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和教材简析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9~20页例1、例2及有关练习)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并掌握其特征,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操作、主动探究等活动获取新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实践明理以情激智———“长方体的认识”教例评析桂林市榕湖小学桂华执教桂林市教科所元家美评析教学内容:九义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19—20页,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的:1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2知道什么叫长方体的长、宽、高...  相似文献   

3.
比较不同版本教材的异同,能为驾驭教材从而创造性地用教材教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以2014年出版的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中"长方体的认识"为例,从长方体的引入方式、长方体特征的研究方式、长宽高概念的建立、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总结不同版本教材编写的特点,从而获得不同的教学启示,以优化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4.
【教材解读】本课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第一课时,教材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教材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纸盒,沿着棱长剪开,再展开,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认识表面积的含义。第二部分是让学生运用表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总结表面积计算的方法。教材安排了例1,引导学生根据给出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想出每个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然后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相似文献   

5.
教学背景: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后,安排了"长方体与正方体展开图"一课,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进一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写在前面《长方体的体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第三个主题教材,本节课基于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第一学段)的特点,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它的展开图,理解了长方体、正方  相似文献   

7.
“九义”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三部分内容。一、教材特点本单元教材内容是学生较深入地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是从一、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观念的认识的飞跃,也是进一步学习圆柱、圆锥等图形的基础。本单元教材编排体现了以下特点:1.重视联系实际。用实际物体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通过实物模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把牙膏盒、药盒沿棱剪开再展平,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所编题目均联系实际。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相似文献   

8.
<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五年级上册系统研究了五种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之后学习的立体图形,是系统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是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基础,它在本单元知识中处于统领地位。教材编写可以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教材第10页的上半页,教材为学生提供一些长方体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回忆生  相似文献   

9.
丛丽莉 《山东教育》2012,(Z4):75-77
一、教材解读(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是青岛版五四制教材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常用的体积单位及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的计算,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教学难点是体积及体积单位概念的建立。它是进一步认识其他立体图形、计算其他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因为  相似文献   

10.
一、说教材《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本节课的内容是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7~29页例1、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相似文献   

12.
<正>课前思考:1.教材是如何编排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的开始。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下基础。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材强调“做中学”,除了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还要求学生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从而找到不同制作方法之间的联系。通过一系列的“做”,既巩固所学知识,又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材P19~20“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实物、小组活动和实践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2.难点:①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②制作长方体。教具和学具准备:1.教具:①投影仪及胶片;②部分立体实物;③长方体教具及框架;④CAI课件。2.学具:①长方体实物模型;②橡胶泥及火柴或小棒。教学设想: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使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本节课就是…  相似文献   

14.
长方体、正方体设计者鲍艳滨教学内容:义务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目标: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的模型;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实物;不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学生准备:魔方、墨水盒、火...  相似文献   

15.
一、说教材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以前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和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际观察。制作、测量、拆拼等活动,获得有关图形特征的深刻印象。通过联系和比较,弄清概念间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据此,制订教学目标如下:回.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培养空间观念2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渗透“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23.…  相似文献   

16.
[教材简析]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基础上学习的,又是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以及运用图形描述问题、借助图形直观思考的重要基础。教材由学生经常玩的搭积木游戏引入,吸引学生兴趣,再引导学生沿着长方体、  相似文献   

17.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最为重要的物质载体,作为数学课程重要的实施者的学生不能停留在机械地接受教材、被动地适应教材、只会学数学知识这一层面,还应当在充分体验数学的基础性、发展性时,达到能够做数学的这一层面。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有了较深刻的体会。在课堂中我为了让学生能够看懂长方体的立体图,于是安排了观察长方体这一环节。但我不经意的一句问话使课堂教学脱离了教案的预先安排,让学生用活了教材,出现了事先未曾料到的场面。师:观察自己桌子上的长方体,说说你…  相似文献   

18.
【教材解读】本课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第一课时,教材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而积的含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教材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纸盒,沿着棱长剪开,再展开,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认识表面积的含义。第二部分是让学生运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中,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合理选择贴近自己教学实际的素材,确定个性化的教学思路,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和资源的选择性、多样性,是对传统教材观的积极超越.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联系教学实际我们就不难发现,在对待教材的问题上,人们不免还是显得有些茫然:要么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半步,显得简单化;要么一味地强调重组教学内容,随意增减教材内容,显出很大的随意性;要么刻意追求标新立异,浮于形式,无法体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下面我以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研读教材的几点思考. 一 通读教材,熟悉所教版本教材的编排体系 有效的教学首先依赖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全面把握,没有这种全面把握和宏观视野,教学犹如风中的蒲公英一样随意游走.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果能对所教教材整体把握,将对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使用的北师大版教材,特别注重内容的分解和板块连接,体现出很强的连贯性和整体感.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往往会忽略长方体透视图的教学.一般来说,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将长方体的透视图画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识它,知道它是长方体,至于它为什么这样画,却没有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长方体图形.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