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多年来,人们总试图摒弃课堂上教师的“演员”角色,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地充当“导演”。的确,教师以“导演”的身份执掌课堂教学,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来学习,使课堂上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增多,其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对教材中或教师提出的问题也有可能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但教师过份沉醉于导演角色亦有其弊,易使师生关系成了“导演”和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课堂生活不利于教师、学生的发展,“生命课堂”不仅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关注教师、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的“生命”活力。从增强课堂的人文性,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关注过程性评价三个方面来建构“生命课堂”。“生命课堂”力图建构一种关注学生生命的课堂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模式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课堂存在感是指作为独特个体的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被教师所感知、关注和重视的自我体验,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存在价值。然而,“抓两头,带中间”的实践教学策略却使得中等生缺失课堂存在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教育现象学分析,解读中等生课堂存在感缺失现象背后的隐忧,诸如对中等生权利的剥夺增加其消极体验、被关注感缺失导致中等生与“重要他人”疏离、标签内化催生消极的自我实现预言,在此基础上反思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寻求提升中等生课堂存在感的方法:以关注理解为起点,采取更为公正的教学行动减少中等生的消极体验;建立关怀型师生关系,给中等生以情感支撑;形成中等生特有的休戚与共的亲密团体,祛除标签效应。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中师生话语权的应然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课程中,课堂话语场域是“静默”的世界。教师似乎独享课堂话语权,但教师权威更大程度上是制度性话语权;而学生则处于“失语”状态。话语权的丧失扼杀了师生的创造性,异化了师生关系,课程文本以中立者身份威慑课堂。新课程背景下应该回归师生话语权,实现师生与课程文本对话、师生对话。  相似文献   

5.
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语境中的“翻转课堂”,从本质上讲,强调的是学生课前使用在线视频学习的一种场所。但是学习场所的变化不能完全影响,或者说替代不了真实的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也还不足以让教和学的关系发生本质变化。翻转课堂的基本要义是教学流程变革所带来的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流程要素仅是定义翻转课堂的重--素之一。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还需要添加另外两个要素:技术要素和环境要素。翻转课堂应该更名为“翻转‘教’‘学’”,关键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翻转课堂在教学应用中容易出现师生关系失位、知识难度越位、适用对象错位等局限性,根源在于对翻转课堂的定位停留在流程翻转的层面上,忽视了翻转课堂背后隐藏的知识内化的基本原理。翻转课堂主要通过教学流程翻转,分解知识内化的难度,增加知识内化的次数,促进学习者知识获得。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时,要根据渐进式知识内化的特质和翻转课堂的三个构成要素,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综合考虑。既保证不给教师和学生增加额外负担,又使教学媒体、教师培训、教学环境满足需求。教师在具体实施翻转课堂过程中,要遵循知识内化基本原理,根据课型、学情分析,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思政课教师“课堂失语”一度被认为是“抽象空洞”话语内容、“落后单一”话语平台、“灌输式”话语模式导致的结果。在身份理论视域下,思政课教师“课堂失语”是其话语与身份特征相背离的应然结果。破解这一困境,提高思政课教师话语效能,需思政课教师以“政治性”话语突破价值引领窘境,稳抓课堂话语“方向盘”,以“学理性”话语突破知识传授藩篱,夯实课堂话语“压舱石”,以“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话语突破能力提升瓶颈,用好课堂话语“总标尺”。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校中依然存在师生关系不和谐现象,个别教师以“恐吓者、鞭笞者、审问官”的身份出现,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研究教师课堂失范行为,对于提高教师教育行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作为划一性教学的对立物,当代差异发展教学在课堂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上秉持着与划一性教学截然不同的观点,认为在差异课堂中教师不是“权威”,也不是“同伴”,而是“顾问”;师生关系应是“非对等性的合理性交往关系”;而“非指导”则是教师作为“顾问”引导学生发展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9.
一、“翻转课堂”到底是什么翻转课堂,又被译作“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所谓“颠倒”,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而言的。传统教学模式是课堂上教师向学生讲授知识点,课后学生通过习题巩固内化所学内容,而“翻转课堂”则是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完成知识点的学习,知识内化则是在课堂上进行。[1]为了让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翻转课堂”的内涵,笔者将实施翻转课堂的基本要领梳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建立合谐师生关系,让学生敢创新怎样才能建立合谐的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确认师生之间各自在课堂上的平等地位。尽管课堂上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被指导者,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教师要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变教师“教”为学生“问”,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其次,教师要努力做到与学生在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让自己的行动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并得到学生的肯定,从而维系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与学生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使得各自的教与学彼此相长,相得益彰。这种…  相似文献   

