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根据自己最近的调查发现,一些孩子的家长总是无法摆正“心”的位置,以至于走入了四大“心”的误区。平常心变补偿心许多家长因为自己没有机会读书、上大学,于是拼命要让孩子得到补偿,想让他们“出人头地”。专家指出,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上人”,也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下人”,要让孩子成为“人中人”,让孩子好好地做一个平常人,这才是父母应该具有的平常心。正常心变反常心一些孩子的举动明明很正常,但按父母设计的模式却变得不正常了。一位孩子贪玩,父亲就认为他得了多动症,带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发现孩子很正常,可是父亲…  相似文献   

2.
最近,有些学者、专家通过办讲座、卖教材,向幼儿家长推广学前儿童超前识字成为“神童”的方法。许多家长在“望子成龙”思想的支配下,对这些讲座、教材趋之若鹜。同时,也有一些家长问:“我们想教孩子认一些字,但有些学前教育专家却不主张我们让孩子认字,我们还真搞不清呢。”以上表现反映出一个问题的两个极端。那么,学前儿童到底要不要识字呢?  相似文献   

3.
【文题】 2010年5月31日,《光明日报》发表时评《不要让“儿童节”变成“消费节”》。文章指出,时下许多孩子想在“六一”实现的愿望多与吃喝玩乐有关。一些家长带着孩子到商场买这买那,消费起来毫不手软。对此,专家呼吁:不要让“儿童节”变成浅薄的“儿童消费节”,要让儿童节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6月,大班孩子家长一定在考虑为孩子选择学校上学的问题了。一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尚小,要不要再晚一些时候上学,更多的家长则为孩子能否顺利实现幼小过渡而发愁。本期,我们特约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在职博士钱志亮老师给家长朋友谈一谈关于孩子要不要提前入学的问题。同时,我们还请来一直从事小学低年级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的李静老师和家长朋友谈一谈入学准备的话题。希望本期的“特约谈话”能成为大班幼儿家长的“及时雨”。  相似文献   

5.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 ,都有一种矛盾心理 ,一方面是教育孩子善良、诚实 ,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太善良、太诚实 ,以至犯傻 ,不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1 不必为孩子的“傻气”过分担心。“傻人有傻福”不是没有道理的 ,“傻”中蕴涵着人类更智慧和道德的生存法则 ,也是一种“大智若愚”的境界。2 要重视的是孩子“犯傻气”的过程。要尊重孩子 ,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 ,不要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要多多体察孩子的感受 ,不要随便代替孩子决定或“讨公道” ,打抱不平。一些家长帮孩子避免了“犯傻”“吃亏” ,但是孩子并没有因此高兴起…  相似文献   

6.
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需要唤醒孩子生命内动力的觉醒!家长或是老师,一定不要用自己的那双“爱”手,扼杀了孩子生命的内动力。  相似文献   

7.
【真题回放】2010年5月31日,《光明日报》发表时评《不要让“儿童节”变成“消费节”》。文章指出,时下许多儿童想在“六一”实现的愿望多与吃喝玩乐有关。一些家长也带着孩子到商场里买这买那,消费起来毫不手软。对此,专家呼吁:不要让“儿童节”变成单一的“儿童消费节”,要让儿童节变得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家长要注重从生活小事中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感。孩子的许多事情在家长看来是那么微不足道,然而这些恰恰是孩子一生的大事,小事孕育着孩子的品德,家庭教育尤其要注意积“小德”以成“大德”。家长要做个有心  相似文献   

9.
“不要跟‘坏同学’做朋友,要跟‘好同学’做朋友。”昨天,张小姐发帖称,同事的孩子在花同某小学渎一年级,上周五老师给家长们发了这样一条短信,让家长告诉自己的孩子,不器跟“坏同学”做朋友,要跟“好同学”做朋友。  相似文献   

10.
常常有家长跟我提出“孩子挨了别人打,要不要还手?”的问题。有的家长很大度,认为小孩子打架,不要过于较真儿,吃点儿亏就吃点儿亏,没什么了不起的。遇上那好欺负人的孩子,就躲着点儿。  相似文献   

11.
带儿子回家时发现走廊墙壁涂了油漆。走廊很宽,儿子离墙壁也还有一段距离,但为了保险,我大声对儿子说“:洋洋,你的小手千万不要触摸墙壁,因为刚涂了油漆,小心!”话音未落,洋洋举起小手“啪”地打到了墙上……看来,我的“提醒”错了!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很多时候“,不要”在他们听来就等于“要”。所以,家长必须慎用“不”字。比如孩子想站着滑滑梯,而家长认为这样做不安全,我们不妨对孩子说“滑的时候坐下来”,而不要说“不要站着滑”;对想站着荡秋千的孩子,父母的提醒应该是“坐着荡”,而不是“不要站着荡”;当孩子胡乱翻…  相似文献   

