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氓(《诗经·卫风》)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课本高中语文第三册2000年版注为“忠厚的样子”可也。王力先生《古代汉语》、郭锡良先生《古代汉语》同。此本毛传“敦厚之貌”也。余冠英先生《诗经选》“戏笑貌”,林庚、冯沅君先生《中国历代诗歌选》“笑嘻嘻地”,程俊英、蒋见元先生《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嘻笑貌。《韩诗》蚩作嗤”,亦可。朱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一首著名诗歌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零零。”古人说这首诗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其效果是“一倍增其哀乐”。以乐写哀,以哀写乐,就是人们常说的反衬方法。“一倍增其哀乐”是说这种写法的效果。反衬,既是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艺术表达方法。正因为这种表达方法有极强的感染力,所以它在写作中运用十分广泛。如《诗经》中所描绘的征入在临远行时,诗人没有用令人哀伤的景物来烘托,而是用依依的杨柳从反面来烘托;而在描绘归来时,没有用令人愉快的景物来烘托,却用靠军的雪雨来反面烘托。景物和…  相似文献   

3.
新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选录了《诗经·邶风·静女》,对“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解释为:“赠我牧场白茅草,美妙异常放光华。”并且注释“洵”字为“诚然,实在”之意。此注表面看来似乎没有疑义。关于“洵”字注释,最早当属东汉郑玄之笺:“洵,信也。”后人笃信郑玄这一说法。现今几乎所有《诗经》注本,像《辞海》、《辞源》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褚斌杰《诗经全注》为底本,以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为参本,相互比较,另参考闻一多、屈万里,宋代朱熹、清代姚际恒、清代方玉润的相关《诗经》专著来考证《诗经》中的爱情诗。  相似文献   

5.
以雄衬悲的反衬手法,似源于以乐衬哀。如《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二句,以春日美景反衬出征士兵的愁苦之情,曾受到清代思想家王夫之的高度赞扬,认为“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杜甫不仅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而且继承并发展了它以乐衬哀的反衬手法,熔铸出“以雄阔之景反衬悲苦之情”的独特方式,并集中运用于他后期几首著名的律诗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是《旅夜书怀》的颔联。星辰与明月,写天;平野与大江,写地。包天涵地,气魄焉能不大?更何况星垂于  相似文献   

6.
(十一)“思服”是同义复用《诗·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下册注云:“思服,怀念。思是动词词头。服,通‘伏’,隐藏,指怀念。”按,“思”字毛传、郑笺无注,朱熹《诗集传》无注,今人高亨《诗经今注》亦无注。可见,他们都不把它看作语辞,不然,当注“辞也”、“语辞”之类以明之。“古人自有复语”,《诗经》更是“普遍多见”。有人作过统计,“诗三百”单音节同义复用现象多达一百九十六见。“思”字在《诗经》中用作语助词,可用于句首、句中、句末等不同位置,可用于动词前,形容词前  相似文献   

7.
硕鼠不是大老鼠江苏许广利人教社职高教材《语文》(1992年6月第一版)第一册对《诗经.魏风.硕鼠》中的“硕鼠”的注释是“硕鼠,大鼠”。相应的教学参考书也把“硕鼠硕鼠”译作“大老鼠呀大老鼠”。查其它教材和《诗经》注本,同此者甚多。其实,“硕鼠”不是“大...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修辞方式多种多样。偏旁修辞在《诗经》中就得以大量运用,给人独特的审美体验。《诗经》里偏旁修辞的类型丰富,偏旁修辞的特征和功能在《诗经》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其大量使用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9.
儒家解释《诗经》注重其社会、政治等方面的作用,没有遵循《诗经》是文学艺术这一根本原则,没有接触《诗经》作为诗歌的“诗性之美”。以《陈风·泽陂》为例,综合十种《诗经》注本关于此诗的解释,将汉儒、以至后来儒者加诸此诗上的种种迷雾吹散廓清,以发现其耀煜着先民情性之光、智慧之光、理想之光的诗性之美。  相似文献   

