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邱兴 《教育学报》2007,3(4):92-96
城市新移民子女的亚文化跨越要经历文化适应、社会融入、文化融合三个阶段。礼仪教育能够帮助城市新移民子女达成亚文化跨越各阶段的多数任务。在文化适应阶段,礼仪教育可以引导城市新移民子女与城市原住民子女实现和平共处,帮助他们理解、接受城市主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并养成城市社会认同和推崇的良好行为习惯;在社会融入阶段,礼仪教育不仅可以为他们融入城市原住民及其子女社交圈提供中介或桥梁,融洽他们与城市原住民子女的关系,还可以帮助他们形成交往意识、礼仪行为和交往技能;在文化融合阶段,礼仪教育既可以减少乡村文化、“城中村”亚文化对他们的不良影响,促进他们认同、接受城市文化,实现同化,而且也可以促成他们与城市原住民子女的双向影响,从而实现文化融合。因此,礼仪教育应当成为我国城市新移民子女教育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各大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这就意味着城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农村输出。伴随着大批农民工加入到城市建设的发展进程中,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情况也逐渐引起社会关注和重视。由于考虑到外来务工子女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等一系列问题的极大改变,如何帮助外来务工子女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城市的文化中去,就该问题论述了通过美术教育来实现的具体过程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外来工子女在城市融合中的适应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研究考察了宁波市三所学校457名小学生的心理归属感和学校适应状况.结果发现: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学生在心理归属感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民工子弟学校、混合型学校及本地学校学生的心理归属感存在显著差异;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学生在学校适应各维度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民工子弟学校、混合型学校及本地学校学生在学校适应各维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建议外来工子女应从自身出发,提高融入城市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外来工家长要更多地关注子女的身心健康,加强家庭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应该发挥教育载体的作用,为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学生交流提供平台;社区要营造良好的氛围,真正做到没有偏见地接纳外来工及其子女;政府应从政策上更多地为外来工及其子女融入城市生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以色列新移民子女教育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色列是一个大部分人口由犹太移民构成的国家。在新移民子女教育中,以色列注重为他们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对他们进行文化适应教育和向他们提供各种教育和心理服务,并致力于缩小新移民子女与原住民子女之间在学业成就上的差距。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以色列新移民子女融入以色列学校和社会生活,促进民族融合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以色列新移民子女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的城市新移民子女教育不无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城市新移民子女亚文化跨越的学校教育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兴  杨志俊 《教育学报》2006,2(5):53-57
城市新移民子女的亚文化跨越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社会的长久安定。学校教育可以在城市新移民子女学业成就、文化适应、心理和环境干预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小学校应该在城市新移民子女亚文化跨越过程中采取积极的教育干预措施,化解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城市新移民子女这一群体,他们在迁入城市之后,面临着改变其原有文化价值体系、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适应新环境和融入城市社会的问题。本文探讨和分析了城市化背景下的新移民子女社会融入的现状、困境与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城市新移民子女社会融入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论城市农转非新移民子女的社会融入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农转非新移民子女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新移民。他们必须融入城市社会才能健康地成长,但是他们的社会融入会面临文化差异、空间隔离、社会隔离和学业成就差异等困难。如果他们不能顺利地实现社会融入,就可能沦落到城市社会经济的底层,成为城市的“二等公民”,有的甚至会成为城市社会安全的破坏者。显然,城市农转非新移民子女的社会融入困难并不是他们自身和家庭能够解决的,它必须依靠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通力协作才能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大量的外来农民工子女进入到城市公立学校就读,使得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不同社会阶层的身份文化、不同社会群体的身份文化共存、交融与碰撞。农民工子女的身份文化差异更多地体现在其在学校所表现出的日常行为、课堂纪律、语言表达及自我身份认同等方面。为此,借助于青岛市Y小学的个案研究,针对这些身份文化差异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学校、家庭、社会在特色学校文化、家校合作、社会制度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引导这些学生的身份文化重塑,以促进其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子女入读城市公立学校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生活适应问题,影响其正常学习与成长。为此,学校应建立农民工子女辅导机制,强化辅导功能,通过设计、开设了解自我课程,帮助其考量自我人格,提升生活适应能力。同时,应开展跨文化教育,促进城乡文化融合,营造农民工子女生活适应的环境与氛围。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要真正融入城市,更为根本的是文化认同和文化融入.只有实现了文化认同和融入,才能实现价值观念、行为规则、生活方式的转化,最终完全融入城市.农民工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联表面,中国城市化现代化和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重视和满足农民工文化需求,将其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文化融入促进社会融入,有利于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满足民众基本文化需求,有助于推进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农民工文化素质,有利于推动中国政治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1.
