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可见,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下面我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粗浅地谈一点个人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正>引言:历史理解: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很早就听说了这句颇有生活味的话,那时还没有踏上工作岗位,只觉得语言够有味道!像赵树理有浓浓的"乡土生活"气息!——陶行知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说过“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理解为操作是“老子”,结论是“儿子”,应用是“孙子”.结合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实验教学不应仅仅是“做”实验,而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4.
有话职说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乃是真知的收获。——叶圣陶  相似文献   

5.
孙子喝娃哈哈,儿子喝乌龙茶,老子喝白开水不刷牙。 孙子的房间是玩具店,儿子的房间是百货店,老子的房间是旧货店。 孙子上公园,儿子去舞厅,老子守大厅。 孙子生病全家顾,儿子生病媳妇顾,老子生  相似文献   

6.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的参与主要是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陶行知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英国军事理论家托?富勒说:"行动是知识特有的果实"。动手一干,完事一半。正如费尔巴哈所说:"嘴巧不如手巧,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因此,教师要把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上,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思  相似文献   

7.
“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行知先生认为.行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一切知识都来源于行动.行动就是实践的过程,如果抛开行动,一切思想、创造就将成为无源之水。反之,如果行动缺乏思想引领,  相似文献   

8.
“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行知先生认为,行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一切知识都来源于行动,行动又是实践的过程,如果抛开行动,一切思想、创造都将成为无源之水。行知先生的这句话可以说是对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  相似文献   

9.
张有东 《湖北教育》2003,(22):62-62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实践与创新的关系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由此可见,实践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工作是学  相似文献   

10.
<正>教师要获得专业发展,就要"把工作当做学问来做",即做、学、问。先去做,不会做或者做的过程中有困惑,就去学,在做中学,边做边学,边学边做;"问",问"书本"、问别人、问自己。可以说,谁能把这三个字做得到位,谁就能达到教学与研究的较高境界,进而获得良好的专业发展。一、做:勇于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否则教师专业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大凡教育家都是很注重实践的。陶行知先生原名陶知行,当他认识到"行而后知"的道理后,改名陶行知,这是他的"行以求知知更行"哲学思想的体现。陶行知对此有十分精辟的论述:"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言下之意:没有行动这个老子,怎能有知识这个孙子?更谈不  相似文献   

11.
窦育国 《新高考》2007,(12):4-6
千百年来,人们围绕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王守仁说:"知是行之始。"陶行知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那么,同学们应该怎样认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怎样去探求真理?《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虽然作出了回答,但仍需要开动脑筋,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学习和应用知识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2.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是陶行知关于创造教育的形象表述,说明手脑并用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则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如何使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地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从而创造新的价值便成为教师积极探究的问题。一、还原阅读传统的教学往往把作品历史背景和作家思想作为授课的重中之重,往往是在学生没有接触到作品前。其思维已被罩在历史的光环下,对于作品的理解很难跳出这个圈子,更谈不上创造。美学家姚斯就批评过这种历史循环主义思想,认为不是历史理解使审美理解成为可能,而是文章的审美特征首先跨越时间的距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原名陶文濬。读大学时,因信奉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故改名为“陶知行”。43岁时,由于经过多年的实践,认识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因而又改名为“陶行知”。陶先生的改名,体现了他教育思想的转变。他曾说:“行动是思想的母亲。”又曾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些精辟的话,形象地说明了  相似文献   

14.
所谓"先行后知",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任务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陶行知先生写了一首短诗《三代人》:"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他曾解释说,我的理论就是行、知、行。行是知之始,知又可以反过来引导行。先行后知,教学做合一,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理论和实践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15.
:《老子》不仅运用了那些适宜于《孙子》的一般概念 ,而且运用了相对于《孙子》来说几乎是独一无二的特殊术语。从这一证据有可能证明不仅《老子》比《孙子》出现得相对晚一些 ,而且《孙子》对《老子》还有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杨威 《良师》2004,(12)
年龄问题是一种古老而又有趣的数学问题。解答年龄问题的关键是把握住三个特点:⒈两人的年龄差不变(定差)。⒉两人同时都增加同一自然数量。⒊两人的年龄随着年份时间的变化,其倍数关系也发生变化。例祖孙三人的年龄加在一起正好100岁,祖父过的年数正好等于孙子过的月数,儿子过的星期数正好等于孙子过的天数,问祖父的年龄、儿子的年龄、孙子的年龄各多少岁?分析与解1:祖父年龄的年数正好等于孙子的月数,说明祖父的年龄是孙子的12倍。儿子过的星期数正好等于孙子的天数,说明儿子的年龄是孙子的7倍。已知祖孙三人年龄之和是100岁,又知祖孙三人…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动是老子 ,知识是儿子 ,创造是孙子。”他强调了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创造。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贯彻到学科教学之中。我认为 ,语文教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 ,而作文教学更应当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鼓励、帮助学生学着用语言文字来反映生活、表情达意的活动。学生即使是最笨拙、最稚嫩的笔 ,也或多或少、这样那样地渗透着他们的主观感受 ,反映着他们的某种情感体验 ,是一个主观、个性的创造性劳动。由此看来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很有必要 ,也是可能的。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从几…  相似文献   

18.
“知”的逻辑和“胜”的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阴阳化生"的理论用"阴"、"阳"来阐释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孙子承袭了老子的理论,并且为了与战争的实践相一致,发展了老子"诈"和"奇"的思想。这种"诈"和"奇"的思想,一旦解析,就可以捕捉到孙子军事思想的核心"知"和其逻辑演绎下的"胜"的界限。  相似文献   

19.
治学格言     
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11|华罗庚 学习的东西,一回见生,二回见熟,三回就成为朋友。 ||山两士其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二|刘向 任何一种容器都装得满,唯有知识的容器大无边。 !徐特立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二1.陶行知 你看农民出门,总随手带粪筐.见粪就拣:…积累知识,也应该有农民积肥的劲头。 !邓拓反复是学习之母。 l狄慈根治学格言@村夫~~  相似文献   

20.
"无为"与无为教育法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什么叫"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呢?下面这个例子或许能说明:一次,邓小平在某百货商场为孙子买了两打铅笔和两打橡皮,并对营业员解释说:"铅笔是为了让孩子们好好学习的,橡皮是让他们改错的。"实际上,他用铅笔和橡皮说明了老子所说的"损益"的道理。很多人对老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