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异代同杼异曲同工──李煜、李清照词中之“愁”比较谈董武关键词古代文学;唐宋词;李煜;李清照;愁李煜为南唐后主,“词中之帝”;李清照为宋代才女,“婉约之宗”。这两位异代异性词人,其间显然没有前后影响继承之痕迹,然沈谦却把他们撮合在一起,相提并论,而且倍...  相似文献   

2.
忧郁催人老     
忧郁催人老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高高兴兴乐滔滔;愁一愁,白了头,忧忧郁郁催人老。”我国古代医典《黄帝内经》中,就曾指出,养生者当“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否则,只能“半百而衰”,并指出:“养生莫如养性。”现代科学也证实了这一点,长期的精神抑郁...  相似文献   

3.
一、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诵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如《再别康桥》,写的是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字上,而且,这愁,不是哀愁,不是浓愁,而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母校眷恋的深情。二、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诗歌诵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比如,《再别康桥》与…  相似文献   

4.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中,有“春江花朝秋夜月,往往取酒还独倾”两句。其中“春江花朝秋夜月”句教材没有注释。此句假如当作一般写景来理解——“春江”,指“春天的江上”;“花朝”,指“花开的早晨”;“月夜”,指“秋月皎洁的夜晚”。这当然讲得通,但如果把“花朝”当作“节令”即“花朝节”或“女人节”来理解,则更能表现出诗人谪居江州后那种抑郁、苦闷,以及虽有“良辰美景”也形同“虚设”的“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天涯沦落”之感。 花朝,作为节令一般有两说。一是《辞源》中所谓:“俗以农历二月十五日为百…  相似文献   

5.
当年度考核结果出来后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喜”固然开心,毕竟这是学校对自己一年工作的肯定;但“愁”也要慎重对待。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学校年度考核是有名额限制的。仅有的几个“优秀”指标相对于整个学校教师来说,只能是“僧多粥少”,是无法满足所有教师需要的。为此,作为落选的教师就应该平静地面对现实,不要因为自己没有考核为“优秀”,而怨天尤人,怪同事,怪领导,否则,只会徒增无谓的烦恼。  相似文献   

6.
韩愈在《荆潭唱和诗序》中说:“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劳苦之音易好。”其中“愁思之声要妙”可以在众多的文人墨客的诗词名句中得到印证,“愁”字也构成了诗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有众多佳句为人吟诵称道。或伤春怨秋,或离情别恨,或怀才不遇,或国恨家仇,各尽其妙。一、伤春怨秋。李商隐的爱情诗《无题》中有“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之句,是作者拟想被爱的女子,清晨对镜梳妆时,看到原来浓黑如支的发髻,已经出现了白丝,甚至变得稀疏了,“云鬓已改”,怎能不使人愁呢?她晨起后看到院中百…  相似文献   

7.
翻开唐诗宋词选本,随处可见“楼”的身姿:或高峻,“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或雄奇,“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或喧闹,“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或缠绵,“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或哀怨,“朱楼外,愁压空云欲坠,月痕犹照无寐”;或思念,“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大概世间总是“忧”与“乐”交织着.自古以采为天下事先比后乐的不乏其人:战国时的屈原为国振兴,“虽丸死而扰未悔”,最终忧死汨罗江;宋朝的岳飞,“三尺龙泉走无下”.“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转战沙场,屡建奇功;近代的林则徐,不为乌纱帽落地而愁,却为鸦片输入、白银外流而忧。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在宋代词坛上,是惟一能与一流名家相抗衡的女词人,其词作的1/3均运用了“愁”字,本根据李清照不同生活阶段对“愁”字的运用进行了分类,并对“愁”字的审美特点和思想意义进行了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诗词史中,宋代写“愁”的内容颇多,其表达“愁”的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但主要运用了比兴手法、对比手法。  相似文献   

11.
本对屈原《离骚》命题,作进一步探讨。认为“离骚”的含义,既不是班固所说的“明己遭忧作辞”的“遭忧”,也不是王逸所说的“离别之愁”的“别愁”;既不是游国恩先生所说的“乐曲名称说”的“牢骚”,也不是龙海清、龙玉二同志所说的“苗族语言”的“要诉说”。在辨析诸家之说后,提出:“离骚”本是楚地方言,亦可称“骚离”。其意义,如司马迁所说,“离骚,犹离忧也。”“离忧”,就是忧伤、忧愁、忧痛,寓有楚语“连骚离”(即“亲痛”)的意思。故“离骚”,可释为“无限忧伤”。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词的母题就是一个愁字。前期主要抒写闺愁、离愁、伤春之愁,后期主要写家愁、国愁、思乡之愁。李清照“恋母情节”的形成,有其深刻的个人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的词把“愁”作为主调 ,谱写着千百年来令人潸然泪下的愁歌。有“惜春愁国” ;也有“相思愁爱” ;更有“愁己悲国”。在“愁”的同时 ,流露着忧国忧民的豪迈之气。这种闲愁别恨伴随了她一生 ,为世人传诵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写作的发散思维训练湖南/石灿威一、古人写作诗词对发散思维的运用古代文人墨客,往往多愁善感,“为赋新词强说愁”,看来是这类人的写照。所以古代诗词文赋,“言愁”者浩如烟海。且看下面表解同是“言愁”这个题材,写出的各种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境界是何等令...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典诗词纷繁的意象群中,让人涵咏不尽的是多姿多彩的“雨”意象,既有让人欢欣的喜雨,更有让人哀怨的愁雨。在讨论传统诗词中缤纷多彩的“雨”意象基础上,发现纳兰词“愁雨”意象呈现出纤细疏柔的形神美,连绵凄迷的时空美和清寒冷寂的意境美,充实了“愁雨”意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李煜是我国古代词坛的名家,其写“愁”情之词极富艺术感染力,本对李煜“愁”情词的内容及艺术手法,审美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曾在日复一日的“传道授业”中,在繁杂的日常事务中,成为一个匆匆的行者,不再与书为伴,生活失去了诗意与激情,变得心浮气躁。走进书里,感受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自信;体验着“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失意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理想;领略着“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豪迈气概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的胸怀。享受着书籍带来的阳光、雨露,生命得到舒展,生活为之充实。  相似文献   

18.
徐娴琳 《考试周刊》2012,(81):45-45
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一段语言形式就是一个生命形式.就是一个存在的世界。“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两个人,两首词,一苦,一笑;一愁,一俏;一悲,一乐。同样的梅花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内涵.这就是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生命形式。小学语文反复强调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人文性是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思想性是人文性的核心.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中的“培养学生爱……的情感”就是思想性的渗透。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2002,(Z3)
在古代诗歌的百花园中,“一”字句可谓是一朵争奇斗艳的奇葩。千百年来,它以姹紫嫣红、百态千姿的神韵,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同为言愁,唐代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与宋代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各领风骚。李句将巨大的悲哀化作“一江春水”滚滚东流而去,足见愁得无穷无尽;“一江”以形写愁情,极富神韵。贺句一问三答,精警夸张,兴中有比,比无穷之闲愁,兴可悲的身世。这里的“一川”状愁之多,突现得似一望无际田野上的烟草。加上飞动的絮和如雾的梅雨,进一步渲染了气氛。俩人均借“一”字言愁,可谓异曲同工,极富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同样的话,诗人偏要变个法子说。就说“愁”吧,人恐怕都是有些感受的,多数人的表达是:“愁”、“真愁”、“愁苦”、“忧愁”、“愁闷”,如此而已。看看大诗人李白的“愁”——“白发三千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