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网络拥塞问题随之产生,拥塞控制行之有效的手段是在网络层实现队列管理。队列管理算法可以分为主动队列管理和被动队列管理两种。通过NS2仿真实验,对主动队列管理算法RED、被动队列管理算法DropTail的平均队列长度、吞吐量、丢包率、时延四个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了比较。将得到的仿真数据进行分析,在队列长度、时延、丢包率方面,RED算法比起DropTail算法有着绝对的优势;在吞吐量方面,两种算法相差不大。因此,得出在队列管理算法中采用RED比采用DropTail更有效,为进一步研究拥塞控制算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薛礼  陈利 《教育技术导刊》2017,16(11):41-43
为实现基于路由器的拥塞控制算法性能提升,分析了RED与ARED拥塞控制算法,并提出一种改进算法QARED。与传统DropTail算法对比,RED算法具有较高链路利用率、吞吐量及较低网络延迟、丢包率等优点,但存在参数配置无法适应网络动态改变的缺点。ARED算法增加了自适应功能,根据平均队列长度变化动态调整最大丢包概率,稳定平均队列长度在最小阈值与最大阈值之间,但存在瞬时队列长度振荡等稳定性问题。改进算法QARED,通过优化最大丢包概率计算函数,以提高平均队列长度稳定性、降低丢包率、提高吞吐量。通过NS2仿真网络环境对比,改进算法QARED相对ARED算法在控制平均队列长度上更具稳定性,能够实现更低网络延迟与丢包率,提高了动态网络环境下拥塞控制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模糊变结构时延控制算法及在AQM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带有延迟时间补偿的模糊变结构控制算法,分析了模糊变结构控制中积分因子对于时延因子的补偿机理,并基于网络拥塞路由器中TCP连接的线性化模型设计了适用于主动队列管理的时延控制算法.最后讨论了该控制算法的实现问题和参数整定,进行了仿真实验.对于TCP主动队列管理的性能分析和比较试验表明,本算法在RTT和TCP会话数量变动时保持了良好性能和鲁棒性,在丢包率、吞吐量和缓冲波动方面相比其他类似方案有明显的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引起丢包率高和网络吞吐率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PI主动队列管理模型和量子粒子群(QPSO)算法的拥塞控制方法:首先定义改进的PI主动队列管理模型,然后采用改进的量子粒子群算法对比例系数和积分系数和进行参数整定、优化,并得到PI控制模型;最后定义基于量子粒子群算法和PI主动队列模型对网络拥塞进行控制的具体算法.仿真实验表明,文中方法能有效实现WSN拥塞控制,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较短的平均队列长度和较大的吞吐率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影响网络服务质量的因素很多,但最基本、最核心的是拥塞控制机制,主动队列管理是端到端拥塞控制研究中的热点。通过分析端到端拥塞控制存在的局限性,说明基于路由器技术的队列管理算法在改善端到端拥塞控制、提高QoS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当前拥塞控制中基于路由器技术的RED和WRED进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6.
对主动队列管理的多种典型算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结合实验结果对算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基于负载与基于队列相结合的AQM算法改进方案,通过增强拥塞控制保证网络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TCP拥塞控制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规模的增长,端系统提供给网络的负载不断加大,网络拥塞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表现为数据报延时、丢弃概率增加、上层应用性能下降等。网络拥塞控制算法对于网络的稳定运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因特网的拥塞控制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算法和改进算法。本文对端到端的TCP拥塞控制算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指出了TCP拥塞控制算法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经过线性化处理的TCP/AQM拥塞控制模型是一个输入带有时滞的源端链路端组合系统。首先修改了带有延迟的网络拥塞控制模型;计算其平衡状态并进行线性化,采用积分变换算法进行延迟变换为无时滞的线性模型,并建立相应的状态空间模型。在模型矩阵参数抖动但有界限的条件下,应用变结构控制算法设计控制器,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给出了该控制器控制的系统可到达和渐进稳定的可行条件,同时根据该条件设计网络链路端主动队列管理算法。最后,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网络队列动态预测问题,提出一个网络系统在泊松分布流量和指数服务时间下的暂态队列行为预测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阐述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Kalman)的预测模型及其具体算法,结合网络中的数据流量特性,构建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的网络暂态队列预测模型,并根据仿真网络中的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网络暂态队列实时预测模型预测效果比较理想,基本与实时队列长度保持一致。因此,该模型可以较低的代价应用于网络中的动态路由算法及拥塞控制算法中。  相似文献   

10.
