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课程实施至今,从学生对《品社》课的轻视态度,从教师进行《品社》教学的低效现状,都引发我们教育者的深思:《品社》课究竟该何去何从?《品社》课怎样才能走近学生?《品社》课如何真正使学生的知行统一?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德育理论"给了我们很大的  相似文献   

2.
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程是一门具有很强生活性的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小学品社课老师应该认识到品社课的特点,将现实生活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教育的目的,使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实施至今,从学生对《品社》课的轻视态度,从教师进行《品社》教学的低效现状,都引发我们教育者的深思:《品社》课究竟该何去何从?《品社》课怎样才能走近学生?《品社》课如何真正使学生的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蕴含的人文性、思想性与品社学科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和融通性,来自语文学科的营养有助于品社教学,主题相同的品社内容又是语文主题阅读的补充与延展。语文和品社课对学生的思想熏陶又可以在班会课上得到及时、全面的落实和反馈。因此,将这三门主题接近、价值取向统一的学科进行有效整合,使课程资源优势互补,达到丰富教学资源、节约教学时间的目的,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在品生品社课堂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品生品社课堂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彰显其生命力,是品生品社课的魅力所在.本文从走进生活,获取教学活动的资源;用于生活,提升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等方面,结合具体教学实例,阐述构建生活化的品生品社课堂过程中,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品生品社课堂中实现生活逻辑和知识逻辑的统一,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无限活力.  相似文献   

6.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在品生品社课堂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品生品社课堂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彰显其生命力,是品生品社课的魅力所在.本文从走进生活,获取教学活动的资源;用于生活,提升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等方面,结合具体教学实例,阐述构建生活化的品生品社课堂过程中,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品生品社课堂中实现生活逻辑和知识逻辑的统一,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无限活力.  相似文献   

7.
<正>一、依于本——观于文本践于生本修订版课标对于品社课程实践性性质是这样表述的:"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基于这样一种认识的品社教学理应是高度实践化的教学活动。学生所有的道德认识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开放性教学又强调教学素材可以来自于生活,也可以来自于学生,课堂既要从生活走进课  相似文献   

8.
小学品社课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载体,品社课的教学需要执教者积极地探索创新,否则将会停留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常识课或以说教为主的思品课的传统层面上,难以充分发挥品社课特具的综合性素质教育功能,实现其教学目标。因此,品社课教学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活用教材,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践活动、巧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精心创造,着意求新,努力使学生发展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立德树人"要求我们既要以德育为先,还要以人为本,学校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一名教师要通过课程这个有效载体,使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一些认识和感受。一、品社课不能脱离学生生活,要体现课程的开放性品社课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尽量减少纸上谈兵,要多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和反映学生需要的内容,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生活的认识、体验  相似文献   

10.
小学品社课教学是学生道德情操培养的主要手段,小学品社课教学更是其他课程的基础,如果我们把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视为智商的培养,那么品社课则是情商的熏陶。因此在这个层面上,小学品社课教学十分重要。品社课若想达到锻炼学生情操的目的,就必须要创新,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都力求新颖,这样才能使小学品社课不至于成为学生的“作业课”“自习课”,下面对小学品社课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外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评价,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这种新型教学理念中,教学评价非常注重科学性与民主性。随着国内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农村小学品社课的课堂教学评价也开始由重形式转向了重内容。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评价,必须要能凸现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的特性,引导学生们在教学中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们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同时,老师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创设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体验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领学生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体验活动中,培养道德情感,深化道德认识,指导道德行为,提高道德能力。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们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力求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但是这一生活化、活动化的教学却容易出现很多误区。如何切实提高小学品社课活动教学的实效性,实现教学最优化,是每个品社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有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作为教师,我一直努力探索提升自己的教师专业素养,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思品课有效的课堂教学?有效思品课堂的标准是什么?思品课有效的课堂是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是能够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的课堂;是能够使教师体验挑战,使学生享受学习的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我个人认为一节有效的思品课应该具备以下标准。  相似文献   

14.
<正>班会课和"品德与社会"课(以下简称"品社课")都统一在德育这一教育范畴内,两者在目标上有一致性,在内容上有相通之处。怎样使这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话题。一、我们的纠结让我们先来聚焦品社课的课堂,看看是  相似文献   

15.
"自主、智慧"课堂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新型课堂教学范式。从教学过程来看,是课前预设、课中体验生成、课后评价激励的统一。从教与学的主体来看,包括教师自主、智慧地教和学生自主、智慧地学。"自主、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以及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和效果。如何克服教学工作中由各种原因所导致的随意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思品课堂教学中随意性的成因及对策谈几点看法。一、课堂教学中随意性的原因分析1.教师对课程标准理解不透。新课标以"育人"为指导思想,既突出了思品课道德教育的性质,又坚持了知识性和教育性的统一。如果教师对此理解不准确、不全面,教学实践中就会把思品课上成纯智育课,只想到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忽视思想觉悟的启迪、培养。另一方面,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在能力和程度方面虽然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方面也做出了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其他学科,小学品社课是一门非常需要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巩固所学,提升修养的课程。因此,品社课的教学成效要看课外。这里的"课外"指的是用课外的事例、课外的实践来促进教学,达到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的思品是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包括认知能力,道德体验能力和行为能力。为了充分发挥思品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和学生道德培养的主阵地作用,自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思品教材更趋于灵活、实用、与社  相似文献   

19.
<正>在学生眼里,品社课可上可不上,无所谓。在老师眼里,品社课是兼课,照本宣科,上完即可。这样的课堂老师不喜欢,学生更是没有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社课的兴趣,提高教师品社课的教学效果,使品社课成为学  相似文献   

20.
正新课程改革的到来,给广大教师带来的既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发展的机遇,也给我们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许多学习、实践、总结的机会。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成为初中思品课教学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当前思品课课堂教学进行必要的改进,使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教学情境贴近生活,学生体验求知感悟,教师主导调控课堂,以利于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实效性。总结多年来的课堂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