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宋代文化发展达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峰期,尔后的元明两代对此也望尘莫及.与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其发展程度也处于领先地位.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1]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是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式,宋代文化的相对繁荣也对现代文化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可靠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学者们论述江西文学的兴盛,一致认同江西文学兴盛于宋代。这就形成了江西文学兴盛于宋代这一命题。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是国内大学中文专业通行教材,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参编者均为当代文史研究之精英,教材所选先秦至于近代之作家作品,应该可以说是当代文学史家观点下的选择,这种选择也应该具有代表性。尽管书中并未明确论述江西文学何时兴盛的问题,但书中客观上已经呈现了对这一问题的答案,这也可以说是当代文学史家对我们要考察的问题的答案:江西文学兴盛于宋代这一命题,其历时的意义要大些,因为之前数据显示是崛起阶段,而之后的数据显示是走向衰弱阶段。其共时的意义要小些,因为江浙地区几乎可以说是区域文学的常青树。宋代江西经济文化发展繁荣,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之间平衡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宋朝是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世界大国,不仅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而且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享誉国内外的史学大师王国维和陈寅恰都极为推崇宋代文化。王国维认为:“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近世学术,多发端于宋人”①。陈寅格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末之世”②。他又说:“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③。王、陈两位是具有世界眼光的学界泰斗,他们的论断绝非轻率之言。当代家史权威邓广铭先生也认为:“两宋时期内的物质…  相似文献   

4.
李源澄先生著述甚丰,“所涉范围之广,所论亦颇精湛”。先生之论今古也,承廖季平先生及蒙文通先生之说而又更进,且明确提出以“经”与“经说”分别为说之论。先生以经学即是经义之学,“经学为中国文化之源泉”,为中国文化之总汇。是先生以经学即内圣外王之学,惟于历史中求经学,始能见经学之意义。先生亦提出“经学将来之正路”在于出入西人学术,吸取、改造西方优秀文化,排斥抵制西方腐朽文化,“反而求之六经”,弘扬民族文化中之优良传统,消除民族文化中之消极因素,从而兴起新儒学。  相似文献   

5.
<正>你知道“江南宋城”在哪里吗?不在苏杭,而在江西赣州。赣州的“宋城”又叫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它由四贤坊、军门楼和花园塘、白马庙等历史古民居组成。因为它曾是宋代赣州的公共活动中心,历代郡、州衙署所在地和文脉汇集处,留存了不少宋代老建筑和历史人文古迹,所以人们也称它为“宋城”。  相似文献   

6.
20世纪40年代,陈寅恪为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所作序中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即“造极说”)从20世纪末迄今二十余年,被越来越多的宋代历史、宋代文学、宋代思想研究者所接受。陈寅恪对宋代文化的尊崇,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晚清民初汉宋学之争中的宋学倾向,陈寅恪对宋代史学的推崇,华夏民族本位文化的指向,陈寅恪中国文化整体视域中的宋代文化。由此可以得出两点认识:一是陈寅恪先生当年发表“造极说”有着特殊的语境,因此不宜简单地用陈寅恪先生指称宋代学术思想(主要是程朱理学)之“造极”来涵盖包括文物制度在内的宋代整体文化发展水平,更不宜作为夸耀宋代整体文化发达的一种标签。二是陈寅恪等学者身处救亡的历史大背景,强调华夏民族的单一性、独尊儒家文化的学说思想,是当时时代条件使然。就其尊崇气节和提倡纲常理论的出发点来说,实际上与辛亥革命之后仁人志士寻找救国理论相仿佛,即“希望以学术趋向转移人心治道世局的良苦用心”。故不能以此厚非陈寅恪。  相似文献   

7.
《论语》第一章第一句 ,记录的是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对于其中的“时习” ,宋儒有很好的解释。据《宋元学案·双峰学案》《万年县志》等史籍载 :饶鲁 (1194-12 64 ) ,字伯舆 ,一字仲元 ,饶州 (治今江西鄱阳 )余干人 (其故里于明代划归新设之万年县 )。“髻龄有志于学 ,稍长 ,从黄勉斋干、李宏斋燔学。勉斋问 :‘《论语》首论时习 ,习是如何用功 ?’先生曰 :‘当兼二义 ,绎之以思虑 ,熟之以践履’”。“故传曰 :‘时复思绎于思虑 ,习也。’又曰 :‘学者将以行于践履 ,习也。’”勉斋大器之。”我想黄干和饶鲁确是解悟了孔子“习…  相似文献   

