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伴随着安徽省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服务贸易发展对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越来越重要。首先对关于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其次基于2006-2014年安徽省服务贸易相关数据的研究,对安徽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竞争优势指数、出口市场占有进行深入研究,得出安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最后通过stata软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进口额、出口额、GDP、工业增加额以及服务贸易的开放度是安徽省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此提出了加大对外贸易进出口,发展工业,推进先试先行,放宽安徽服务贸易市场的准入范围,促使服务产业结构升级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并没有很好的促进安徽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根据安徽省的实际情况,结合其他省市利用外资的历史经验,对如何高效利用外资促进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1990-2011年的数据对安徽省的对外贸易对产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安徽省的对外贸易对三产业的产值增加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第二产业发展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第一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最小;对外贸易促进了安徽省产业结构的优化,但优化作用并不是很明显.最后在实证的基础上,对发展安徽外贸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法分析了供给、需求、技术进步、政府政策和对外贸易等因素在福建省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资本供给、技术进步、进出口对福建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带动作用较强,而劳动力素质、需求结构、政府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有限,外资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尚未发挥出来。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优化与金融发展密不可分,文章选取产业结构优化比率和金融相关比率两项指标,针对安徽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运用非平稳时间序列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定量分析了1984~2014年相关数据。结果显示,安徽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格兰杰因,金融发展对三次产业贡献度顺序为二、三、一产业。为了更好的促进安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加快金融发展,调整金融结构,完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6.
南通市出口贸易近年来维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进一步改善;同时南通市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呈现的工业化特征及多元化发展特征愈加明显。为分析南通市出口贸易和产业结构变动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其相关程度,文章通过建立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提出通过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转变出口贸易方式、协调产业升级与外贸出口的联动性改善南通产业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全球价值链作为组织当今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已经对全球经济的微观基础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由于价值链不同环节的价值分布大不相同,嵌入其中的区域经济发展受其影响日趋明显.本文通过对安徽省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主要从金融发展、贸易开放程度、对外直接投资三个方面对安徽省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8.
在引入产业结构水平变量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产业结构水平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进口和出口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服务贸易的进口和出口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货物贸易进口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而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了货物贸易出口。最后,基于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提出了对外贸易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作为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在引进外商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方面一直处于全国领先的位置。进出口贸易与FDI通常被看作是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催化剂,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广东省产业结构与进出口贸易、FDI之间的关系,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运用数理统计理论和SPSS统计软件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检验广东省产业结构与FDI、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为广东省经济贸易的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离不开进出口的因素。本文通过对1979-2008年我国进出口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利用VAR模型对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进出口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三者互为因果,但相互影响的程度并不是太高。主要建议是应该重视进出口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不断调整进出口战略,进一步理顺进出口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相互作用的通道,从而实现三者长期良好的互动。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世界经济发展浪潮推进下,安徽省应抓住机遇,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文章分析了安徽省"三次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和就业结构状况,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加工贸易的不断发展,对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沿海省份之一,加工贸易已取代一般贸易成为福建省主要的贸易方式。本文首先对福建省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和福建省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加工贸易作用于产业结构的几个主要途径。其次通过建立模型和实证分析来说明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效应,并分析了福建省加工贸易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以上实证分析的结果,基于福建省加工贸易未来的发展角度,对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提出了几点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全球价值链理论分析影响区域制造业升级的因素,构建安徽省制造业升级影响因素测度体系,基于2006—2015年省级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人力投入与人力资本提升对安徽省制造业升级作用不显著;安徽省制造业碳排放强度逐年递减,成为制造业升级的限制条件;技术转移推动制造业升级作用明显,而进出口贸易、政府资金投入并没有推动安徽省制造业升级。培育工匠精神,以需求为导向推进产品升级,加强政策引导是推动安徽省制造业升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安徽省2003~2014年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方面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各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是一致的.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均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各地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的时候,不可盲目强调产业的转型升级,应当根据不同经济状况在引导产业的升级转型的同时,注重三次产业间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94年以来,江苏省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利用FDI的水平不断提高。本文对1994--2010年江苏省进出口贸易、FDI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进出口贸易与江苏省利用FDI有着长期稳定的平衡关系,且江苏省利用FDI对全省进口贸易发展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对全省出口贸易发展的推动作用较小。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外资引进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以安徽省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市化为研究对象,采用产业结构层次系数来描述产业结构高级化状况,并通过它对安徽省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城市化发展联动性关系及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安徽省产业结构高级化在与城市化发展联动性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结论,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城市化发展的格兰杰原因,两者协调等级实现了初级协调到中级协调的提升,但距离优质协调尚需要一定的缓冲期。因此,从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工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入手对推进安徽省城市化进程和两者的联动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甘肃省12个市2003--201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VAR估计方法,对各市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动态交互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12个市的金融发展并未显著地促进经济长期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能促进金融发展,但却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经济增长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却制约了金融发展;甘肃各市之间的金融资源分布不平衡,导致金融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较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动态优化和创新驱动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新思路和新动力。在分析产业结构动态优化模型以及创新在产业结构演化中作用的基础上,以辽宁省为主,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动态演化和创新驱动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相关结论,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区域经济不断发展,金融集聚已是当前金融业发展主要趋势,金融集聚较高地区经济发展更快。因此,选取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对安徽省金融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经济产业结构升级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根据实证研究结论,并结合安徽省具体情况,提出完善金融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加快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等对策来提高金融集聚水平。  相似文献   

20.
肖红  郝世绵 《许昌学院学报》2023,(3):111-116+125
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全球经济协同发展的新形式。数字经济是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基于中部六个省份数据,使用Stata14.0软件对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控制了相关变量的前提下发现,数字经济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