12.
《母婴世界》2011,(8):102-103
随着李娜法网夺冠,“娜旋风”掀起的网球热席卷而来,很多家长都萌生了让孩子学网球的想法,最小的孩子只有3岁半。面对这扑面而来的网球狂潮,家长到底要不要让孩子去学网球呢?  相似文献   

13.
随着幼儿升入大班,即将上小学,不少家长开始焦虑,纷纷找老师询问孩子要不要上学前班,甚至有的家长说:“幼儿园各方面都很好,但是不教孩子拼音、写字、算术,我担心小学会跟不上。”“我每天回家问孩子在幼儿园学了什么,孩子什么都说不出来。”“幼儿园什么都不教,孩子每天就是瞎玩。”  相似文献   

14.
《武汉晨报》举办的“名师课堂”近日邀诮了“故事姐姐”许洁为青少年学生及其家长讲课外阅读,她的许多观点让家长茅塞顿开。有家长常埋怨孩子读了很多书,考试分数却没提高。也有家长在孩子读完一本书后,马上要孩子说出从书中懂得了什么道理,或要孩子写读书笔记。还有的家长,给孩子读书就是为了让孩子认字。许洁认为,这些情况下,亲子阅读成了变相的语文课,也因此丧失了阅读的兴趣。许浩建议,父母不要让阅读变成孩子的另一种压力,要透过孩子的眼睛去看图书,让孩子在图与文的合作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育应该向家庭教育延伸,教师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的教师,也应该是帮助家长教育好孩子的辅导员。本人结合教书育人多年的实践工作,总结出家庭教育的“五要五不要”,希望对广大家长有所帮助。一、要给予孩子真爱,不要溺爱在所有的爱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自然的,也是最为牢固的。爱护孩子是普天下父母之心,关键是如何真正地去爱。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视孩子为“宝贝”,含在嘴里怕融化,捧在手里怕摔坏,百依百顺,忽视正规教育,或不让孩子受艰苦磨炼,禁锢在家庭“安乐窝”中奉行“捧教育”和“哄教育”。久而久之,这些孩子的观念封闭,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16.
博客锐评     
《上海教育》2011,(23):5-5
许多家长爱用自己孩子的缺点去对比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是非常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家长不要以为孩子没思想,其实孩子的思想活动比成年人丰富得多,他随时都有疑问产生,有新奇的想法要说出来。家长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减少因“代沟”而产生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冷处理是家长对付孩子任性较常用的一招,但在用冷处理办法对待孩子任性行为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大人要事先协商好,目标一致,态度一致。假如有分歧,决不能暴露在孩子面前。(2)必须前后一致,坚持到底。在开始采用冷处理办法时,孩子的脾气可能会发得更厉害,这时候,只要没有危险,千万不要心软下来,脸上不要有担心的表情,不要和孩子说话,更不能和孩子“讨价还价”,否则不但前功尽弃,而且会使孩子脾气变得更坏,工作更难做。在孩子停止发脾气以后,如果家长走到孩子身边,孩子脾气又发起来了,家长就要立即离开,直到孩子停止发脾气为止。(3)不能指望…  相似文献   

18.
男孩子,常有“恶作剧”的行为发生,他可能会把烟卷拧碎放入鱼缸,也可能在小狗的尾巴上拴上一卷报纸点燃,还可能……那么,家长如何解决这恼人的问题呢?首先,找一找深层原因。孩子搞“恶作剧”,多是在烦躁、孤独无聊时,也有的是对家长进行报复,在他被家长误解、冷落、打骂之后发生的。对于这种原因的恶作剧,家长注意不要就事论事,而是要从根本上消除孩子的抵触情绪。第二,可以动怒,但不可动手。无论是谁,看到孩子在“惹祸”,都会火冒三丈,除了立即制止孩子的危险或破坏行为之外,做家长的要指出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但千万不要用痛打的方式,因为…  相似文献   

19.
专家建议:家长在培养孩子的特长时,应量力而行,合理地给予培养。家长不要盲目赶时髦家长选择培养孩子的特长之路,应该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可是,有的家长为孩子选择特长道路的宗旨是“金钱”“地位”和“名气”。即哪一行赚钱多,哪一行地位高,哪一行有名气就选择哪一行。例如,开始是书法、绘画很受家长的重视;后来,中国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受到国人的赞扬,尤其是现在随着体育界职业化的进程,球市火爆,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运动员,能参加国际比赛。因此,家长们带着孩子去训练,或送业余体校  相似文献   

20.
盛晓阳 《父母必读》2010,(11):54-55
“孩子脸上长有白斑”“他经常说肚子疼”“他怎么吃都不胖”……带着这些疑问和担心,家长忐忑不安地问医生:“要不要给孩子查查蛔虫?”确实.我们小时候可是要定期吃驱虫药的.现在怎么好像没有这一项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