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词被用来指称事物,表达概念,但是事物千差万别,概念多种多样,我们怎样才能满足这种需要呢? 当然我们可以创造新词,但由于语言是人们流交思想的工具,由于它的稳定性和约定俗成的特性,纯粹由主观杜撰出来的词是不可能为大家接受的,也就谈不上有生命力。我们举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的关照下,研究新词的产生以及使用母语的人对其理解和接受过程。以此作为参考,探究留学生对新词的理解、接受过程,并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认为约定俗成的也不妨让学生再探究、再创造,理由如下。一、约定了不等于不变了这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任何一项约定,在大家普遍接受之前,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演变和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其次,也是最关键的,即某些运算符号,如乘号,虽然已被人们所广泛接受,但仍在经历改进、完善的过程。众所周知,为了避免“×”和“X”混淆,数学家莱布尼兹就明确建议用“?”代表乘号。到了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计算机语言里“×”又被“*”所代替。由此可见,随着数学内涵与外延的不断拓展,约定俗成也将被新的规定所替代。因此,允许学生对约定俗成进行遐想,不仅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需要,同时也是推动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语言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而发展最敏感的是词汇,“社会的进步首先反映到词汇中来”(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第二页)。词汇的发展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通过约定俗成,产生一些新词;一条是发展原有词汇的含义。因此,词的多义现象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词义的发展使语言日益丰富多彩,能更好地发挥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作用,同时也给阅读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科技等的不断发展,语言也在发展。网络新词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体现。当代人们为了交际的便利性,在网络交流中不断地产出如谐音代替原本词汇的网络新词。此外,还有更多的网络新词被年轻的网民们接受、推崇。本文以网络新词"不要不要的"为例,分析其语义及产生的原因。我们认为,"不要不要的"一词的本质是指某事的程度;人们认知中的隐喻机制促使该词汇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网络新词是指"网络用语",即多在网络上流行的非正式语言。网络新词的产生多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的经验与感悟,与人们的认知活动密切相关,因而被大众所接受。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Lakoff和Johnson的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研究网络新词中的认知隐喻现象,旨在阐释隐喻与词语发展的关系,不仅加深了对认知隐喻概念的理解,也加强了对网络新词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杂谈仿词     
仿词是语言中的一种“临时”造词现象,是作者在行文过程中临时仿造出来的,它的上文常常出现一个相类似的现成的词儿,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人们就不解其义,就成了一个生造词了。原属修辞中的仿词,经过长期使用被人们所接受,使用开了,可以不要语言环境的依托,广泛地独立运用,即得到社会承认——约定俗成了,它们就冲出“仿词”的母胎,成为新词。如“促退”从“促进”衍化而来、  相似文献   

8.
张义宏 《海外英语》2014,(9):163-164
词汇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渐变过程,英语词汇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新词在不断出现,旧词在不断被淘汰。科技进步产生了大量新生事物,新生事物必然需要相应的词汇符号来描述。该文分析了科技英语新词的来源及科技英语新词的特点,并对科技英语新词的翻译方法进行了系统归类。  相似文献   

9.
田运生 《现代语文》2008,(11):21-21
乡村语文教学面对网络新词显现出的是尴尬和无奈。上网机会少,接触网络新词的机会少,师生之间交流少,运用网络新词的机会少,更主要的是很多语文教师在思想观念上排斥和拒绝网络新词。因此,很多已经被大众接受和运用的网络新词迟迟进不了乡村语文教学的课堂。  相似文献   

