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两代母亲     
我的母亲一辈子为人师表。她静静,通身上下不带丝毫阳刚之气,真说不出对学生的威慑力是从哪儿发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两代母亲     
我的母亲一章子为人师表。她静静。通身上下不带丝毫阳刚之气,真说不出对学生的威慑力是从哪儿发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木浚 《家长》2011,(10):15-16
如今的男孩,经常表现出文弱、腼腆、拘谨等特质。而一些男孩缺乏阳刚之气的原因在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过分保护,孩子与外界的接触越来越少,缺乏独立性、自理性和实践性的磨练。然而,这种男孩缺乏阳刚之气的现象已不是生活中的个例,而是呈现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这给家长敲响了警钟,"拯救"男孩的任务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男孩通常会被父母寄予更高的期望、赋予更多的责任,同时也被社会深深刻下"乐观进取""有责任、有担当"这些充满阳刚之气的标签。但当下一些男孩的阳刚之气似乎正在慢慢消退,没有了男性的粗犷豪放,性格也呈现女性化特征。造成男孩阳刚之气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的影响,即母爱的"泛滥"与"父爱"的缺失。男孩早期男性意识和行为的形成,关键在于观察、模仿父亲的言行,并接受父亲及其他成年  相似文献   

5.
<生死抉择>是一部大气磅礴、具有阳刚之气的作品,是一部提神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小钱是我高一时的一个学生,刚进校时,不算高的身材还有点阳刚之气,脸白白的,但棱角分明,两只不太大的眼睛在一绺刘海后面扑闪扑闪的,几分害羞,几分胆怯。  相似文献   

7.
小钱是我高一时的一个学生,刚进校时,不算高的身材还有点阳刚之气,脸白白的,但棱角分明,两只不太大的眼睛在一绺刘海后面扑闪扑闪的,几分害羞,几分胆怯。  相似文献   

8.
整天无所事事,不思学习,成绩滑坡,陷入困境;心情焦虑,失眠健忘,引发心理疾病;缺少男生的阳刚之气,男生女生化;惹事生非,打架斗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把这类男生现象称之为“男生危机”。  相似文献   

9.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绘画受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 ,忽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 ,导致少阳刚之气 ,多阴柔之美。作为艺术形态之一的中国画 ,期格应该多样 ,阳刚与阴柔并重 ,时代呼唤具有阳刚之气的中国画。  相似文献   

10.
从军博取功利的吸引,词人本有的积极入世心态以及边塞文学传统的积淀等,促使唐末五代以写艳词为主的“花间派”词人创作了一些边塞词.然而。由于世易时移和花间词人本身与边塞生活的隔膜,《花间集》里的边塞词终究较多地缺乏盛唐边塞诗的阳刚之气,而只能是所谓的“盛唐遗音”。  相似文献   

11.
肖丹 《教学与管理》2007,(10):56-57
新疆地域辽阔,苍凉、孤寂中蕴涵着深沉和博大,神秘、怪异间潜藏着新奇与空灵.新疆是艺术之乡,古龟兹乐舞的余音至今绕梁不绝,克孜尔壁画的光彩依旧熠熠生辉,新疆民风纯朴,活泼、风趣中充盈着阳刚之气,刚烈、强悍里洋溢着潇洒之风.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青少年的“阳刚之气”成为受人关注的话题,并引发了一系列有关性别文化和个体社会价值的争论。“阳刚之气”概念源自于先秦经典,内涵蕴藏于儒家思想,在传统社会用于彰显男性气质,在近现代民族意识和国家信仰觉醒过程中逐渐成为一种超性别的文化性格。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关于青少年是否缺失“阳刚之气”的论争涉及性别气质和群体审美,是一个可商榷的话题;从教育学的视角来看,争议背后关涉的中小学生身心健康问题必须予以重视。提倡“阳刚之气”的真实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创造性精神,而非强调对性别特征的刻板定义。以此为导向,须破除应试教育模式,政府、学校、家庭和社区四大教育主体积极联动,在“双减”等新时代国家教育政策指导下,以科学理念和创新模式建立家校社一体化的协同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3.
和大多数男孩一样,刘超干从小就很喜欢警察和军人这类充满阳刚之气的职业.本打算高考时报考军校,但因为家人的反对,只得作罢.然而,大二的一次征兵,让他圆了心中的梦.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工词善诗,其诗与词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其诗雄豪粗犷,坚毅刚健,充溢着阳刚之气;其词婉约纤柔,含蓄隽永,具有阴柔之美.文章从写作手法、意境营造、语言特色方面探析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差异,并进一步挖掘其艺术风格差异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正>在语文教学中,为"阳刚"男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搭建充满阳刚之气的舞台,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展示他们的才华,培养他们的男子汉气质。一、当好心灵咨询师,使"微软"男生更阳光"微软"男生总有一些心理疙瘩,老师是咨询师,应让他们敞开心扉,身心健康成长。1.预约激发动力我们在评价胆小"微软"男生时,常用"将来肯定没出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管理》2000,(10):33-34
从1998年以来,学校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重点进行了男生女性化的心理矫正工作,确定了“秉阳刚之气,还固有风采”的德育专题。围绕这一专题,学校策划了一系列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是我校进行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浠溪 《家长》2014,(10):12-14
正在我们的普遍观念里,男孩子应该给人一种浑身散发着活力、很阳刚的感觉,说话、做事也总是劲头儿十足的样子。但随着近年来韩国、日本偶像剧的引进,"花样美男"一词逐渐流行,使得一些男孩以花样"为荣。这种形象一旦成为主流,男孩本应该具有的阳刚之气就会减弱,变得像女孩一样娇气。我新  相似文献   

18.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12):F0002-F0002
通过拟人化表达抽象概念的做法,如果不是更早的话,至少在古希腊已经开始了。正义、胜利、自由等抽象概念的化身通常为女性。在文艺复兴时代出版的一本插图词典,即塞萨尔·里帕(Cesare Ripa)的《图像志》(Iconology,1593)中,甚至连“阳刚之气”这一概念也表现为女性。在西方传统中,这样一些化身是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孔悦 《云南教育》2014,(19):30-32
近几年,“男孩女性化”的现象一直备受关注,并引起了很多教育界人士的担忧。 一般认为,“男孩女性化”的表现主要是,男性应具有的责任、勇敢、宽容、独立等气质,在很多男孩身上并没有表现出来,相反,现在不少男孩缺乏阳刚之气,胆小懦弱,说话细声细气,有的甚至喜欢穿女孩的衣服,爱玩女孩的玩具,呈现出一些女孩的动作和姿态。  相似文献   

20.
把培养、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交给母亲,不仅会使男孩子“女性化”,缺乏阳刚之气;女孩子的性格也更加柔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