城郊失地农民城市文化适应大致需经历文化冲突、文化反思、文化重构和文化融入四个阶段。目前,城郊失地农民城市文化适应过程因政府支持缺位、社区支持乏力、媒体和原市民歧视、城郊失地农民人力资本与主观努力欠缺而步履缓慢,需要从政府推动、社区支持、社会认同和主体建设四方面入手,建构城市社会与城郊失地农民双向互动的促进机制,推动城郊失地农民快速适应城市文化,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12.
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杭州的城市文明,推动了城市经济各方面的繁荣,并催生出以西湖游赏为独特内涵的城市审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社会政治的变革与经济的进步是推动杭州城市文化兴盛的根本基础,外来移民及其文化则加速了杭州城市文化的重组与变革,创造了新的城市文化精神。历代杭州城市建设,在极大改变了城市外观和空间格局的同时,有效适应了当时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刺激了城市区域内部职能的分化,使杭州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发面成为全国闻名的大都市。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尊量表、中学生生活质量调查表和学生适应调查表,考察了来自宁波地区4所中学的299名外来工子女和179名本地学生的自尊水平、学校适应和生存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外来工子女在自尊水平和学校适应上显著低于本地学生;不同性别、年级和不同学校的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学生在城市就读适应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在学校适应的沟通适应、活动适应、学习适应等维度,外来工子女显著低于本地学生.丈中也针对外来工子女进入城市就读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低碳文化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低碳城市建设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但当前我国低碳城市评价体系中文化指向性不够明确,相关评价指标体系过于笼统,对低碳城市建设的导向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不过,我国天津、杭州和保定等十大低碳城市在低碳文化建设方面已取得了系列成绩,政府方面开始探索制定与低碳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把低碳理念融入机关以及社区文化建设中;学校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低碳教育;企业方面开始对员工进行环境知识培训等。这些城市低碳文化建设也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低碳环境教育立法滞后,低碳执法力量过弱,低碳文化发展的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等等。针对低碳城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以政府为主导不断完善低碳文化保障体系建设,以学校为中心强化低碳环境教育体系建设,以企业为中心强化企业低碳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低碳文化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低碳城市建设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但当前我国低碳城市评价体系中文化指向性不够明确,相关评价指标体系过于笼统,对低碳城市建设的导向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不过,我国天津、杭州和保定等十大低碳城市在低碳文化建设方面已取得了系列成绩,政府方面开始探索制定与低碳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把低碳理念融入机关以及社区文化建设中;学校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低碳教育;企业方面开始对员工进行环境知识培训等。这些城市低碳文化建设也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低碳环境教育立法滞后,低碳执法力量过弱,低碳文化发展的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等等。针对低碳城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以政府为主导不断完善低碳文化保障体系建设,以学校为中心强化低碳环境教育体系建设,以企业为中心强化企业低碳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教育在促进农民工子女对城市社会的认同与城市群体的融合等方面起着关键的基础作用.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拓展教育视野,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发展城市化的背景下,农民工“城市融入”成了热门话题,而农民工“市民化”作为“城市融入”的基本路径,几乎成为多数研究者的共识。但是,这种“教育或塑造农民工”的单向度研究理路和文化范式,是与多元文化主义思想相背离的。从多元文化主义视角看,农民工城市融入是农民工与市民的对话及相互磨合与适应的过程、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双向作用与融合的过程、生长出新的社会文化的过程;从过程本身看,农民工城市融入是在他们的社会行动与不断反思中实现的;从演进条件看,农民工城市融入需要一个平等、支持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8.
进城农民工子女由于受到原有乡村课堂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难以适应城市学校的课堂文化,甚至与其发生冲突.从课堂文化内容的角度看,进城农民工子女的课堂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在价值倾向、符号体系、规范意识和教学行为层面.为此,教育工作者必须作出多方面努力,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有效化解这些冲突和不良适应,帮助农民工子女实现对课...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制的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入问卷对138名新移民进行调查,并对7名知识型新移民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混合研究方法,主要从经济融入(包括工作、收入、居住状况)、生活融入(包括社会交往、气候饮食适应等)、心理融入(包括思想观念等)三个维度来研究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融入现状并分析影响其社会融入的因素,最后针对新移民群体在社会融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韩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移民儿童的大量流入使其文化多元的态势愈加明显,移民儿童的社会融入度关系到其社会发展的未来走向。文化融入、教育融入和心理融入是韩国移民儿童社会融入的三个主要向度。文化适应压力、语言障碍、身份认同困难是韩国移民儿童社会融入的主要问题。韩国通过建立基于语言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实施基于文化接纳的多元文化教育、完善基于身份认同的公民身份政策,帮助移民儿童更好融入社会,其成功经验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