8.
“江南”在先秦及秦汉典籍中,泛指长江以南、南岭以北的包括今湖南、江西及湖北的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魏晋南朝时则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尤其是以建康为中心的吴越地区。唐代“江南”已非单纯的地域概念,又是一文化概念。江南文化发源于先秦时期吴越文化,又是晋唐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江西的北部地区吴强属吴,楚盛属楚,故有“吴头楚尾”之尴尬.汉设“豫章郡”,一步到位奠定了“江西省”.两晋南朝的“江州”,唐、宋时期的“江南西道(路)”,元、明、清时代的“江西”,使得“江”在相当长的时期成为江西的代称,这也是江西经济文化在全国居于重要地位的时期,一度与两浙、浙江并称“江浙”.清代康熙六年,明朝的“南直隶”、清初的“江南省”分为江苏、安徽二省,江苏、浙江持续为全国经济文化发达区,并称“江浙”;江西则从“江浙”中淡出,无奈与曾经落后于己、后又超越自己的湖广组合为“江楚”.晚清,内敛的“赣”取代开放的“江”,成为江西简称.这既是江西“符号”的变化,也是江西经济文化地位的“身份”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宋代是江西成为理学之源的重要历史时期,由欧阳修到李觏而周敦颐,继而张九成到朱、陆,无不为理学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宋代江西之所以能够成为正统思想理学的源地,是与江西自身独特的地理历史、教育、宗教文化发展和人才流动与推动等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宋代采用文人政治,随着北宋儒学复兴思潮与金石考古学的兴起,三代典章文物备受推崇,器用仿古与复古之风盛行。陈寅恪先生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器物之盛亦然。宋人追求生活情趣与人文意境,深受禅学、理学之影响,焚香、点茶、挂画、插花被称为“四般闲事”。特定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宋代器用独特的气韵风貌。此次展出的窖藏器物以酒器、花器、香器、食器以及文房用具等日常生活器用为主,造型简约素雅,意趣含蓄沉静,既生动地展现了宋人雅致的生活情趣、复古礼仪以及器用的艺术成就,又从侧面反映了宋金时期的瓷业成就、技术交流及贸易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宋代对宗室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现在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研究。邓广铭先生将宋代经济所达到的高度,判定为:“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估计之高,无以复加。那么,对宋代政治制度的研究,其情形又如何呢?清代学者顾炎武断言:“宋世典常不立,政事丛脞,一代之制,殊不足言”(《日知录》卷15)。或许是这一  相似文献   

13.
杨万里的诗学思想以对江西诗学的修正标志着宋代诗学的转型。他的诗学观包括了触物感兴、悟入活法、味外之味三个方面,他力图从自然万象中汲取灵感,创造出一种轻清活泼而又趣味隽永的新的诗风,被称为“诚斋体”。这种诗体虽对江西有所突破与变革,但仍与之有内在的联系,本质上仍是“内圣”人格的一种表现。他对江西诗法,尤其是它的句法论,也多所继承,故后人仍目之为江西派诗人。  相似文献   

14.
宋代在中国古代史上以“崇文抑武”而著称于世,宋代文化的繁荣也达到最高程度,而宋代宗室作为一个特殊阶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造了自身独特的宗室文化,成为活跃在宋代文化舞台上的最为独特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江西,“人杰地灵”、“使彩墨驰”,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省份。古代的江西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特别是唐宋时期,书院林立,人文鼎盛,名家辈出,盛极一时。谭正壁编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所收录的中国文学家六千八百四十八名,其中江西就有二百四十七人之多。自从西汉初年设立豫章郡,豫章一名就成为古代江西的通称。汉初,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文化也随着发展起来,人才不断出现。东汉时豫章南昌的唐檀,“少游太学,好灾异星占之术”,后来回到乡里教授,学生常有百余人。著《唐子》二十八篇。魏晋南北朝时,由于政治中心南迁,加速了江南经济文化的发展。这时,江西地区的讲学机构和讲学风气,  相似文献   

16.
宋代江西地方官学考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代的江西*,人文学荟萃,教育昌盛,文化发达。宋代江西地方官学教育的繁荣是这种盛况出现的重要原因。本文拟对宋代江西地方官学略作考述,以求教于大方。一唐末五代,中原战乱,而江西却基本保持着和平与安定。南唐时期由于江西的富庶与政府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使得大批士人纷纷归附,不少地方官学得以保持延续或创建扩大。据统计,隋唐五代有确凿记载的江西地方州县学为11所,且  相似文献   

17.
<正>宋代苏东坡称赞:“揽胜遍五岳,绝景在三清。”杨万里诗云:“青山自负无尘色,尽日殷勤照碧溪。”明代丁玑赞道:“三峰插天如芙蓉,晴云赤日行其中。”胡靖又云:“江南何处是仙家?孤柱擎空见少华。”位于江西上饶的三清山峰峦雄伟、仙气缭绕,让不少文人骚客、佛道真人流连忘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赵蕃的《三清山》。  相似文献   

18.
宋代审美鉴赏论阐解史鸿文宋代是一个极重鉴赏的时代,文人士大夫在盎然富有情趣的鉴赏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一套足以代表宋代文化风范的鉴赏理论,从而也使宋代美学成为整个中国美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披图所赏,未必得秉笔人之本意也”:鉴赏之难欧阳修是宋代美...  相似文献   

19.
宋诗与类书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宋之世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兴盛时期,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作为文化总结与象征的类书在宋代也进入了繁荣时期。各种类书大量涌现,而文人自行编纂、以适临文之需的类书更是层出不穷。文学大家如晏殊、秦观、黄庭坚等都有纂集之作,更遑论其他士人。在一定程度上,类书表现为宋人文化水平的平均值。这种现象一方面是文人积累学养的表现,另一方面又可使他们在濡毫之际左旋右抽,应对裕如。宋诗“以才学为诗”的特征的形成,与之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江南"再发现——略论中国历史与文学中的"江南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的“江南”存在着丰富的文化与思想资源,但缺少一个现代科学的概念来加以整合。“江南认同”是从历代有关江南意识自觉、江南地方情感突出、江南文化影响力的文献资料以及种种江南意象中提炼出来的一个概念,其中包含着诸如“江南文化之二源”、“江南认同之两歧”等复杂问题以及一些代代隐传的江南意象,在由一种政治认同转而为一种文化认同的过程中,文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南北朝时期是江南认同形成的时期,在中国史上首次完成了文化话语权的转移,为中国文化增加了重大的变数。在这个过程中,中原认同并没有消失,而是与江南认同并生共存,相反相成。所谓“江南认同”的产生,不是一下子出现的,而是经历了北方中原认同在其中纠缠挣扎,死而后生,是北方渐渐化入南方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