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新”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开展想象和幻想。在作文教学中,利用简单的图及图形组合。使学生从形及物,从物及事,从事及理,逐层地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例如,上课时,我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启发学生看到这个图形,你能得到什么事物?学生们有的把它想象成了一块花布,使它有了色彩;有的把它想像成一台收音机,使它有了声音;有的把它想像成一块麦田,使它有了生命;有的把它想像成一个游泳池,使它有了激烈竞争的场景……我又画“…”线,学生说“想到心电图、海浪、山头……”接着启发学生,能回想一下和这些物体有关的事情吗?回想一下在这些地点你曾有过的经历?有的学生说我看见…就想到大海,想到在海边被巨浪打入海底,  相似文献   

2.
笔者今年教三年级的语文。鉴于以往的经验,我知道学生最怕的是作文,最差的也是作文。为了引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开学第一周,我就提了一个要求:每个学生每周写一篇日记。话音一落,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叫起来,有的说不会写,有的故意问什么是日记,有的说作业太多,干吗还要写日记。听得出,他们其实是怕苦畏难。  相似文献   

3.
现象老师说心中的痛:我的学生写作语言竟如此贫乏在作文课上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篇名为《我爱我家》的作文,学生交上来的作文语言显得苍白、缺乏表达力,我对学生交上来的30篇作文做了一个统计:用词量总共不  相似文献   

4.
陈静 《中学文科》2007,(9):81-81
那一年秋天,我担任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学完第一单元之后,让学生以“幸福”为话题,做一篇口头作文。刚说完要求,孩子们就叽叽喳喳地说开了。有的说,不知道什么是幸福;有的说,我的爸爸妈妈整天除了做农活从不理我,我不幸福;有的说,比起城市的孩子来,我们一点都不幸福……[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在阅读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使之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学生们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下面谈谈我是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种具有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教学《林海》一课前,我说:“大家想象一下,大兴安岭是什么样的?”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我想象中的大兴安岭到处是苍天的大树,进去抬头望不见天,再往里走就会迷失方向了.”有的说:“大兴安岭里有片片嫩绿的小苗圃,还有古老的松树,参天的白桦树.工人叔叔们一边砍伐大树,一边种起小树,好为  相似文献   

6.
有条理地叙事是小学生写作的基本要求,引导小学生写好叙事类作文是语文教师的责任。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事情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值得我们去宣扬,去提倡;有些事情则会给予我们一些启迪和教诲,有的让我们开心,有的让我们感动,有的让我们气馁,有的则会让我们深思。把事情的过程,或者是某一片段,甚至是某一刻的情绪波动如实地记录下来,就会形成一篇叙事类文章。据调查,很多小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过度注重写作的格式。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归根到底是学生没有学会写叙事类的文章。很多学生把写作当成负担,认为写作只是应付教师的一项枯燥的作业,他们并不能从写作中感受到快乐。因此,教师应积极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写作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写真事,抒真情。一、选材要新颖 选材陈旧是学生写不出好文章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才能选出新颖、独特的写作材料呢?叙事类的文章,重要的是写实,经历过某件事情写出来的作文和凭空想象写出来的文章是完全不一样的。例如,同样是写扶老奶奶过马路这件事情,有的学生只是讲了一下扶老奶奶过马路的过程,平淡无奇,枯燥无味。而有位学生是这样写的:“老奶奶停在斑马线前,从左到右看了许久,颤颤巍巍往前走了一步,却不敢再迈第二步,瞬间我就想到了自己的奶奶,也许她在给我买零食的路上也是这么小心翼翼地过马路的。于是,我就走上前,挽住老奶奶的胳膊,问她需不需要我的帮助,老奶奶看着我笑了,说我和她的孙女长得很像,都是好孩子,我听了开心极了。”在写扶老奶奶过马路的片段时,这位学生并没有过多地写老奶奶如何过马路,而是从老奶奶身上看到了自己?  相似文献   

7.
笔者今年教三年级的语文。鉴于以往的经验,我知道学生最怕的是作文,最差的也是作文。为了引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开学第一周,我就提了一个要求:每个学生每周写一篇日记。话音一落,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叫起来,有的说不会写,有的故意问什么是日记,有的说作业太多,  相似文献   

8.
写作文,搞得很多学生叫苦连天;批作文,忙得很多老师焦头烂额。能不能在枯燥的“写”和忙乱的“批”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结合点,使学生老师都能更有兴趣、更主动地投入进去,作为“写批模式”的一个补充呢?经思考,笔者尝试一种新的作文训练方式——说文。下面我以话题“手”为例,介绍一下怎样进行说文一、说对象,明确联想的途径学生在写作中的一个很大的毛病是联想不丰富,思路不开阔。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所给作文话题介绍自己的联想所得,互相启发,对于学生作文思路的展开,一定大有裨益。譬如“手”这个话题,有的学生想到了“慈母手中线,游…  相似文献   

9.
养蚕     
四月的一天,我和外婆去买菜。看见一个老奶奶正在卖一些爬在绿叶上的小虫子,我问老奶奶:“这是什么?”老奶奶说:“这是蚕呀!”我立刻想起了《蚕妇》这首古诗。于是,对这些小蚕有了兴趣。便想买些亲自喂养。外婆同意了我的想法。我们选了十条蚕买下了,老奶奶还给我一大堆  相似文献   

10.
最近.女儿的一篇作文引起了我的警觉.作文的题目是“错过”。她从海子的自杀讲起.拉拉杂杂写了很多,连苏格拉底、第欧根尼都牵扯了进去。我问她为什么这么写.她说她想写得深沉一些.没想到写成了一锅糨糊。就是这样一篇作文促我反思,我们平时究竟给了学生怎样的阅读观。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