乖乖听自己的话,都会不自觉地强调父母多么正确且充满先见之明,而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这样的言行其实透露给了孩子一种信息:“你什么都不懂”“你千万不能自己行动”“小孩子总是错误和愚蠢的”……  相似文献   

4.
侯颖 《山东教育》2005,(9):62-62
一.要改变孩子贪吃的习惯。首先父母要改变对待孩子吃的糊涂观客。贪吃并非是孩子的天性,而是由家长不科学的喂养造成的。许多家长认为:小孩子越能吃越好。孩子“胖”就等于“壮”。“壮”就等于“健康”和“长得好”。  相似文献   

5.
聊天室     
怎样对孩于说“不”湖北·李本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海姆·呈诺特说:小孩子开口要东西,做父母的想说“不”,又怕伤了孩子的自尊,怎么办?可以有4个阶段的“不”的说法。  相似文献   

6.
高媛 《宁夏教育》2008,(4):77-77
美国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竞争激烈的制度下,父母从小就着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独立性格及竞争意识。在幼儿时期,父母就开始放手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独立活动,一岁多点的孩子基本上都自己吃饭。父母把孩子放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面前的小桌上,让孩子自己动手吃。如果孩子不想吃,父母决不喂。饿了,孩子下一顿就吃光了。绝对看不见父母端者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的地位如同“众星拱月”一般,父母的纵容和溺爱往往造成了孩子的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面对孩子越来越多的要求和日渐叛逆的性格,父母到了拿出威信来对他说“不”的时候了。你对孩子说过“不”吗?你知道怎样对孩子说“不”吗?有许多父母由于非常喜爱自己的孩子,从来不会也不忍心对他们的请求说一声“不”。  相似文献   

8.
●爱而坚定的正面交锋,是比暗中监视更好的一种方式。●监视是一种权力,权力意味着不平等。靠这种无所不在的监视来进行控制,我们究竟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下一代呢? ●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对家长来说“会爱孩子”,对孩子来说“信任父母”比什么都重要。●当代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的秘密,让他们有一片自己的“野地”,给他们一个自由的成长空间。●我们已经长大了,不再是个小孩子了。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是负责的,不要再把我们当小孩子看了,我们已经长大!●当你意识到不安全的时候,当你意识到自己难以面对复杂处境…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从孩子呱呱坠地之日起,他就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人看待,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因此,在美国最常用于孩子身上的一个词就是“尊重”———尊重孩子的观点、选择以及要求。当然,如果尊重变成放纵,对孩子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是有原则的。他们虽不勉强孩子做什么,但会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去做应做的事情。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在美国不满一周岁的孩子,当他们能自己捧奶瓶喝奶时,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喝。喝完了,父母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果真如此。美国父母…  相似文献   

10.
美国孩子讲话做事的神态、口吻。与大人一样,跟他们讲话,就像是对着一个小大人。孩子常常对父母说“你伤了我的感情。”“我非常生气。”“我不会这样做,因为”“你们为什么会……?”“我觉得……”他们称呼父母,有时用名字,如约翰、玛莉妞、彼德等等。在与美国家庭的交往中,我发现美国父母本身,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都相当关注。那么美国父母是从哪些方面启蒙孩子的呢? 理解能力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常常听到只是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内涵。如果孩子问父亲“爸爸,你可以陪我玩一玩吗?”如果父亲说“不行,你怎么这…  相似文献   

11.
深压在心底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醒来后孩子就很懊悔,为什么自己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果然,孩子很有出息,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孩子的父母很高兴,他们住的条件并不好,厨房是公用的。孩子早晨醒来,听见母亲和邻居拉家常,嗓门很高很大,充满着喜悦和激动,说孩子如何有出息。孩子很烦,他忽然感到这个家的狭窄,还有粗鲁。他心头火起,冲到厨房,大声对母亲说:“你怎么这么烦?”母亲正…  相似文献   

