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信息素质教育及其评估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炯 《培训与研究》2006,23(9):111-112
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个体成员在先天的生理素质和后天发展形成的心理与社会文化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与实践而形成的信息品质。信息素质教育是指通过有效的策略、途径和方法,增强个体的信息意识,提高个体的信息能力,丰富个体的信息知识,树立个体的信息观念,加强个体的信息道德,从而使个体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一种教育。开展信息教育,国家教育部门应建立适当的信息素质教育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2.
信息素质是指个体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等利用能力,它是一种对目前任务需要什么信息、在何处获取信息和如何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其内容主要由信息意识教育、信息道德与信息法规教育、信息能力教育等组成。  相似文献   

3.
信息时代与信息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素质是人类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大致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心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政策、信息法律、信息技能等内容。文章介绍了信息素质的基本概念、信息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以及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早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然而作为素质教育组成部分的信息素质教育,却很少有人提及。在即将步入信息社会的关键时期,信息素质教育已迫在眉睫,不能不引起重视。 一、信息素质及信息素质教育 信息素质可以广义地理解为信息化社会中,个体成员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包括信息知识与技能、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觉悟、信息观念、信息潜能、信息心理等等。 信息素质教育作为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方面,其根本目的是  相似文献   

5.
信息素质是指个体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等利用能力,它是一种对目前任务需要什么信息、在何处获取信息和如何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其内容主要由信息意识教育、信息道德与信息法规教育、信息能力教育等组成。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领域,学生不仅可以向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学习,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在线讨论等交流方式向专家、学者学习;学习材料不仅有主要以文字符号表现的课本,  相似文献   

6.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涵义素质一词,原本是个心理学的概念,是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后来被借鉴和延伸,扩展为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时所需要的自身基础和内在条件。素质概念的内涵十分丰富,它通常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它有先天的基础,又有后天的因素。我们这里所说的是通过后天教育而养成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信息素质等等。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而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它能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7.
卜冬瑞 《新疆教育》2012,(14):56-56
数学素质主要指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它包括良好的数学意识、科学的思维品质、较强的创造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能力的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社会的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社会的发展对信息资源的依赖性显增强。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和改变着我们学习的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不再只是知识的拥有量,而是具有高度创造性和信息检索、获取、分析和处理能力的新型人才,缺乏信息能力的人将成为信息时代的盲。信息素质已被视为信息社会的知识和力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化素质,是终身学习的前提和条件。开展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寻找所需信息,知道如何去学习、如何更新知识并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信息素质一词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意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信息素质教育就是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培养和提高社会个体的信息觉悟、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技能,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有效检索、评价和利用信息。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0.
以广东理工职业学院667名学生为样本,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能力、信息道德三个方面对高职学生信息素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的学习对高职学生信息素质的提升没有起到决定作用。高职院校应当从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嵌入专业课教学、注重特殊群体教育、与校园文化结合等方面开展高职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1.
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素质教育的涵义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的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美国学者布鲁克认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任务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略论信息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素质是知识经济社会人类自下而上和发展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的前提和保证。实施信息素质教育,首先必 须以信息观念的建立为先导,以研究性学习为切入点,通过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水平,加强对信息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才能 确保信息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开展。  相似文献   

13.
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中作为个体社会成员所具有的信息素养,是人的整体素质的一部分,是信息生活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它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构成要素.信息时代的高校办公室秘书,努力提高为学校领导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就必须强化信息素质教育,增强信息意识,提高信息能力,优化信息道德。  相似文献   

14.
刘霞 《教育与职业》2005,(30):25-26
信息素质教育是成教学生提升自己水平的基本要求,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前提。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能力、信息道德构成了信息素质的主要内容。成人教育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素质教育,制定切实的教学计划,配备得力的师资队伍,以图书馆为主阵地,各方面齐抓共管、密切配合,推动信息素质教育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的数学素质,是指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与能力的总称,它是在后天的环境与数学教育的影响下所形成并发展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属性。其具体内涵尚无定论。专家们认为,数学素质应从知识观念、创造能力、思维品质、科学语言等几方面考虑,相应地包括数学意识、问题解决、逻辑推理、信息交流四个层面。具体内容有:良好的量化意识与数感,创造型的数学能力与自信的意志品格,良好的思维品质与合理的思维习惯,以及能运用简洁、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交流。 就数学教学而言,教学方法的变革滞后于教学内容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论信息素质及其培养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信息素质是指个体对信息及其特点、价值的认识和获得、利用、开发信息等方面的能力 ,包括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观念、信息道德等方面。应通过设置信息技术方面的专门课程、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采用信息技术以及社会和家庭的信息环境等途径 ,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  相似文献   

17.
文晓梅 《职教论坛》2005,(35):49-50
信息素质是人类在信息社会中所必备的素质,它既是一种能力素质,又是一种基础素质,更是一种以信息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信息素质的内涵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具有信息资源、环境、技术设备、人才等优势,以及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素质通常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由此看出,素质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通过知识的“内化”来养成并不断提高。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我们根据高校的教育与管理实际,认为素质教育归结为“无形”和“有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略论素质学习与素质教育林明榕郑虹所谓“素质学习”,就是指整个国民、民族和个体人通过学习渠道(包括自学、教育性学习、有意学习和无意学习、各种实践中的学习等)进行素质建设,发展先天自然素质,形成和发展后天社会素质,并按照社会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不断提高国民整...  相似文献   

20.
素质是一个综合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实践.形成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关于人的素质内涵,包含以下四个部分: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素质教育不等于知识传授教育和能力培养教育,但知识结构优化、能力结构完备.却是成为具有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通过教学.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主要载体.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换言之.正确处理好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三者的关系.促进其协调发展、融为一体,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关键所在。通过近几年来的从教经验.下面谈一谈笔者对技工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