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当前人们对“生成式”课堂的意见是很不一致的,甚至有的专家直接打出了预设式课堂的旗帜与之相对峙。也有的人认为生成式课堂就是完全跟着学生跑,而不再需要预设。针对这些现象,本文拟就课堂的预设与生成进行一些探讨。一、预设式课堂的弊端传统的教学一切都是预设好的。如有几个教学目标,每个教学环节需几分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要设置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需要几个学生回答,如果学生答不上来如何引导到设置好的答案上来。这种教学形式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的,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几乎不需要自主地想什么,说什么,做…  相似文献   

2.
徐云 《教育》2014,(30):64-65
卢梭倡导的自然教育思想得以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生成性教学,它关注学生思维的启发,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成长,启发学生的思维。然而长期以来,为了保证课堂活动的质量和效率,许多教师在课前的教学预案中力求将课堂活动预设好,课堂实施时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引导学生到教师所预设的答案上来,生怕学生的答案远离自己的预设。生成性教学下的小学英语课堂,课堂应是学生的,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应将精彩的舞台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使学习活动具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教学一切都是预设好的.如有教学目标,每个教学环节需要几分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要设置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需要几个学生回答,如果学生答不上来如何引导到设置好的答案上来.这种教学形式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的,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改教材:拓展课堂资源,把握好课堂预设与生成数学教材只是数学教学的一个载体,其容量是有限的。教师备课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突破和超越了教材,但是备课始终只是一种课堂预设。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动态过程,学生的思维随时会进出火花,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新答案、新疑问、新联想,及时诱导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深度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更要注重课堂的生成性知识,因为这是学生的思维成果,也是进行下一步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目前的初中化学课堂上学生普遍存在以下现象:一是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很少,即使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也很少主动回答。二是学生更愿意坐等教师讲出答案,大多满足于将教师给出的答案记在笔记上,很少主动去思考为什么。 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提问,减少以上现象的发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每一位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新课程理念的带动下,  相似文献   

6.
刘霞 《教师博览》2023,(32):57-60
<正>有段时间,我分别在上海和成都听了好几节年轻教师的公开课。他们的学科不同、教学风格迥异,课堂却有着相似的特点: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却不敢让学生充分表达,于是严格控制着学生回答的方向和时间,使学生难以完整、自由地表述观点;当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发生冲突时,教师会更关注预设是否完成,  相似文献   

7.
雨过留下潮湿的印记,雁过留下轻盈的身影,爱过留下汹涌的激情。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一堂课后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是印象,还是体验?是知识,还是能力?是情感?还是……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也使我比较留意与在乎自己上的每一节音乐课。长久以来我都在思考: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如何相融共济?精彩的预设使课堂更有生命活力,动态的生成让课堂充满智慧和挑战。但始终没有找到好答案!  相似文献   

8.
为体现缜密的思考、精美的设计、完美的表达,教师总想把备课中想到的问题一个不少地在课堂中呈现出来,以致大部分课堂时间都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中过去,很少有学生独立学习、思考的空间。这样的课堂虽也有许多“生成”,但大多只是对预设问题的精彩或另类回答,很少有真正的“问题”生成,即使有,也常为“顺利完成”考虑而很少认真对待,因此,也就很少有教师真正从学生需要进行施教。这种“问题一个不少”的指导思想,必导致教学设计由浅入深、面面俱到的特点,教师主导过多,学生主体不够。其最大的危害是扼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变得依赖、顺…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都是预设好的,每个教学环节需几分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要设置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需要几个学生回答,如果学生答不上来如何引导到设置好的答案上来。这种教学形式都是学生按部就班地围绕教师的预设进行学习,使教学变成了知识灌输的过程。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倡导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陈华进 《广西教育》2012,(34):46-46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喜欢通过问题的设置,逐步将教学引向深入。本来,精心预设问题,通过问题的引导达成教学目标本无可厚非。然而,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们几乎都先把问题以及问题的答案预设好,然后通过问题的预设来掌控整个课堂。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归纳答案,学生抄,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以往我们进行教学一切都是设置好的,教学目标是设置好的,每个教学环节设置时间几分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要设置几个问题,每个问题设置几个学生回答,如果学生答不上来如何引导到设置好的答案上来。这种教学形式都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的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几乎不需要自主地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这种课堂教学不管气氛有多热烈,学生就像被摆布的木偶,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传统教学设计步骤如下:要改变化学教学的这种面貌,就要对设置进行质疑。改变以教为主的预设性…  相似文献   

12.
各种类型的语文教学课堂上的提问环节中,很多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学生都能异口同声地回答,而且答案也总是如教师所料。原因是教师事先准备好标准答案,提出问题后便步步引导,环环相扣,将学生牵引到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正途”上来,说引导实际上是设好陷阱,引诱学生往里跳,  相似文献   

13.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严格根据教案设计完成教学活动,对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即学生做出教案中没有预设的活动时,教师便会想方设法把他们拉回到原先预定的轨道上来。这样的课堂很难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灵活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创设生成环境,并有效地利用生成性资源,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的预设,而且更应关注动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预设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在课前进行的教学预测和设计.生成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高度关注学生有价值的数学思考,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遵循学生学习的问题而展开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对矛盾。在通常情况下,这对矛盾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困惑,因为他们认为预设严谨不一定生成有效,预设不够肯定生成会不足。研究表明,预设是对文本的关注。生成是对人本的关注。教学预设是学习生成的基础,没有好的预设就没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学预设可以让教与学的活动按课前的安排有序地运行,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工作,是对教学的理性的思考和布局。当课堂生成出现时,老师的合理引导,不但能达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还能达到尊重学生、保护其创新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预设中体现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情况的全面把握;生成里反映课堂信息的交汇与碰撞,展现师生的智慧与灵动。  相似文献   

16.
案例背景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很多时候教师关注的是整个教学流程围绕自己的预设铺展开来,对学生对上路子、近乎标准的回答总是津津乐道,却很少去关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害怕乱了套数。但  相似文献   

17.
郑世宝 《考试周刊》2013,(26):84-84
<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关注的是整个教学流程围绕自己的"预设"铺展开来,对学生"对上路子"、近乎"标准"的回答总是津津乐道,却很少关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害怕乱了"套数"。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是围绕如何教而展开的,有的老师理解为就是写好教案,规定好程序,准备好问题,疏通好道路,每个环节花多少时间,哪个问题由谁来回答,都设计得环环相扣、天衣无缝。上课时为了防止课堂出现"始料未及",教师想尽办法让学生在预设好的"套路"中学习,"顺理成章"地直达目的地。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虽然教学中教师也可能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常常不是通过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只是在顺着  相似文献   

19.
在以往政治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在课堂上教和学最理想的进程就是完成预定的教学设计,任凭课堂上闪现的智慧火花自生自灭,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计做出回答,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课堂于是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尽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也十分关注动态生成了,但仍有不少教师简单机械地解读“生成”,从而将“预设”完全摈弃,在“放羊式”的课堂里偏离了教学目标,偏离了文本,  相似文献   

20.
温建红 《数学教学研究》2009,28(12):F0002-F0002,3-5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P.R.Halmos)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堂教学是在问题的驱动下展开的,有效提问是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一个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是预设性与生成性并重的提问.即教师在关注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的同时,还婴关注如何对学生的回答以恰当的回应,并如何利用学生的回答生成新的更深层次的提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