10.
崔勇  陶薇 《文教资料》2007,(18):87-88
对于新词产生的原因和途径学界有了很多的论述,本文就新词产生的其中一个途径仿造来展开一些讨论,探究新词的产生和仿造这种方式结合的原因,仿造产生新词的方式,以及大量的运用新词对词汇系统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任何一门语言中,词汇一直都是最活跃的因子。随着社会的进步,新事物﹑新理念不断涌现,各类新词也自然被人们创造和使用开来。魅力源于陌生,用文学理论中的"陌生化"去诠释当下出现的一些新词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文章以生活中和各类媒体上最新出现的生动新词为例,对其特点进行归纳和分析,最终说明了"陌生化"理论,它既是人们观察诸多新词的创新视角同时也是新词被传播的极大优势。这些英语新词应该被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概念整合理论是揭示人类语言的动态认知过程的一种理论。近年来新词汇、新流行语被广泛运用。新词的创造方式主要有:谐音创造的新词汇;因词义扩展创造的新词汇;由比喻产生的新词;其他方式创造的新词汇。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探究新词汇的认知过程会推动对流行语的进一步认知。  相似文献   

13.
外交新词是国家外交工作和语言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外交新词在现代汉语中属于比较活跃的成分,同样也承担着承载中国对外思想和对外政策的重要责任。在翻译中国外交新词中,要考虑中国政治的民族性和敏感性,翻译时要遵循政治等效、专业表达、译名统一和约定俗成的原则。中国外交新词对外翻译中,怎样规范化是一大难题,规范化的表达能够展现一个国家的外交势力和对外开放水平。为此,国家应当成立相关的对外翻译部门,定期翻译并发布中国外交新词的译本。  相似文献   

14.
英语中的新词正以每年5000左右的速度增加,它们除了遵循传统的派生法、合成法、缩略法、混合法、借贷法等构词外,也有全新的词被创造出来。文章以最近几十年产生的新词为基础,初步探讨了英语中新词的构成方法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产生英语新词的根由的分析,对英语新词与随机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的阐述,揭示了英语新词产生的动态过程.并通过对90年代以来产生的大量英语新词的剖释.将现代英语新词的构成归结为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用原型范畴理论多角度阐释新词的构筑:1)基本等级词之"基本"是绝对的,即是超高频词汇,是人们心理上的"常常识"词汇.它又是相对的,随着主体认知变化而变化.2)新词构筑是新增或约定俗成的基本等级词原型意义衍生的结果.衍生理据基于相似性网络和属性;衍生过程是人与客观外界的互动过程;衍生结果,是基本等级词范畴的扩展.3)新词构筑中也常基于汉语传统的构词方法"种差 属"法.4)从新词结构来讲,动宾结构词之动部和偏正结构之正部由基本等级词充当.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文化中衍生出来的英语新词逐渐为英语国家所接受。本文以中国文化的衣、食、住、行为切入点,探讨以中国文化为来源的英语新词,并分析这些新词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英语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翻译可以丰富充实目的语的词汇。源自日语的翻译对汉语新词的影响非常深远,我国的日语翻译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晚清时期日语的翻译规范了汉语中大量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后出现的术语新词;近年来大量日语汉字的新词受到青少年的热捧,从而被吸收进汉语,充实了汉语词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新词"型男"、"索女"来源、意义,具体使用情况,产生的原因、途径作了深入的研究,"型男"比"索女"要活跃得多,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20.
汉语新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世界介绍变化中的中国,为国外母语为非汉语的读者以及国内需要使用此类汉语新词译文的有关人士提供借鉴。英译时要做到既保留汉语新词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又能被英语读者理解并接受实为不易。基于上述原因,汉语新词英译必须借助语境对语言的制约机制,使译文更为精准、更具可读性。汉语新词英译时,文化语境的制约作用不可忽略,但也不可小觑社会语境对其的影响。许多汉语新词的英译,与其说是文化的不如说是社会的。本文主要从社会语境视阈结合具体翻译实例,探讨其对汉语新词翻译的制约和指导作用。在翻译这些汉语新词时,除了考虑孕育这些新词的中国传统文化语境外,还必须考虑产生这些新词的社会语境对其的制约和指导作用,通过"释义法"或"直译加解释"等方法使隐含的社会语境明晰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