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生活史研究是生活历史学家以个体的生活历史经验为材料,通过他们生活故事的讲述与展现,对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作出一种"解释性的理解",由此来洞察个体生存境遇及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揭示个体日常生活经验意义的方法。将英国学者古德森的生活史研究引入教师教育研究领域,论述生活史研究的源流、生活史作为教师研究视角的意义、教师生活史研究的步骤及其局限等。  相似文献   

2.
荷兰乌德勒支大学教育学院的研究者弗雷德?科萨根自20世纪80年代起关注教师反思的研究.一方面,他沿着前人"对经验的理性反思"建立ALACT系统反思结构模型,又引入"洋葱模型",丰富反思的内容和水平维度;另一方面,他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审视纯理性反思的不足,提出核心反思的概念,并完成了理论视角的完善和多项实证研究.从关注缺陷和不足转向关注如何通过思维、感受、愿望三个信息通道发挥核心品质的作用.核心反思观为我们理解教师反思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对课程与教师关系的关注和反思,反映了研究者关于课程研究和教师研究的思考深度.受到西方课程理念和课程改革经验的启示,我国对二者关系模式的研究经历了范式转换,即从"分离"转向了"整合"范式.相应的,教师从课程的"工具"和"附庸"角色向"自觉反思"、"理解对话"、"共生"、"抵制"、"教师即课程"关系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4.
西方大学和我国大学都正在经受"学术资本主义"浪潮的考验,由此,有必要吸取西方大学的经验,探析我国大学教师"学术身份"如何变革与坚守。"身份"建构于"个体—情境"互动中,大学组织、学科部落和教师个体的学术生活等三者是大学教师"学术身份"建构最为重要的意义来源。受"学术资本主义"浪潮的影响,当下大学组织情境存在程度不同的"市场化生存"问题,学科部落情境存在学科地位分化和知识生产方式变化问题,教师个体学术生活存在契约化变革和自由空间被挤压问题。随着大学"情境"的变革,大学教师"教育者""研究者"和"社会服务者"学术身份将面临重新建构,还将可能生成一种新的"创业者"学术身份。很有必要从传承历史的传统精髓、借鉴成功的变革经验和回应现实的迫切需求三个维度来反思大学教师的"学术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5.
学科教学问题改进研究,简称"学科教改",基本含义是指教师为解决一个具体的、较为微观的、现实的教学问题而确立的研究"课题"。它往往会用到常规课题研究中常用的一些研究方法,但又相对简单,不追求方法自身的严密性;它与实践操作或行为改进紧密互动,又有机融合,更注重过程本身;它倡导自主、自立、自为、自用;服务于教育实践者的日常工作,但又在实践反思、经验积累中养成理性智慧,以此指导和改进研究者将来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教师叙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教育叙事研究重要内容的教师叙事对教师专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对实践进行自觉反思,要求教师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教师叙事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它能促进教师向研究者的转型,促进教师问题意识的觉醒,促进教师对实践的不断反思,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7.
教育叙事研究是近年来普遍受到重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教育叙事研究是将叙事研究法用来研究教育问题,即研究者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参与科研、提高批判反思能力、增进教师合作,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除了外部力量的知识培训以外,其主要途径是通过自身的实践、研究和反思。教育叙事研究切入教师实际、贴近生活,关注日常教育实践与经验的意义,使教育科研回归生活本身。如何有效地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我区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好的方法和经验。本期专门编发的这组教育叙事研究的文章,目的是促进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行动教育",萌生于20世纪后期青浦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改革实验,完型于21世纪初回应新课程实施的教师全员培训。它将教师的专业发展置身于课程教学实践之中,倡导教师专业学习扎根内在需求、扎根鲜活经验、扎根行动反思。经过十余年的研究与实践,建立了教师在职学习的新范式,即以课例为载体,以教师和专业研究者合作教学研修为平台,以"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为特征,融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行为反省为一体的"三关注两反思"实践模型。"行动教育"在上海和全国其他省市的传播,有力地推动了区域在职教师培训方式的转型,促进了教师专业实践素养的提升和区域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教育要发展,教师就要先成长.从个体反思、合作研究、专业引领三方面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行了阐述.个体反思是促进教师自主探究教学问题的有效措施,合作研究是推进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有效途径,专业引领是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三者有机合一,相互整合,逐步走向以教师自我更新为主,以终身学习、学会学习为支撑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专业化发展成就了现代化背景下教育的大发展,然而,发展成绩仍不足以弱化对问题的质疑。反思与深化教师发展,要走综合发展之路,以规避教师专业化带来的弊端;要引领教师自觉,构筑教育生活的自由幸福之路;要关注个体,重视教师内在生命价值和意义;要理解学生,让教育教学回归其本真。  相似文献   