10.
<正> 对于《诗经·魏风·硕鼠》中的“三岁贯女”一句,许多注释家都把“三岁”一词解理为“多年”,即把数词“三”理解成虚数。例如,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第一百一十三页注(二)云:“‘三岁贯汝’就是说侍奉你多年。三岁言其久。”程俊英的《诗经译注》第一百九十六页注(二)云:“三岁,不是确指,多年之意。”樊树云的《诗经全译注》第一百六十页注(二)亦云:“三岁,即三年,非确指,泛指多年。”陈铁镔的《诗经解说》也把“三岁贯女”一句翻译为“多年惯养了你”。大概受了这些名注释家的影响,当今高中、  相似文献   

11.
《诗经·魏风·伐檀》次章曰:“坎坎伐辐兮,寞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毛传》:“直,直波也。”朱熹《诗集传》:“直,波文之直也。”近代说诗诸家,或避而不注。或承《毛传》、《诗集传》而注,如蒋立甫《诗经  相似文献   

12.
1、《静女》中的女子应是男青年“寤寐思服”的美人解读《静女》一般不外两说。其一为刺时说,代表为郑玄。郑玄注《静女》为刺“卫君无道,夫人无德”。其二为约会说。张松如主编的《中国诗歌史》云:“《邶风·静女》一诗,是写情人幽会的……”(P89)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第三册《语文》教科书也从此说。约会说近中的鹄,却将静女理解为浪漫多情主动示爱的“美人”。对此,笔者谈谈一己之见。《诗经》中“静女”一词只在本诗出现。朱熹注为:“静者,娴雅之意”;“静女”就是指文静稳重的女子。那么,女子为何能文静稳重呢?看《诗经》中的诗句:彼…  相似文献   

13.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②)第三单元的《赤壁赋》中,课文注解把“诵明月之诗”解释为“朗诵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很显然,作注者认为这里的“明月之诗”特指《诗经》中的该章节。  相似文献   

14.
《诗经》研究向来有所谓“汉学”和“宋学”的研究方式之分庭。“汉学”强调“章句训诂”,“宋学”强调“义理”的发挥。朱熹的诗经研究则将两结合起来,努力在把握《诗经》本自身意蕴的基础上,着力探讨《诗经》与《易》、《礼》、《春秋》、《四书》等所不同的特殊的审美特性——这就是“《诗》可以兴”。对于《诗经》的诠释在于“讽诵涵泳”,而“章句训诂”的功夫更有利于“讽诵涵泳”的落实。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众多关于《诗经》的译注本中,程俊英先生的《诗经注析》以其鲜明的特色独树一帜。.这主要表现在题解和注释两个方面。题解部分解题贴切,艺术分析精湛,坚持用文学标准鉴赏诗篇,并援证说明部分诗篇在后世的流变,内容非常丰富;注释部分用训诂方法释词,寓评于注,将字词释义与艺术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并标明韵读,思路新颖。《诗经注析》的注释与主题分析俱见功力,是很值得学《诗》者与治《诗》者阅读的一个注本。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中用在变易主谓句的“其”字历来说法各异,本文试从语法、语义、语用、语音修辞等几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其”字的代词属性。  相似文献   

17.
《毛诗正义》是一本注解《诗经》的注书,历来研究者多认为其注疏原则是"疏不破注"。实际上,在孔疏对毛传、郑笺的注解中,不仅是单一的因袭旧说,更多的是在前人基础上的补充和纠谬,从而完善了对《诗经》的注解。以《诗经·小雅》为例,着重分析孔疏中三个方面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8.
笔者对《诗经》最通行的阮刻《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和据清代武英殿本影印的朱熹注本《诗经集传》十五国风的正文进行了细致对比,在进行校勘的同时分析了它们文字上的主要歧异之所以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一、“谁之永号”的“之”《诗经魏风硕鼠》“乐郊乐郊,谁之永号”中的“之”字,有人认为是语助词表反诘语气(如蒋文甫《诗经选译》);有人认为这个“之”字是对“谁”起强调作用,无实在意义(如天津圹沽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课本古代诗文译注》);有人译“谁之永号”为“有了安身之处谁复痛哭长吟!”“之”字未注(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中学课本注这个“之”字为“尚”“还”,可是有人说“这是明显的错误,”(如程希岚《古汉语语法概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对《诗经·伐木》四个句末“我”字,迄今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向熹先生的《诗经词典》甚至没有这四个“我”的注解。高亨先生的《诗经今注》认为“我”当为“哉”,形似而误,其说因为缺乏论证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公认。该文作者认为高说可从,为其说作了补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