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948年成立的华北人民政府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环境中建立起来的新型人民政府。它为新中国全国政权的建立和组织作了积极探索,奠定了新中国政权体制的基础,为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塑造了雏形,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当天,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政府公告指出,中央人民政府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深入分析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由来、组织结构、历史作用及其发展演变,对于认识这一过渡性机构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内战后期,中国共产党取得最后胜利并建立全国性政权已基本成为定局,筹建中央人民政府已提上中共的议事日程.华北人民政府的成立体现了中共对时局的认知与思考,也是中共在西柏坡时期的重要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5.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即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下午2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  相似文献   

6.
香港回归之后,香港特别行政区建立了以香港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为主体的特别行政区政府,开始了“港人治港”的新的历史时期。香港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维持。依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  相似文献   

7.
教育文摘     
新中国教育之“第一” 第一任教育部长,是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九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的马叙伦部长。  相似文献   

8.
1949年10月1日,“雄鸡一唱天下白”。北京三十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集会,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茅盾作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登上天安门城楼,亲睹毛泽东主席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10月20日,他出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被任命为文化部部长、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于11月2日主持文化部成立大会,正式领导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 茅盾担任行政领导工作以后,政务和文化活动频繁。在10至12月短短的三个月里,他既出席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的会议,又出席和参加了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苏友好协会成立大会、中国文字改革协会会议、鲁迅逝世十三周年纪念会、庆祝苏联十月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大事60年     
1949年 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致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政府的施政方针.<共同纲领>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规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加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注重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10.
数据60年     
1949年 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致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政府的施政方针.<共同纲领>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规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加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注重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11.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处于核心和关键的地位。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对于中国西部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价值。在西部开发的背景下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凸现有两大原因:一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二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存在的外在压力。从政治学、行政学和法学来衡量,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六大关系:财政关系、法律关系、行政关系、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和人际关系等,这种静态的理论划分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在西部开发中动态地处理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府际关系中的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及其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府际关系通常指国内各级政府之间的立法、行政和司法关系,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地方政府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以及政府内部各部门间的权力分配关系。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有三种基本模式,即中央与普通行政区地方政府关系、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以及中央与特别行政区地方政府关系。当前,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存在的问题,既有体制、政策方面的问题,也有实际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在于构建“集分平衡”——集分有别、集分有度、集分有序的新型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确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团结。建国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一直处于动态演进的过程中,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进行了调整,推进了中国经济与政治体制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如此,。中央与地方关系因历史惯性及其复杂性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如集权与分权之争、事权与财力之争、中央与地方之争等问题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就需要进一步推进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包括转变政府职能、改善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是政府主导的结果,但在不同时期,中央与地方政府在高等教育发展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文章首先考察了不同时期中央与地方政府在举办高等教育方面的作用;分析了中央、地方政府与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特征;并就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分级办学、调动不同层级政府办学积极性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机构历经多次变革,变革源于政治、经济、社会动因以及政府机构自身变革动因。一国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该国的政府价值观密切相关。我国的政府价值观历经嬗变,形成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价值观。这一政府价值观是国务院机构进行大部制改革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严重,“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地方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解决,对我国转型时期的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打击.从政府负债理论分析,我国目前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成因是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协调、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一致、财政软约束等.应针对地方政府目前债务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官立学校亦即"官学"是官府开办的学校,分为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两级。中国古代历朝政府对设立的中央和地方学校学生毕业出路都很关注,并尽量采取措施解决办学中不可回避的毕业出路问题。从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宋元到明清各朝代的中央或地方学校学生,建立的毕业生考试测评制度主要是经过考试谋求出路,或为官或为民,在录用中皆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考试不符合要求者,则只能自谋职业。历朝所建立毕业生考试测评制度,依据测评成绩高低决定学生出路及任用,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公务员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18.
晚清新政,包括洋务新政、甲午新政、20世纪初年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四个互相联系而叉逐步递进的过程。在晚清新政的过程中,清政府最初以下放给督抚事权的方式推进改革,最后又力图通过集权来加强中央权威。所以,晚清新政的历史,就是中央与各省不断调整关系的历史,也是中央权力与各省权力此消彼长的历史,还是晚清中央集权体制不断衰弱的历史。总结这一历史,对我们进一步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将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当前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命题。传统的、单一的行政途径不仅不能有效解决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反而使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走出这一法治困境的关键在于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为了推进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我们应当以坚持“法律保留”原则为重心,不断完善相应的权限划分机制、权力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