12.
美国科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证实:即使在很小婴儿的身上也确实存在着一些偏差性格特征,它们主要从父母那里遗传而来。由于孩子年龄尚小,许多父母并不在意这些偏差。但也正因为孩子年龄小,如果父母能及早发现孩子的偏差性格,及早采取相应的调教方式,将会有效地帮助孩子减少或克服那些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因素。为此,科学家们特别就5种常见的婴儿偏差性格特征以及父母应该采取的调教方式给出了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大带小”?顾名思义,就是大孩子带小孩子。幼儿园的“大带小”活动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很多幼儿园都曾开展过这项活动。比如有些幼儿园让大班小朋友带小班小朋友去郊游、参观,一个大的带一个小的,让大班孩子既当“保护人”又当“讲解员”。还有的幼儿园开展的角色游戏中,大、中、小班幼儿同时混合进行,在这样一个混合游戏小组里,大孩子自然就充当小孩子的“小老师”了。上海愚园路幼儿园特级教师赵赫,她们就曾经搞过一项非常有效的“大带小”活动。大凡幼儿园教师有这样的经验,就是新生难带。刚入园的孩子离开父母,总是哭闹不已,且他们不熟悉幼儿园,光是培养常规就得要好长一段时间。赵老师她们根据这一情况,大胆地运用了“大带小”的方法,在新生入园前同时走访新生与老生,对  相似文献   

14.
大人们总是羡慕小孩子无忧无虑。唉!其实做个小孩也不容易。小孩子在大人心中,永远是小孩子,永远长不大。大人们可以做他们想做的事,而且做错了小孩也不能批评,要不,就会说你“不孝顺”或是“没大没小”。而小孩子就不一样了。小孩子处处受大人的管制,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且一旦做错事,那可就不得了了,大人们又是批评,又是教育,唠叨个没完,甚至还有打骂小孩的。小孩子在大人心目中,永远不懂事。大人说话时,小孩子不可以插嘴。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把孩子比作美丽的花朵,因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也有人把孩子比作一本“书”,一本很厚很厚的书,一本精彩纷呈的书。是呀,从婴儿到儿童,从少年到青年,父辈们一天一“页”,一年一“章”地阅读着……有人说:一个孩子一个样,各个孩子不一样。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兴趣,不同的潜能,不一样的需求……每个父母,都面对着这样一本各具风格的“书”。作为称职的父母,就必须读懂这本“书”。翻开第一  相似文献   

16.
在发达国家,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 在美国,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列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农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出卖体力,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帮人铲雪,秋天帮人扫落叶等。 在瑞士,父母从小就着力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去一家有教  相似文献   

17.
很久以前,公狼和母狼产下了狼崽儿,它们非常兴奋,满心希望不久的将来,自己的孩子也会长得像他们一样威猛英俊。狼爸、狼妈可疼爱自己的孩子啦,它们精心为小狼垒了一个安乐窝,小狼崽儿想要什么,他们就想方设法给弄来什么,让小狼无忧无虑的生活着。随着小狼的长大,公狼和母狼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怪怪的,怎么看也不像一匹威猛的狼,  相似文献   

18.
龚红梅 《考试周刊》2012,(11):190-190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生活富裕了,可孩子比原来少了,县城小学的学生大部分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大多养尊处优,任性娇气;小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打工,他们不缺零花钱,缺乏的是父母的关爱和陪伴,还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孤儿,部分学生性格孤僻。要管好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的重担就落在了学校和班主任肩上。  相似文献   

19.
“有时成年人根本不听孩子们的意见,他们认为小孩子家能懂什么呢。例如,成年人一时心里不痛快,就拿孩子出气,使其遭受精神或皮肉之苦。而后意识到这样做不对,但就是不愿改正,认为向小孩子道歉是对成年人的侮辱。而孩子对成年人的埋怨却藏在  相似文献   

20.
先告诉大家一个忧伤的传说:美丽的仙女,经常会偷走人类的婴儿。她每偷走一个人类的婴儿,都会留下一个自己的孩子。这些被无辜地留在人间的仙子,异常漂亮,但是性格奇特、行为古怪、总是与人类疏远。因此,人们把他们叫做“星星的孩子”。1995年2月,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被借聘到深圳市元平特殊教育学校任教。在毫无思想准备和专业准备的情况下,我就要面对这样一群“星星的孩子”。凭着爱闯荡陌生世界在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校园里就有近60名“星星的孩子”。乍眼看去,他们个个像天使一般可爱。可是,他们却我行我素,不愿意主动与任何人交往;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