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8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启动“优质学校”计划,旨在通过教育资助制度的创新,推动基础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改革。该计划加大了联邦政府对公立学校与非公立学校的教育投入,通过对学生家长、监护人收入水平的中位数直接评估学校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为学校提供财政资助。“优质学校”计划在评估学生家庭“贡献力”与评估学生实际教育需求上有较大突破,在保障教育公平与质量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西部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存在的硬件设施使用成效差、优质师资力量薄弱、公用经费使用不合理、学生生源流失严重等问题,西部农村小规模学校应切实提高硬件使用效率、吸引优质师资力量、合理分配公用经费、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切实满足人们对公平而优质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以县为主”体制及其在学校公用经费和校舍维修费用上的制度空缺是“新机制”实施的制度背景,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投入,明确各级政府责任是“新机制”改革的政策逻辑。“新机制”后,农村中小学校的经费保障困境虽然有所缓解,但公用经费和学校债务问题依然严峻,并且由于制度变迁而诱发学校发展资金和激励资金缺乏等新的问题。“新机制”在运行过程中仍需要不断的调适,并构建互补制度,以保障农村中小学校的经费需求。  相似文献   

4.
我国义务教育公平研究——教育生产函数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教育生产函数的视角对我国中东部地区义务教育公平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统计描述和教育基尼系数分析表明: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和校际间的数学教育质量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也非常不均衡.教育生产函数的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和校际间以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质量为核心的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乡和校际间数学教育质量的差异.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保障中东部地区义务教育质量公平的前提基础是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重心在于学校公用经费和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5.
台湾<扶幼计划>是在台湾公私立幼儿教育机构比例失衡,贫富差距加大,家庭支付幼儿教育经费负担日益沉重的背景下出台的.该计划在对需扶助的弱势对象进行划分的基础上,通过学前教育经费补助以及加大优质公立幼儿园资源供给等方式,为弱势儿童提供优质的早期教育,以达到提升人口素质,落实教育公平的目的.虽然该计划出台后面临着一些质疑,如扶助对象划分不明确和可能造成不同幼儿园之间的不良竞争等,但其在保障弱势幼儿充分入学和改善幼儿教育质量等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对我们大陆当前的幼儿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提出,要求切实办好更加公平与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城市小学课后服务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突出强调课后服务优质供需均衡发展对基础教育提质增效具有推动作用。然而,城市小学课后服务优质供需正面临着经费来源单一、监督评价机制欠缺“、双师”联动疲软,以及课程内容质量欠佳等问题制约。协调城市小学课后服务优质供需良好互动,以促进课后服务提质增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化经费保障力度、完善监督评价机制、加强“双师”协作、优化课程内容质量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状、成因、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二元的经济结构,"农村化"、"分级管理"、"多渠道筹措经费…等教育理念的偏失和政策的偏误,导致了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以现代公平理念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均衡发展政策理念,改革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实行完全政府办学,加强教育支付转移、加大对基础教育投资,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是逐步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教育生产函数与义务教育公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地区和学校间的教育质量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也非常不均衡。教育生产函数的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以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质量为核心的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乡、地区和校际教育质量的差异。保障我国义务教育结果公平的前提基础是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重心在于学校公用经费和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9.
戴军 《今日教育》2008,(6):20-21
学校在城乡教育统筹中,是构建均衡、公平、优质教育,培养学生,成就教师的基本承载主体。建设优质学校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这种优质有别于传统的以学校硬件的优劣、升学率的高低为标准的优质,而是从学校文化、课程改革、个性彰显三个维度来打造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优质学校。北碚正是借助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创建市级示范性特色中小学校、实施“C—R北碚模式”等机遇,来建没优质学校的。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关系紧密。当前职业学校亟待重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文化,并体现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的互促互动。基于这一理念,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最需要帮助的学生以及帮助学生面向未来。推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上,要突出提供公平的优质教育帮助每个学生成功;教学改革上,要着力破除造成学生学业失败的结构性因素;条件保障上,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相关资源的因应与协同,从而实现以课程改革促进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文化与职业教育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两基”人口得到全覆盖,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日趋完善,生均公用经费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师资均衡配置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均衡发展取得了诸多伟大成就。伴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由“基本均衡”转向“优质均衡”,我国仍面临涵养义务教育质量文化生态、精致化城乡教育资源积极差异配置、农村学校优质师资可达性以及农村学校信息化赋能教育等方面的多重挑战。为更好应对现实挑战,我国必须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案。要推进认知更新,涵养质量导向的教育生态;要体现积极差异,实施尊重多维特征的教育资源配置政策;要打通优质均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构建“三个课堂”融入性应用模式;要坚持全员关注,建立增值教育评价的倒逼机制。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在促进基础教育公平方面贡献卓越.本研究从疫情期间学生在线学习的视角出发,从教育公平的实施路径层面将其划分为低位公平、中位公平和高位公平三个层次;从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学习资源、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素养四个维度构建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各阶段发展现状的分析框架,并以我国四个地区419258位学生为调研对象,了解我国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整体水平、发展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 显示,我国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整体呈现出基础设施配置均衡但学习体验感不佳、数字化学习资源供给及时但优质与个性关照缺乏、教师信息化教学灵活性与个性化存在短板、学生技术使用和在线学习参与有待加强等共性特征.在差异性层面,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在教育公平各阶段表现较好,西部和三区三州有待加强,高中阶段发展水平较弱,乡村地区仍需加大扶持力度.在影响因素层面,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影响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教师的教学清晰度和教学活动设计显著影响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文章从基础设施配置、学习资源重构、教师教法突破、优质师资共享以及学生数字韧性教育等方面对我国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水平提升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甘肃省兰州市围绕“扩资源、促公平、提质量”发展思路,着眼“建设区域教育中心”的发展定位,坚持“以学校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发展理念,深入实践“一体化办学”,着力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新时代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兰州智慧。坚持教育优先,以“一体化”破解优质资源不足的难题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外来流动人口激增、“二孩政策”以及原有教育布局结构的先天性弊端等叠加因素的影响,大量生源向我市城区学校聚集,尤其是义务教育在城乡之间、区县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水平较大,“城市挤、乡镇弱、农村空”,“上学难、上好学难”成了老百姓心中的一大痛点。  相似文献   