11.
大学外语课堂教学作为语言教学本身,是20世纪思想家福柯所提出的“话语权”理论的一个典型的语境。在大学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存在“极度的话语权”,而学生的话语权则普遍缺乏,这种现状体现了目前教学中师生权力的不平等。要回归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话语权”,广大教师就应为课堂教学“话语权”寻找一个平衡点,即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课堂激励机制,针对不同群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主动的、和谐的、宽容的、注重人文关怀的课堂环境。  相似文献   

12.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其情绪状态对学生、课堂教学乃至师生关系具有重要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愤怒、悲伤、厌恶等消极情绪通过多种行为方式作用于学生,引起学生的负性情绪体验,阻碍双方的沟通交流,威胁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所以树立教师正确的观念、提高教师觉察和调控自身情绪的意识及能力成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它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发展和学习动机,也促使教师自身的不断进步。师生的相互了解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在新时代.我们需要不断研究二者的关系,积极努力地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4.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努力。为此,思政课教师要苦练内功,提升自身觉悟与个人魅力,教学内容要体现生命关怀和生活价值,提升教学的底蕴与厚重感,同时勤练外功,构建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并通过锤炼细节,来历练、美化教学的艺术,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四、促进学生课堂提问的策略1 .国内研究者促进学生课堂提问的策略1培养问题意识国内的研究者 (欧阳文 ,1 999;姚本先 ,1 995)认为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促进学生提问的前提。问题意识 (question awareness)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 ,不断提出问题。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 ,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而强烈的问题意识 ,又可作为思维的动力 ,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培养问题意识的可行性策略有 …  相似文献   

16.
触屏信息时代下的90后大学生对课堂里来自教师有限的“口头信息”和来自课本静态的“纸质知识”乃至“众随一人”的师生关系,从不满足发展到软抵制,课堂危机由此产生。本文依据“有效教学”的相关理念,针对当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课堂形态、师生关系、评价体系进行了反思。只有彻底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材、教法、评价、角色、任务等各个环节保障实现学生真正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才是解决课堂危机最根本的出路 。  相似文献   

17.
Previous work on new teacher professional identity has focused on identity as a process of negotiation between individual and contextual factors. These negotiations are often filled with a struggle between personal agency and structures that prevent the enactment of an ideal professional self. This study introduces and discusses three teacher professional identity orientations (self, classroom, and dialogic)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each orientation on a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classroom practice. While each focal teacher featured in the study drew from similar source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experiences as students, classroom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theory/research), the teachers varied in the degree of importance accorded to each identity source. This variation led to differences in approach to their roles as teachers as well as differences in their work with students. Using a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case study methodology to highlight features of each professional identity orientation, this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of discourse related to each orientation and discusses implications of identity orientation in each case study teacher’s classroom practice. After th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ata, the author offers recommend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ors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and researchers related to understandings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development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work of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and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课堂氛围、教师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课堂沉默是因为教师个人魅力缺乏、教学方法陈旧,也有部分学生是因为自身性格因素。课题组认为,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  相似文献   

19.
对话教学是体现新课标"以生为本"理念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角色是影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要因素,新课改要求教师角色从传统角色向现代多元化角色转变,但目前中小学教师的角色认同与新课标理念并不一致。对话教学的师生主体间性特征,要求教师重塑课堂角色,教师应成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与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启迪者与帮助者、教学过程的推进者与协调者、学生学习活动的指路人与主持人。  相似文献   

20.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反馈"是课堂教学的三步曲。研究教师反馈语的使用,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角色的理解。通过分析4位职业学院低年级英语专业英语教师12节综合英语课反馈语的使用,采用课堂实录、后续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旨在探询外语课堂中教师的反馈语所呈现的特点及其所折射的师生角色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