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周保虎 《青海教育》2005,(11):54-54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以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经在中小学教育战线上普及开来。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教学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的关键,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本就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课程教学进行整合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探讨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课程教学整合的教学优势。  相似文献   

2.
徐坚 《教育》2013,(11):51-51
在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整合的实践中,许多教师把“整合”狭隘地理解为计算机辅助教学,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陷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物理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瑛  刘刚 《教育探索》2006,(9):65-66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了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计算机与物理学科实现合理整合,应该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设法找出计算机在哪些方面能完成传统教学解决不好或解决不了的问题。计算机优化物理教学应该考虑的是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趣味化、抽象内容形象化等。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技术日趋完善,计算机教学已经走进课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然而,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还没有形成完美的理论体系,特别在操作层面上还存在着技术方面的困惑和理解上的误区。笔者想根据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实践上的体验,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关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将信息技术既作为观念又作为技术和内容融于学科教学之中。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俗地说就是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也就是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改蕈,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典型型态。网络教学的实质表现为:①用计算机互联网络技术整合学科课程,网络技术广泛进入学科教学;②网络技术既是整合的手段,也是教学活动的有机要素。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在整合过程中实现了改造和创新;网络技术的应用也在整合过程有所发展和创造,学习的信息素养获得提高。  相似文献   

7.
佟元之 《陕西教育》2007,(12):97-97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推广、普及和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方式之一.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最大效益,教师对教学的调控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般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中调控方式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是21世纪的标志,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思维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教学工具,能够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就像教师在上课时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计算机演变成为真正的教学工具,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的条件上日趋成熟地发展起来下面就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谈几点体会。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优势多媒体技术融文字、图形、动画声音为一体,利用多媒体技术的…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更递进的一种新形式,构建现代化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要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技术,以直观形象与视听结合的形式对音乐构成全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现代化的教育离不开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对于深化学科教学结构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解信息技术是指目前在教学中已被陆续采用的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互联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总称。我们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进行了如下尝试性的粗略界定,即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研究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教学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小学数学教学规律,实现信息技术系统与教学系统各要素融合的信息化教学思想。整合的思想是以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去分析、研究、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问题,克服过去难以解决的矛盾,真…  相似文献   

12.
陈志凯 《考试周刊》2014,(91):66-66
<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产生聚集效应的过程"。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辅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数学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为此,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技术,准确理解信息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源源 《文教资料》2005,(5):157-158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我国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十多年后,审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现状及所遇到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全国行政学院系统信息化建设为研究案例,分析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在各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首先是把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各科教学中,计算机和多媒体作为工具,去辅助各传统学科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次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内部整合,即让信息技术课程与活动课程和其他学科课程组合而成,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与计算机辅助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现代化中的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目标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可以辅助教师的教学工作,作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学习工具,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改变,为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了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的支持,实现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目标改革和教学手段改革的任务。CAI的运用实质上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以CAI为突破口进行课程改革,是建立新型教学结构和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何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呢?就是指在学科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学科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将信息技术既作为观念又作为技术和内容融于学科教学之中。笔者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这一课题方面的研究结合课例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从计算机进入教学开始,经历CAI阶级、网络时代.经过大量教师的实践和摸索,至今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相当普遍,已经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完美整合,要求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把各种教学媒体、课程资源以及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之中。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整合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8.
当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已成为信息化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如何将信息技术更好的整合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去成了很多老师研究的话题,本文从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学科基础教育整合的益处和整合的注意点两个方面出发,谈谈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教育整合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把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国务委员陈至立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实践证明,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深化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是近年来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最新发展,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设计者、实施者,教学过程的引导者、监控者.文章针对计算机专业师范生的特点,从教师TPACK发展的视角出发,分别从学习者分析、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几方面,以课程设计和实践设计为主线进行了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为未来教师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