14.
区域义务教育评价的重点应转向优化教育生态.良好的区域教育生态应体现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和公平发展.结构型质量,整合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从教育均衡、优质和公平的三个维度,反映区域内教育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以及发展状态的可持续性.评价区域的结构型质量,有利于缩小区域内公民办和城乡教育差异,缩小贫寒家庭子女与普通家庭、富裕家庭子女的教育差距,实现区域教育质量的优质、均衡和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以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普及,基础教育的主要矛盾从满足人们受教育的需求变为满足人们受优质教育的需求,这带来了教育政策的变化——从注重“双基”到注重“优质教育资源”。基础教育在经过若干年规模扩大和经费短缺之后,终于迎来了注重提高质量和增加教育投入的历史机遇。然而,基础教育似乎正处于历史的岔路口,是“扩张优质教育资源”,还是以现有学校为基础在扎扎实实的工作中生成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扩张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带来一派繁荣发展的气象,但是不是表面的繁荣?  相似文献   

16.
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解决基础教育阶段的“下午三点半”问题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例,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以及保障儿童的安全,加州的“放学后计划”内容完备,包括学业辅导、STEM学科知识、社会情感能力学习、健康知识等主要活动内容。为了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联邦和加州政府通过立法以确保“放学后计划”的经费来源、加州教育部牵头组织的官方与民间组织通力协作以确保人力资源、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监管以保障教育质量。加州的“放学后计划”兼具公平性及人本性,既覆盖了处境差异化的学生家庭,又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加州“放学后计划”的研究,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后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重点校”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基础教育"重点校"政策是社会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在教育中的体现。"重点校"政策在推动部分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同时,也扩大了城乡间、学校间在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上的差距,导致了教育公平的缺失,使得基础教育群体间入学机会不公平,尤其接受优质教育不公平。应从制度入手,推进教育管理制度、教育人事制度、教育财政制度的改革,缩小基础教育校际差别,逐步取消"重点校"政策,使公众享受到较为公平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薛涛 《现代教育》2023,(1):56-62
通过对山东省5个地级市8县(市)18所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走访和调查,发现农村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的支出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公用经费支出水平整体偏低;层级式管理模式降低了公用经费支出效率;公用经费支出范围不明确不清晰;公用经费支出管理粗放,缺乏监管。为破解农村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的困境,要建立以需求为出发点的动态公用经费拨付机制,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简政放权”与“放管结合”并举,赋予农村小规模学校一定的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权;规范公用经费支出项目,给予重点支出项目一定的政策性倾斜;加强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建立健全高效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推行后,各城市不仅将农民工随迁子女纳入了免费范围,还依据实际接收的学生数量向学校划拨公用经费.但当前城市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核定方式却不能反映学校公用经费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20.
就全国而言,基础教育改革正在经历从效率优先的"重点发展"到公平取向的"均衡发展"这样一种历史性转折,而对东部地区来说,正在呈现从"普惠式均衡"到"多样化优质均衡"发展的重心转换。如果说,"委托管理薄弱学校""名校集团化""一校多区""一校多校"以及"优质均衡示范区"等是以内涵式发展方式体现优质均衡的话,那么,这些方式一旦克服其可能出现的"均质化"等问题,便可望有效地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多样化需求。这些对教育均衡的不懈追求,背后所蕴含的理念既是引导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从"起点公平"转向"过程公平",也是试图超越简单均质化公平观念而借助领域的区分以求得"复合式公平"。总之,东部地区的多样化优质均衡路径,最概括地说就是:以提升"相对弱势"为重心,以满足多样化高端需求为主旨,以探索中国基础教育的未来为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