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衍同志的《包身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一九六三年,作者在《报告文学的几个要求》中说:“我自己,除了诗以外,差不多的文学形式都写过,但都和草木俱朽了,只有《包身工》,在读者中还在起作用。”这虽然是作者的自谦之词,但清楚地说明了这篇作品在他自己创作中的突出地位。《包身工》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六月《光明》创刊号。解放后,一九五九年《中国工人》杂志重新发表了这篇作品,并展开了群众性的学习和讨论。粉碎“四人帮”以后,一九七八年《十月》文艺丛书又发表这篇作品,并刊载了评价文章。另外,建国以来所写的现代文学史和系统研究报告文学的文章,几乎没有不提及这篇作品的。大家一直认为,《包身工》是“报告文学的杰作”,标志着我国的报告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是我国报告文学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正1981年,职称仅为讲师的刘道玉被中央任命为武汉大学校长,是当时中国重点大学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刘道玉曾说:"我本不想做官,也就不怕丢官,那么,就不会为’保官’而前怕狼后怕虎了,也就可以无所顾忌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了。""我这个人最喜欢一个字,那就是’变’。有这个字,就有了创新的最大驱动力。"正是他  相似文献   

3.
刘道玉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原武汉大学校长,20世纪80年代的教改风云人物.先生近1 0年来持续不断地对教育改革的呐喊,就是《拓荒与呐喊:一个大学校长的教改历程》一书最新的亮点.他在《南方周末》发表的《中国教改十意见书》振聋发聩;他在清华校庆期间让清华反思的呼吁,值得当前的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深思;他在南方科大遭遇"严冬"的时候给朱清时校长鼓劲加油……"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这是先生比较喜欢的诗句,也是他一生教改精神的写照."逆耳忠言"的背后,实际上饱含了先生对中国教育的一腔热忱和揪心之痛.  相似文献   

4.
我最初接触《广西教育》是在1965年,我写了一篇教育短文《也谈留堂》发表在《广西教育》上。这之前1964年在《广东教育》发过一篇4000字的报告文学《十万山下一枝花》。我这个初上教坛、初学写作的人,尝到了文章上刊的甜头,心情是可想而知的。1984年广西教育编辑部在浦北开座谈会,我应约编写期中、期末试题,得到《广西教育》的重视。第二年我应约参加了《广西教育》第一次大型组稿会。这次会议集中了全区各市地教研精英及写作高手,有后来担任南宁市教委主任的马祚文、百色市教研室老主任特级教师黄善词等。后起之秀、特级教师、享受国家津贴…  相似文献   

5.
据《长江日报》报道,著名教育家、前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认为:传统的教育观念束缚了孩子的想象空间,中国教育的解放必须从解放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开始。刘道玉在文中说  相似文献   

6.
悼念陈景润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先生去世,这是我国数学界的一个巨大损失。人们为他致哀,我也默默地悼念他。十八年前我写他的一篇文章《哥德巴赫猜想》在“人民文学”1978年元月号上发表。紧接着上海文汇报和党中央的人民日报转载,各地党报转载,他的事迹就为广大读者所知;对当年的青少年的成长也许有过较好的影响。我从这篇报告文学的采访和写作中。对于陈景润的科学求实精神和艰苦卓绝的工作作风,有极其深刻的印象,受到很大的教益,他每前进一步,获得点滴成绩,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这是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最可贵之处。我曾怀着强烈的欲望,等待他在若干年艰…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最近在文汇报上相继连载了《他从彼岸来》、《谁当她的律师》、《十二个昼夜》三篇令人关注的栏目,我们阅后争论着这样—个问题:它们的体裁究竟是属于报告文学还是小说。(我本人认为是属于报告文学)请指点。湖北利川小河煤矿袁章生  相似文献   

8.
<正>我认识启功先生是在1979年年初,那时先生刚结束在中华书局标点《清史稿》的工作回到北京师范大学(下文简称北师大)。为请启功先生参加并指导纪念陈垣校长诞辰100周年的筹备工作,经刘乃和先生引荐,我第一次与先生见面。当我说明是为纪念陈垣校长请他写回忆文章时,启功先生非常高兴,动情地讲述了他如何受到老校长的教导和恩泽,他说:"没  相似文献   

9.
李芙蓉 《湖北教育》2007,(10):61-61
看了贵刊《如歌人生》之后,我对如父亲般的肖校长充满了敬意。孩子需要父爱,需要从父亲那里吸取更大的力量。有一篇题为《父亲给了我雄心》的专访,写的是1997年当选欧洲足球先生的罗纳尔多,他是巴西第一个荣膺此誉的人,记者问他:"你明年是否还能获奖?"小罗答道:"如果我和巴赛罗那队、巴西队一起不断地夺冠,而  相似文献   

