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习惯”必须养成 “训练”不能淡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已经一年多了。当我们怀着欣喜、感奋的心情去学习、体会这部体现最新教育观念和教改成果的《语文课程标准》时,我不禁想起了叶圣陶先生,想起了我国第一部《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者叶圣陶先生,想起了这位在语文教育领域辛勤耕耘76年,创造性地形成了独特的富有民族特色的科学的语文教育思想体系的叶圣陶先生。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颁布 ,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欲立先破 ,沿用了几十年的《语文教学大纲》被《语文课程标准》所取代 ,表明我国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已开始越过“瓶颈” ,向改革的纵深方向发展。深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髓 ,与时俱进 ,树立新的语文教育理念 ,是不断推动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前进和保证《课文课程标准》推广实验成功的必要前提。《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语文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它具有法定性质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语文课程的基础 ,是…  相似文献   

3.
说“对话”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可见,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师生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2004年8月,笔者在《教学月刊》发表了题为《“语文课程标准”的教育观》一文,从语文的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教材观、教师观、学生观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教育观。2006年3月,笔者又在《现代语文》发表了题为《“语文课程标准”教育观再探》一文,从语文的知识观、训练观、实践观、整合观、创新观、生活观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教育观。两篇文章先后为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全文复印。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九十年代末发端于《北京文学》波及全国的关于语文的大讨论。为语文课程教育改革创造了足够的舆论氛围,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颁布,标志着我国正式拉开了语文教育改革的序幕。时至今日,可以说《语文课程标准》理论在实践的验证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史雏 《陕西教育》2004,(10):43-43
《语文教学大纲》被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所取代,可以说,是基础教育改革向前迈开了历史性的一步,从根本上树立了新的语文教育理念。深刻领悟《语文课程标准》的精髓,树立新的语文教育理念,是推动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前进和保证《语文课程标准》推广的基础。 一、“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什么?素养和能力到底有没有区别?我认为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7.
赵宏 《教学与管理》2012,(27):90-91
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知识性、基础性和工具性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而语文素养的具备和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8.
王大佑 《教育》2014,(4):55-55
2011年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活动,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  相似文献   

9.
教育以人为本,习惯造就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以下简称“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从育人强国的高度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标准》”)为依据,立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承“重习惯”之传统,创  相似文献   

10.
<正>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强调抓好读书和语言文字的运用,重视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感受力。国家教育部修订下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改革确定了新的目标,对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自己的学习思考和教学实践,谈一谈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卢益平 《小学语文》2012,(10):58-6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22次提到“习惯”一词,可见课程标准对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视。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哪些语文学习习惯呢?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笼罩在“功利、应试”的阴影中,使语文丧失了它应有的价值和功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使语文教育由科学世界逐步向生活世界回归。《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  相似文献   

13.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路凯歌声中 ,《语文课程标准》迎着新世纪的曙光 ,为了那些正在成长中的中国儿童 ,带着祖国母语教育的国家意志和社会发展对语文教育的需求 ,取代《语文教学大纲》出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字里行间 ,高度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 ,体现了对语文教育失误的深刻反思 ,体现了祖国母语教育的发展趋势 ;《语文课程标准》的独特视角 ,集中体现了语文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应当承担的责任 ,体现了语文教育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 ,体现了祖国母语教育的丰富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的全新框架 ,鲜明体现了语文教育立…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2009,(2):25-28
崔云宏:经过上世纪九十年代小语界那场关于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讨论,特别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语言训练这个过去常被教师挂在嘴边的概念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有人对1995年、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试用本、试用修订版以及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过一番比较,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下面简称《标准》)在第一部分课程的基本理念关于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的表述中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  相似文献   

16.
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树立语文教育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颁布 ,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欲立先破 ,沿用了几十年的《语文教学大纲》被《语文课程标准》所取代 ,表明我国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已开始越过“瓶颈” ,向改革的纵深方向发展。深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髓 ,树立新的语文教育理念 ,是不断推动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前进和保证《语文课程标准》推广 ,实验成功的必要前提。一、着眼于未来社会发展 ,着力提高语文素养1 实施感性教育 ,开发感性素质语文教育是实施感性教育的有效载体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感性素质开发和…  相似文献   

17.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不断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角度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这意味着“人文精神”将会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提升到重要的位置。《标准》在字里行间有意突出了“人文”一词 ,给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个信号 :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 ,追寻失落的“人文精神”。何为“人文精神”?通过学习《标准》,我们认为语文课中的“人文精神”,是教材中那闪烁着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和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 ,是主体意识、创造思想、责任感、独立人格、权力意…  相似文献   

18.
作为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政策性文件——2000年的《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和200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都没有把训练作为核心的概念。因此,曾经是语文教学中高频词的训练,现在处于边缘状态,这一变化引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能说会道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时代的需求,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的作用,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说话的时间、空间和题材。"鉴于时代使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增强说话训练意识,充分利用文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见缝插针,把听说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各个环节,练好"五说",有效提高课堂效益。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课标》里多处提到"素养"一词。就初中语文的素养教育来说,主要是在课堂上要做到"四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