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东坡在国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每个角落里,都散布有苏东坡的影响。在欧美,在日本,在韩国,他的情操与人格、学与艺术、药膳与养生等化遗产,成为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并已被世人广泛汲取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苏轼,字和仲,又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之为苏仙、苏东坡,其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文学家、画家、书法家。其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成果反映者及积极参加者,其是中国北宋文坛史上继欧阳修后的另一位领军人物。笔者首先对苏东坡的生活经历给文学创作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接着又对苏东坡诗歌创作的特点进行了阐述,之后又对苏东坡词作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又对苏东坡的散文特点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研究苏东坡的创作经历及艺术风格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要了解苏东坡,不妨读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该书完稿于1945年,1947年由美国JohnDay出版社出版。《苏东坡传》是林语堂自己最偏爱的一本英文著作,从酝酿此书到完稿共十余年,实为其呕心沥血之作。以下读者将欣赏到的片段就是节选自《苏东坡传》的几个重要章节。与原文相比,略有改动。苏东坡是中国人极为熟悉的宋代诗人,想把一个大家所熟悉的人物写好写活,无疑具有极大的难度。然而林语堂成功了———《苏东坡传》不但在海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自从两个中译本问世后,它又为国人所看好。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平生极佩服苏东坡,在思想上与苏东坡共鸣,在社会活动中多年来尊崇苏东坡,在为人处事上各方面效仿苏东坡,弘扬东坡精神,推行东坡举措,诸如此类都可称为张之洞的东坡情结,因此使张之洞的人生打上了苏东坡的烙印。  相似文献   

5.
黄玉峰 《当代学生》2011,(Z4):104-105
主诗人龙吟:苏东坡有一颗"博爱"之心。他的博爱体现在哪些方面?且看下文——苏东坡有一颗大慈大悲之心,表现在他对陌生人特别地关心。今天我们来谈谈苏东坡的悲悯情怀。在黄州期间,苏东坡的生活很艰难,属于变相劳改,不过好在还有一点行动的自由,可以和各种人来往,虽说是犯官,但多少还是官。有一天,外面刮大风,大雪纷飞,苏东坡独在驿所取酒驱寒,突然从外面闯进来一个人,戴着的竹笠上已经积雪盈寸,就快浑身冻僵了,进了门就向苏东坡要吃的,说是饿坏了。苏东坡二话没说,叫人赶快备饭备酒,同时让这个人擦洗干净,换上自己的干净衣服。开饭时,苏东坡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苏东坡政治主张的提出、苏东坡先后与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政争、苏东坡践行他的政治主张的作为等几·方面,论述苏东坡政治主张的和谐追求。  相似文献   

7.
"乌台诗案"以后,苏东坡被贬黄州,处境凄凉,生活困厄,但苏东坡在困境中没有消沉退缩,而是秉持自己"积极有为"的人生理想,涉足山水,为民造福,实现了自己人生和创作的双重飞跃。黄州,注定是苏东坡生命中最值得铭记的地方。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黄州我还是想去看看的,不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古战场的遗址,而是从艺术的角度看苏东坡的情怀。  相似文献   

8.
饶学刚研究苏东坡已有十多个春秋,陆续写作发表了十余篇有特色的学术论文。其主要特色为三个方面,即唯真务实,舍远求近;另辟蹊径,力求创新;多管齐下,交叉探讨。他首次提出了苏东坡文艺创作“黄州高峰说”,发现、确定、命名“东坡文化现象”,不断开拓苏东坡研究的新领域,首次推出田歌(秧歌)源流和荆楚民歌源流之脉的结论,填补了苏东坡研究中的一个空白和中国民间音乐史研究中的一个空缺,赢得了老一辈学者如陈迩冬、胡国瑞先生及相当一部分教授、学者的赞赏,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前后读过多少遍都记不清了,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  相似文献   

10.
许多中国文人都有一个“苏东坡情结”,女作家芳芳就有一篇《喜欢苏东坡》的文章,文未曾言,假如能有幸和苏东坡处于同一时代,人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嫁给苏东坡,理由很简单,喜欢苏东坡那样的人。  相似文献   

11.
东坡文化对黄冈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影响深远,黄冈东坡文化研究的历史很悠久,影响广泛而深远。几乎从苏东坡贬居黄州以后,就兴起了对苏东坡和东坡文化的研究,近千年来其发展和影响不断深化和扩大,至今已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黄冈东坡文化研究的深远影响,对黄冈经济文化的发展及人民文化生活的提升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物我合一     
宋朝诗人苏东坡和秦少游,才华都很高,又很自负,经常在一起谈学论道,互不相让。 一天,苏东坡和秦少游在吃饭时,正好看到桌上有一只虱子。苏东坡就说:“这个地方好脏,竟然有虱子,不知是谁身上的垢秽变成虱子的!”  相似文献   

13.
正内容概要:《苏东坡传》是林语堂最得意的作品,也是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林语堂先生认为,他之所以完全知道苏东坡,正是因为他了解苏东坡;他了解苏东坡,正是因为他喜欢苏东坡。  相似文献   

14.
苏东坡谪居黄州五年,与寓居江南武昌车湖的王文甫兄弟相过殆百数,这在苏东坡交往的朋友圈里是一种奇特的现象。王文甫兄弟为何从西蜀嘉州犍为迁徙到鄂州武昌,苏东坡不便明说,故在相关的诗文中采用了曲笔的方式分别记述。王文甫与苏东坡交往时年龄在六十岁以上,其长兄王齐雄有二子,分别是王天常与王天麟,父子三人皆寓居武昌城内,不住车湖。苏东坡与王氏兄弟相识于落难之时,情谊深厚,故苏东坡终其一生,从未将王氏兄弟忘怀。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现代思维理论分析了苏东坡对灵感的认识和苏东坡灵感理论对文艺理论的贡献, 并从苏东坡的创作实践介绍了获取灵感的几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舣舟亭是常州标志性的文化景观,是为纪念苏东坡而建,凭吊者历年不衰。清高宗乾隆南巡时,地方长官和士绅为迎合其对苏东坡的偏爱心理,将此处改造为其在常州的行宫。此后,苏东坡所代表的传统文人精神和乾隆所代表的皇权意识和政治利益纠缠其中,从此无从摆脱。文章通过对苏东坡舣舟亭上所附加的不同因素的解读,来揭示中国传统社会文人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17.
苏东坡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且书法也很好。当年他在做扬州太守时,有一次去游镇江的金山寺,苏东坡虽名气很大,但穿戴十分平常,和普通百姓没什么两样。金山寺的老和尚长着一双势利眼,趋炎附势,对苏东坡十分傲慢,爱理不理的,后来在对话中才得知,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  相似文献   

18.
翻开林语堂用英文所写、张振玉翻译的《苏东坡传》,深深被苏东坡的人生所吸引,心随着苏东坡一生的坎坷多舛而波澜起伏。读《苏东坡传》,完全被苏东坡那种大者所拥有的大智慧,他那无法阻挡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作为一名教育者,也不由荡漾起更为深沉的教育情怀。  相似文献   

19.
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苏东坡在黄州从其人生谷底,一举登上了中国文坛的最高峰,这是得到历来学界共识的;苏东坡谷底登峰的秘诀,也历来为世人所探求。本文从苏东坡贬居黄州期间的境况、心情和作为等方面,开创性地揭示了苏东坡黄州谷底登峰的秘诀:即多措并举,排遣内心积郁;一蓑烟雨任平生,坦然吟笑前行;眼见河水西流,自信能创奇迹。这对今天人们的处世仍富有启迪性,很值得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