10.
《包身工》是夏衍先生仅有的一篇报告文学 ,最初发表于 1936年 6月上海《光明》月刊创刊号 ,是作者通过深入一家三井系的日本工厂的实地观察 ,掌握了大量触目惊心的素材 ,带着愤怒写就的。全文彻底撕开了日本资本家残酷和贪婪的嘴脸 ,深刻揭示了包身工罪恶制度存在的根源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 ,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篇报告文学一改以往只偏重事实报道而缺乏艺术加工的弊端 ,成为我国三十年代报告文学的扛鼎之作 ,标志着我国报告文学的成熟。品味全篇 ,除给人强烈的震撼之外 ,还不得不为其独到的艺术匠心所折服 ,其艺…  相似文献   

11.
八百里靖江,婉蜒曲折,在三国古城——陆城,融入了万里长江。就在这两江交汇处,有一所湖北省知名的重点中学——宜都市第一中学。目前,担任这所中学的校长就是周朴华先生。两年前,他是全国重点职业高中——宜都市职业高中的校长。2003年,他接受组织上的任命,到宜都一中走马上任。金秋时节,我们一行采访了这位刚过不惑这年的校长,我们的谈话,就从他担任宜都一中校长开始。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安陆市文化馆的赵金禾自己写自己的报告文学,在中央文化部举办的“让生活充满美”的金狮杯征文中,名列榜首,荣获一等奖。这篇报告文学,刊登在1988年第5期的《群众文化》上,题目就叫《自己报告自己》。在作品里,作者对自己担任文化  相似文献   

13.
李希贵校长是一位富有思想内涵又具魄力的校长,我非常仰慕。《人民教育》两年来连续十几期刊登李希贵校长的《学校管理沉思录》,在我是一道精神大餐,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李希贵校长的这组文章一经发表便引起无数的关注、热议和学习,为什么在担任山东潍坊教育局长时推行改革能把教育打造成潍坊市的第二张城市名片?为什么在担任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推行改革能引起全国同行的广泛推崇?我以为原因就在于他善于对常见的教育现象进行"沉思",  相似文献   

14.
<正>《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作家吴刚写于2001年的一篇报告文学,收录在《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一书里。本县一次优质课评选中多人执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大都把本文混同于一篇一般的散文来上,仅仅关注了其文学性的语言,重点将课文中用文学语言描绘罗布泊今夕现状的部分对比着进行了品读学习,教学的落点似乎仅仅在于欣赏语言的生动,而忽视了作品中的非文学表达,忽视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忽视了报告文学的文体特  相似文献   

15.
八百里清江,婉蜓曲折,在三国古城——陆城,融入了万里长江。就在这两江交汇处,有一所湖北省知名的重点中学———宜都市第一中学。目前,担任这所中学的校长就是周朴华先生。两年前,他是全国重点职业高中——宜都市职业高中的校长。2003年,他接受组织上的任命,到宜都一中走马上任。金秋时节,我们一行采访了这位刚过不惑之年的校长。我们的谈话,就从他担任宜都一中校长开始。昌海:来到宜都一中,你认为面对的最大压力或挑战是什么?周朴华:我确实感觉到有很大的压力。在人民的眼中,宜都一中就是宜都的“清华”、“北大”,是宜都的最高学府。宜都…  相似文献   

16.
徐迟同志在《向着二十一世纪》这篇短文里说,在粉碎“四人帮”以后,他问津于自然科学,对他来说这是一个新的领域。“那里呵,真是风光如画,美丽无比。人物峥嵘,情节感人。真正神奇,无法形容的丰富。”(见一九七八年一月十七日《人民日报》)徐迟同志勇敢地进入了这个领域,画出了那美丽、神奇、丰富的世界。他写的报告文学《地质之光》,是进入这个领域的第一篇作品,出色地刻划了我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同志的形象。《地质之光》成功地把文学和科学结合起来,它的发表,为报告文学的发展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7.
邹韬奋     
邹韬奋(1895——1944),原名邹恩润,祖籍江西,生于福建永安,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出版家。他的代表作《萍踪寄语》、《萍踪忆语》通讯集,是我国早期报告文学的佳作。韬奋、1921年大学文科毕业后,担任过教师和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1926年接编《生活》  相似文献   

18.
希学先生要出一本书,我是很惊喜的,但更多的是好奇。他到底要出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记忆中,他是写报告文学和长篇通讯的高手,别的,我所知就甚少了。当我看到《人生卷首语》书稿的时候,这才六吃一惊,原来是一本散文诗集。  相似文献   

19.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的素养类型往往决定着学校的类型。课余读书,看到了《中国青年报》(2007年11月7日)上刊载的题为《竺可桢:“浙大保姆”》的文章,颇有感触。1936年,作为气象学者的竺可桢受命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在当时动荡的时局下,浙江大学的教育不但没有垮台,反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审视他的管理故事,我看到了“学者型”校长的动人魅力。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水果湖第一中学校长范忠强给我一篇文稿,内容是谈校长治校,随即我将文稿转给了《湖北教育》(政务宣传)编辑部。编辑部责任编辑将文稿编好后要我写一篇专家点评,理由是我对范校长很了解。虽然如此,但我对中学管理是外行,不过在我与范校长交往和接触中,对他的治校才能我由衷地感到钦佩和赞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