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了能充分发挥说课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在教师培训中,可依托核心的说课要素助推教师知识的管理,多样的说课形式实现教师的角色地位转换,多元的说课价值增加教师多维的发展途径,开放的说课文化丰厚课堂教学文化,使说课活动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微课在其应用、开发、反思的实践过程中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实践价值,如促进教师学习方式的"微时代"转换,创生教师"微生态"成长模式,塑造自由对话的教师文化等。微课的实践过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教师在微课实践中得以实现螺旋式专业发展:教师专业知识在微课应用中持续创生;教师专业能力在微课开发中得以不断转换;教师专业智慧在微课反思中得以深化和内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微课实践策略包括:组织微课培训、建立微课资源库、构建微课共同体等。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性学习课例研究的特殊性 课例研究是教师对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所开展的合作性研究。在学科课程中,课例研究通常依循下列模式开展:教师合作设计一堂研究课——一位教师实施研究课,其他教师观摩研究课——讨论研究课——重新设计研究课——重新实施研究课——反思研究课。这种模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改进大有裨益,但在研究性学习中很难运作。  相似文献   

4.
微课在其应用、开发、反思的实践过程中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实践价值,如促进教师学习方式的"微时代"转换,创生教师"微生态"成长模式,塑造自由对话的教师文化等。微课的实践过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教师在微课实践中得以实现螺旋式专业发展:教师专业知识在微课应用中持续创生;教师专业能力在微课开发中得以不断转换;教师专业智慧在微课反思中得以深化和内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微课实践策略包括:组织微课培训、建立微课资源库、构建微课共同体等。  相似文献   

5.
教师发展离不开课堂。教师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上好课、育好人。当前教师培优工程名目虽多,但却鲜有“课与人”的整合。教师发展应建构“课本位”机制,以课堂教学为大本营,以教学评价为指挥棒,以教学研训为助推器,引导教师关注并提升“课品”、“课能”、“课质”、“课感”,建构“课本位”的教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胜任力理论和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胜任力模型逐渐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在智慧学习环境下,面对智能技术带来的教学方式的变化,以胜任力衡量教师的职业发展水平,可以更加立体地了解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状态,从而更好地为高校思政育人的目标提供保障。通过分析智慧学习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及其内外影响因素,提出牢固思政课教师政治观念,提升思政课教师政治胜任力,强化思政课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思政课教师执教胜任力,增强思政课教师科研水平,提高思政课教师职业胜任力,丰富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提高思政课教师智慧学习胜任力等策略,为优化高校思政育人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教师微课学习是指在教师非正式学习视域下,借助微课学习不受时间、场域、内容、结构和方法等限制的优势,通过革新教师观念,强化其非正式及微课学习意识和能力、秉持多维原则,设计多元微课及搭建完善的教师微课学习平台等策略,推动教师借助微课进行泛在学习、减压学习及自主学习,为教师借助微课资源充分提升自身素养提供实践可能。本文通过论述新数字时代教师正式学习的尴尬,分析微课学习为教师非正式学习提供的资源优势及其可行性,借助策略探讨推动教师借助微课学习,为教师走出学习困境提供实践选择。  相似文献   

8.
高校军事课教师是军事课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实施贯彻落实全民国防教育这一战略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加强和重视高校军事理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军事课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提高高校军事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文章梳理了高校军事课教师专业素质的内涵,介绍了高校军事课教师专业素质的具体内容,即军事课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并分析了高校军事课教师的各专业素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学教育》2021,18(3):22-29
小学STEM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直接使用外来课例、实践改进外来课例、教师自主研发课例三种研究类型。三种课例研究中的小学STEM教师在STEM教育价值理解、STEM学科基础、跨学科理解与实践、STEM课例选择与设计、STEM课例实施与反思五方面能力均获得一定提升。教师力量贡献度、参与动机性、课例创新度、社会资源获得度等因素影响了教师能力不同程度的发展。建议通过丰富课例研究参与人员,解决教师研究难题;三种课例研究兼容并蓄,助力教师能力发展;合理利用三种课例研究,推动教师角色转型;鼓励年轻教师积极参与,激发教师自主发展意识等,从而通过课例研究、促进教师STEM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0.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面对农村小学思政课专职教师普遍短缺、兼职思政课教师专业化能力和水平亟待提升的现状,文章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提出加强农村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对策,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强化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培训,重视思政课教师实践教育,定期开展思政课教研活动,完善思政课教师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研究课 ,是让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课。研究课活动是教研组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很有好处。教师参加研究课活动 ,应该积极进行教学研究 ,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是当前的研究课活动 ,存在着主讲教师“演戏” ,参与教师“看戏”的倾向。研究课活动几乎成了主讲教师一个人的事 ,有时只有主讲教师认真进行教学研究 ,参与教师往往不大热心 ,喜欢听课、看课 ,不喜欢动脑、动口 ,尤其不喜欢动手。研究课活动不够扎实 ,研究课活动管理也不够严格。这个问题的存在 ,影响了研究课活动的效益 ,导致了研究课活动长期在较低…  相似文献   

12.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体现了思政课及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作用,强调了新时代对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的高要求。文章在明确立德树人理念与中学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新要求的基础上,阐述了立德树人理念与中学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价值,并对中学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史磊 《华章》2011,(24)
教师的仪表会影响到听说课教师的情绪,波及到说课的效果,应该研究说课教师的仪表.音乐教师说课,应该落实粉黛,穿着浅色整洁的服饰,用慈善的目光和微笑与听说课的教师交流,创设出庄重、祥和、宽松的教学氛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发展,但对思政课教师个人发展的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师个人发展的核心是职称晋升。调查表明,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中的教授比例极低,而讲师比例很高,思政课教师职称晋升非常困难。原因在于高校的绩效管理取向与思政课教师职业特殊性的矛盾、高校职称评审中的科研偏好与思政课教师以教学为主的矛盾、高校科研评价导向与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整体偏弱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韦国忠  韦权 《广西教育》2022,(11):31-34
本文针对新课标背景下中职思政课教学方法转型改革,思政课教师存在教学能力相对不足等问题,论述提升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通过加强思政课教师政治理论基础,提高思政课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分析学情的能力、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课堂教学语言表达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等,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6.
国家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准入与退出均有相关规定,但多数高校落实难,执行阻力大.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在准入环节,政治立场、师德师风等隐性指标不易考察;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考核制度不健全,使得思政课教师退出制度难实施.近年来,国家加大督导,各地陆续加大思政课教师招聘力度,提高思政课教师待遇,使得思政课教师准入...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对微课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最后论述了微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包括不断更新观念,促使教师学习信息化知识;创新应用微课,促使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制作多元微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18.
说课——医学临床课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课,是我国教学改革中涌现的一种进行教学研究的有效形式。通过说课,可以提高教师,特别是医学临床课教师的素质,有助于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的医学专业教师。说课应成为医学临床课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9.
《课程·教材·教法》第1期“教师教育校本培训与同事互助观课浅论”中,作者邵光华、董涛在文中提出了“学校要为同事互助观课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的观点。他们认为,学校首先要清除教师的观课心理压力。校长除了应表明支持同事互助观课活动外,一般不要再以校长的身份去参与观课,免除教师有被领导监视的感觉,减轻授课教师的压力。作为考核机制的观课要照常进行,以免教师顾虑,误以为同事互助观课代替了考核观课,其目的免不了要照顾考核的需要。观课活动中尽量少录像,少用观察量表,以减轻授课教师的心理压力。提倡观课教师与授课教师共同备课,…  相似文献   

20.
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以课例为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是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课例研究方式,意在促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例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