11.
叙事探究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叙事探究有助于教师深化认识教学经验的意义,有助于其反思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其个人实践知识的形成,从而促进其专业发展。然而,叙事探究在事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某些局限性,所叙故事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和理论基础,缺乏叙述者的深刻思考与反思,对"教师成为研究者"存在争议,这些都是教师专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微观史学方法论为指导,以福建省13名不同历史时期的农村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对我国1950年以来农村幼儿园教师文化生活的追踪与梳理可以发现,个案教师的职前教育生活经历了从比较正规的简易师范到“一直劳动”的初级幼师、初中再到“文艺生活丰富多彩”的职高幼师、中大专幼师的变化,当前公办教师多为科班出身,民办教师多是跨行从业者。就教学生活来说,个案教师从来没有间断过“小学化”的分科教学,不过其活动组织在朝着更具整合性的方向发展,教学形式也更具童趣,尤其是公办教师的教学生活日渐多元化,“领域”“主题”“区域”三类活动并重。个案教师的职后培训最初主要是速成式的园本培训或社队培训,而后有了中等教师教育机构组织的“转正”“三科”“民师班”等培训,进入21世纪,国家各级教研机构与高等师范院校分工合作,提供了更为正规和系统化的职后培训,不过公办教师与民办教师的参训级别差异也越来越大。个案教师的休闲文化生活经历了从集体加班备课、参加文艺宣传活动到个人“看书读报”再到“自娱自乐”的晚会以及以网络为载体的个性化文化娱乐的变化,同时公办教师与民办教师的休闲活动也有了很大差异。就教师主观标准与感受来说,老教师始终以工作为重,年轻教师追求有品质的生活,民办教师的主观满意度高于公办教师。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文化生活变迁是国家相关政策、地方文化、教师个人交际圈与个体特质等因素多维互动的结果。今后应关注农村幼儿园教师作为“整体人”的文化生活需要,缩小农村公办教师与民办教师的文化生活差距,选拔和培养具有合适心理特质的农村幼儿园教师。  相似文献   

13.
教师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具活力的要素。以"教师能力"为关键词,运用内容分析法,从论文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两个大的方面对近三十年我国公开发表的关于教师能力的文献进行定量分析表明:研讨会的召开、相关书籍的出版、能力标准的出台以及时代的发展是促进教师能力研究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关于教师能力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系统的可供实践操作的成果较少,关于教师能力评价与培训的研究成果则更少,没有符合我国特色的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教师能力发展策略,且研究成果以高校较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对教师能力的关注程度没有明显的差异;目前关于教师研究的论文主要发表在一般期刊与学报上,发表在专业期刊上的论文相对较少。关于教师能力的进一步研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找准教师能力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深化教师能力构成要素的研究;制定合理的教师能力标准;强调教师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开发教师能力评价系统;开发高效的教师能力培训平台。  相似文献   

14.
受教育生活史研究范式的启发,学前教育史研究应关注所有学前教育参与者的日常生活,并实现从"生活故事"的文本叙事到"生活史实"的微观叙述的转变;应关注学前教育生活的层次与结构,使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内容更具综合性和均衡性;应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还原学前教育生活史实,使之更具研究价值。学前教育生活史研究将有助于探析学前教师思想和观念的形成过程,促使学前教师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支持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The notion of reflection has become an object of attention in education, but the research on this topic is often reduced to mere reflective practice. A relevant part of educational literature portrays reflection as a wholly beneficial practice for practitioners, but also for researchers. In the nursing field, in particular, reflection is largely practised and deeply examined. Reflection is specifically encouraged in teacher education, where ‘how-to’ manuals are widely used to explain strategies for turning teachers into reflective practitioners. In some cases, a specific kind of reflective approach is proposed, such as critical reflection. From the analysis of this technical literature, I observe that a wide range of approaches for fostering reflection have been applied, but little research evidence shows how effective these approaches are. Taking this problem into account,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research study on reflection. It first introduces a specific and unusual concept of reflection – that of phenomenological conception – and then goes on to develop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that enacts a phenomenological method of inquiry and is aimed at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use of journal writing as a tool for enhancing reflection, and documents the data that emerged. The research was developed in a university context where the student teachers were asked to ‘reflect on the life of the mind’, in order to learn how to take a reflective stance. The student teachers wrote entries in a reflective journal in which they were requested to describe the lived experiences of the mind as they came to their reflective attention. The data emerging from the experience were made sense of through a qualitative method of analysis. The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are useful for designing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enhancing reflective practice.

  相似文献   

16.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个体和组织机构是教学反思的两个方面,在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中,这两个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这就要求从教师个体和组织机构两个方面着手,提高教师反思质量,促进教师发展。在教师个体方面:要重构教育教学及反思观念,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丰富日常教学反思内容,重视教学反思中的情感体验,积极交流教学反思成果。在组织机构方面:要革新教研组功能,营造教研组反思氛围;建设学习型组织,将学校打造为支持教师反思的最佳场所;转变教育行政部门职能,结合实际为教师反思提供支持;创新高等师范院校培养模式,构建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在本质上是社会建构的,而教师是其中的关键建构者。教师视角中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对教师专业实践的最真切表达,体现了教师对专业生活的反思性理解和有意义建构。研究表明,教师所理解的专业实践能力主要由三个维度构成:受限的、扩展的和元能力。该能力架构折射出当前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隔阂、限制的和扩展的专业实践能力间的张力等若干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教师情感态度是教师专业内容的重要方面,良好的情感态度在开展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及提升教师德性修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都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受科学唯理智主义以及知识激增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对教师,尤其是社会转型和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情况下的农村教师的情感态度问题的研究和关注度不够。文献研究的结果显示,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间接性研究和把教师情感态度作为机制和外部表征等方面,缺少直接性和前瞻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未来农村教师专业情感态度研究应该在教师培养培训情感的理论研究、农村教师个人生命史与性格特征研究、教师个人性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机制研究、农村教师实习和个人化培养模式开发等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9.
"教师即研究者"已是大家普遍认同的理念和共同追求的目标。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困难,进行有效教学,教师要实现专业化,成为幸福的教师,必须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注重实质积累;积极反思,从小处入手;相互协作,团队合作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网络视频案例在教师反思教学能力、顺利开展教师教研活动、普通教师与专家零距离接触等方面为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指导,可以增强教师的隐性知识,促进个人知识显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