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为解决国内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及分布不均衡问题,教育部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之后提出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作为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核心,从视频公开课定位、生成、质量、知识产权、学习支持服务、评监体系等方面与国外的视频公开课进行比较.完善我国精品视频课程资源共享与利用机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把握定位,促进知识共享;突出精品内涵,提高视频课程质量;完善网络共享平台,延伸优化学习支持服务;建立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健全激励与评监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有利于展示高校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 ,促进网络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提高网络教育教学质量。为了解当前网络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现状,研究从2012和2013年获评为"网络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课程中随机抽取80门课程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资源建设和开放共享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应以移动设备的普及为契机,大力开发跨终端的学习资源;应以市场化运作为抓手,建立"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优质资源开发机制;应以互联网思维为引领,建立"面向社会、全面开放"的优质资源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3.
徐美玲 《广西教育》2014,(19):46-47
依托现代礼仪网络课程资源,创建高职现代礼仪视频公开课,应加快推进精品视频共享课的建设,进一步推动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深入改革,强化学科专业特色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精品资源共享课前期建设重点是对原精品课程进行转型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在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精品""资源""共享"三者间的关系,要在继承原精品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充实、更新课程教学资源,按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进行建设,才能实现精品课程的成功转型,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共用。  相似文献   

5.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集精品、资源、共享于一体的课程,精品是基础,转型是关键,共享是目标。由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精品资源课程的过程中,要按照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技术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转型和升级内涵。本文以国家精品课程《集装箱运输实务》为例,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翻转课堂"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结合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从"翻转课堂"学习模式理念出发,构建"翻转课堂"网络学习平台,设计网络学习导航系统。探讨优质的精品视频公开课资源如何基于"翻转课堂"更好的在教学中共享应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通过网络进行了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和开放共享,在实践中不断尝试、积累经验,逐渐摸索出一条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在数量上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与所要达到的“精品”和“共享”的建设目标还有一定距离,职教特色不明显、开发主体单一、更新不及时、共享程度低等问题在高职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中普遍存在.要提高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质量,高职院校可以从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规划、课程资源评价体系以及教师开发优质资源的积极性等方面着手,加强对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的管理,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育网络》2012,(7):79-80
为了实现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的目的,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建设以高校师生为服务主体、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当前各高校信息化建设关注的重点。为此,本刊将继续刊载全国各高校建设教学资源的实践经验,并为资源共建共享提出建议,为高校的数字资源建设与管理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使"教"与"学"不受时空的限制,激发课程教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机械制造技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根据行业企业岗位多维度职业能力要求,优化和扩展课程资源,建立颗粒化知识点体系,构建智能化、柔性化的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对其他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精品视频公开课采用单一视频形式传播教育内容,在我国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论文从基本情况、教学活动和制作技术3个方面12个具体观测点对中外网络公开课教学录像进行调查研究,并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进行了思考,以期在后续建设中适时转变选题类型,增强共享,突出课程教学设计,组建专业团队,建立支持服务体系,让精品视频公开课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可.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继建设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即精品课程项目后,于2011年启动精品视频公开课项目以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本文对这两类课程进行了差异性比较,主要集中在教学对象定位、教学内容、资源表现形式、教学理念、资源公开力度、建设模式、制作技术标准等方面,这两类课程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可考虑在准确定位教学对象、把握教学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深度挖掘课程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师能力等方面加强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对传播学迫切需求的背景下,现有传播学数字化学习资源分布状况及特点各异:在视频公开课中少而精,在精品共享课程中经典课程长盛不衰,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联盟中因高校而异,在国家数字化学习中心则参差不齐。传播学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应用除现有模式之外,还应面向实践开拓新型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
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作为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精品课程不同。精品课程建设偏重于评出一流课程,网站资源成为展示资源,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要在精品课程基础上加强开放共享,真正为学习者无障碍地使用课程网络学习资源服务。根据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特点,从受众变化、课程设计、虚拟学习社区和持续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促进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共享应用及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通识教育.我国普通高校在开展通识教育时面临着师资力量短缺、教学及管理经验不足等困惑.文章认为把MOOC教学模式引入通识教育中,利用公开课视频、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等全球共享优质视频资源,解决高校开展通识教育所面临的困难是可行之法.文章首先在分析MOOC与高校通识课程契合性的基础上,提出MOOC用于通识课程的对策和模型,并设计了基于MOOC的高校通识课程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5.
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通识教育。我国普通高校在开展通识教育时面临着师资力量短缺、教学及管理经验不足等困惑。文章认为把MOOC教学模式引入通识教育中,利用公开课视频、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等全球共享优质视频资源,解决高校开展通识教育所面临的困难是可行之法。文章首先在分析MOOC与高校通识课程契合性的基础上,提出MOOC用于通识课程的对策和模型,并设计了基于MOOC的高校通识课程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技术》2017,(8):58-65
自2003年以来,教育部先后评选出7807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时至今日其应用状况和影响效果如何却不得而知。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136所高等院校中近300名精品开放课程的管理者、开发者和使用者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应用效果、共享状况和实际影响仍需进一步提升,亟待建立一套涵盖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效率、应用状况、实施效果和教/学影响等方面的长效评价机制,从而为"十三五"期间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持续改进和广泛应用提供有力的保障,为高等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更好的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17.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旨在推动高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促进高校优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以满足广大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无边界、全天候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求.精品开放课程在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推动优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以及扩大课程推广辐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和建设来提高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数学》是我校各专业的一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该课程的建设效果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充分发挥高等数学共享课在教学中的作用,本文从课程建设总目标与指导思想、教学标准、团队建设、资源建设等几个方面来探讨高等数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信息化条件下大规模资源建设和共享的实践,公安部级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是全国第一个系统组织实施的行业领域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为推进公安院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本文综述了公安院校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并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为例分享了"政策支持、技术支持、资金支持、管理支持、应用支持"五位一体的建设举措,客观总结了精品开放课程实施后的积极影响,并对信息化深度应用条件下精品开放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内涵建设和应用创新等挑战进行了展望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外视频公开课对比分析与优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频公开课是网络教育资源的新形式,我国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作为教育部工程,起点高,发展快,但如何使我国的视频公开课效用、效能、效益更高,更好地支持和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亟需更好地借鉴世界先进经验,创新彰显信息时代特点的设计。该文在回顾国内外视频公开课发展的基础上,从建设目的、选拔机制、资金来源、知识产权、课程平台、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探讨中外视频公开课建设的特点,从准确把握视频公开课定位、建立多样的选拔机制、提供增进传播效果的网络化服务等方面,建构了我国视频公开课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