网络中的拥塞来源于网络资源和网络流量分布的不均衡性。随着互联网规模的增长,互联网上的用户和应用都在快速的增长,如果不在互联网中使用拥塞控制算法,拥塞崩溃的发生会严重降低网络的性能。在互联网中使用有效的拥塞控制算法成为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重要课题。在比较了现有的拥塞控制算法及其优缺点,针对FRED算法提出了一种改进后的FRED算法、对算法进行了抓包实验,并且从服务质量及网络公平性原则方面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P2P流传输拥塞控制算法不能实时反映网络可用带宽状况,且在流传输时容易产生抖动的问题,提出了使用丢包率预测算法改进TFRC拥塞控制协议的拥塞控制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可以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以往经典的TCP拥塞控制算法的总结和对比,从信道利用率、通信稳定性和公平性三方面出发,设计了一个改进的TCP拥塞控制算法。利用数学建模方法,简化并模拟实际的网络通信,运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的知识分别得出经典拥塞控制算法和改进拥塞控制算法实验结果的数学期望和方差,从信道利用率、通信稳定性和公平性三方面进行对比,证明改进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网络拥塞控制是网络服务质量(Qo S)机制正常运作的基础,而TCP/IP网络的拥塞控制机制是保证Internet的稳定性和鲁棒性的关键。利用NS2仿真平台,分别在不同网络环境下实现5种经典网路拥塞控制算法:TCP Tahoe、TCP Vegas、TCP Newreno、TCP Reno和TCP Sack,仿真结果表明在无丢包环境和高时延环境下各算法所受影响基本相同,而在低带宽和一般拥塞环境中Vegas算法的性能要优于其它算法,该结果为不同网络环境拥塞控制算法的选择和应用提供有效依据。同时通过软件仿真与实际测试,加深了学生对拥塞控制算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主动式队列管理技术是IETF为了解决Internet拥塞控制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路由器缓存管理技术.本文使用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网络仿真器NS-2,对AQM算法RED和BLUE的性能在基于NS-2仿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的性能包括在突发流情况下平均队列长度、丢包率和吞吐量等,并在此基础上对BLUE算法在突发流情况下队列稳定性进行改进.仿真结果表明在应对突发流方面,BLUE算法的性能优于RED算法,改进的BLUE算法能够更好地保持队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HRED优化带宽     
基于流历史的公平队列管理算法HRED可以减少网络拥塞,很好地分配带宽,它的理念出自“公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和解决网络拥塞,TCP拥塞控制算法至关重要。采用网络模拟工具NS模拟的方法,做了TCP拥塞控制的Tahoe、Reno和Vegas 3种算法的模拟实验,得到了3种算法的拥塞窗口、丢包率和吞吐量性能对比图,分析了3种算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在校园网络环境下,利用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服务器端数据挖掘与基于倒排索引技术和点对点传输技术建立网格平台,采取基于队列的模糊拥塞控制算法对网络流量进行控制,实现校园网络资源共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拥塞控制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文章通过引入NS3网络仿真工具,对构建复杂混合网络实验环境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了论述,并在4∶4哑铃网络拓扑结构的基础上,实现了多个网络实验场景;以拥塞窗口大小为依据,对常见的多种拥塞控制算法进行了理论验证性实验;以吞吐量为依据,对同类拥塞控制算法之间的公平性和异类拥塞控制算法之间的友好性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并对拥塞控制的算法思路和控制过程进行了形象直观的展示。  相似文献   

19.
随着Internet的发展,网络拥塞是影响网络性能的主要因素。对TCP源算法和IP链路算法的研究一直是网络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针对网络拥塞的成因,从网络拥塞闭环控制的一方面(TCP源)对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改进。详细地介绍了TCP源端拥塞控制算法的演进,并针对几种典型的TCP源端算法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0.
将TCP网络拥塞控制原理应用于城市交通拥塞控制,研究基于拥塞控制的分布式交通控制算法。即将数据通信网中数据包分组转发机制运用于道路交叉路口车辆分组放行规则之中,提出了改善算法的“就近原则”和“规避原则”。同时,给出了分布式交通拥塞流量控制算法,通过编程对系统进行了模拟测试和验证。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完全优于传统的定时点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