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由于秦汉建立了高度的中央集权体制,中央政府制定的赋税制度针对的是并不掌握权力的一方,晋初门阀士族形成后,经过南北朝、隋朝至唐中叶、赋役制度都是针对士家大族制定的,是中央政府与豪族夺劳力和土地的政策。中南后,赋役制度由重税人税户转变为重税产税地,由针对世家大族转变为针对并不掌握独立权力的富民,明清两代,中央集权高度集中,人口流动加速,明推行一条鞭法,清摊丁入亩,丁税最终被废除。  相似文献   

2.
马援南征是南方民族史上之大事,枳地虽非马援南征的主战场,但却是其极为重要的用兵之途,故在枳地存在着极为众多的有关马援南征的遗迹、逸闻等史迹,对枳地文化的生成和建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秦汉时期巴郡的政治和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巴地区的政治和经济有了较大的变化和发展。政治上,巴地由一个奴隶制王国转变为封建国家统治下的郡级行政区,接受秦汉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促进了巴族社会进步,提高了巴人社会地位。经济上,实行封建赋税制度,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期,巴人西迁枳地,拓土创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斗争。深入考察枳地巴人的军事活动,对于我们深刻把握巴人的军事风云,考察巴人的军事斗争,总结巴人的军事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在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是维护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也是国家对社会经济进行调整和干预的基本手段。因此,财政管理机构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并适应当时所面临的具体历史条件进行调整和改革,从而使之逐步发生演变。纵观秦汉至初唐间财政管理机构的演变,大致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三个发展阶段,本文即拟对这三个阶段中央政府财政管理机构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涪陵是巴枳文化的重要地域。春秋战国以后,巴人西迁枳地,积极进行政权建设、经济开发和文化创造,形成了极为重要的、卓有特色的、绚丽多彩的巴枳文化,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对之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李暄 《华章》2013,(15)
中国古代自商、周开始便有了监查官员。秦汉以后,中央政府开始逐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监查制度,并且不断的加以完善。作为一项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制度,监查制度贯穿了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本文将从中国监查官员及制度的沿革说起,并评析中国封建社会监查制度的作用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晏子春秋》中有处广为传诵的名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大意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才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则变成枳树。按古人的意思,橘和枳是同一种植物,它们之所以结出的果实不一样,口感迥异,就在于分别处于南北不同的自然环境。事实上,橘和枳虽然都属芸香科,但橘属于柑橘属,枳属于枳属,两者并非一类。橘即使生于淮北,也不会变成枳。再有,枳的生长环境也并不局限于北方,而是在中国南北都广泛分布,它是一种既喜欢温暖环境又可耐寒的植物。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秦汉以来即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统一时期,虽然有的民族地区为当时的中央政府管辖所不及,有的民族还在局部地区内建立过地方割据政权,在一个时期内,甚至出现过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与汉族王朝对峙的局面,但是,和民族统一的局面(不论在这种统一局面中居主导地位的是汉族或少数民族)相比较,是短暂的.历史上在中国传统疆域范围内而又有时为中央政府管辖不及的少数民族当时是不是中国人?少数民族在全国范围或某一地区建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几乎人人皆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故事和由故事提炼的成语“南橘北枳”。事实上“南橘北枳”是古人认识上的错误,生物学是一门科学,“南橘北枳”在生物学教材中作为事例来说明问题是欠妥的。1枳和橘是两种不同的植物1.1枳和橘在生物学上同科不同属九年制  相似文献   

11.
秦汉时期是汉文化的塑造、定型期 ,它最终建立了一个为后世皇权所尊崇的话语。半个多世纪以来秦汉考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多层面、全方位地冲击着我们对秦汉时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机遇重于能力还是能力重于机遇这两个命题前,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机遇重于能力。不妨让我们再重温一下南橘北枳的故事吧。同样是一棵树,生于淮南为橘,在淮北为枳,难道是这棵树到了淮北就不具备结橘子的能力了吗?  相似文献   

13.
秦汉时期位于蜀郡的湔氐道是一个记载较少的秦汉政区,其地望问题在近代以来引起了争议,迄今为止共存在"茂州说""松潘说""灌县说"三种主要观点。本文认为,秦汉时期湔氐道所在的核心区域应该始终位于湔山、湔水等诸湔地附近,而在今都江堰市一带的可能性最大,其具体辖域在先秦时期应该较为广阔,尤其北境或可抵达今汶川、茂县、理县等地,至两汉时期则大幅缩小。湔氐道是秦汉道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它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折射出了秦汉道制的兴衰。而《汉书·地理志》关于湔氐道的记载,则还涉及秦汉时期的华夷分界与江源地理知识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秦汉奴婢的户籍问题一直是史学界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随着秦汉简牍资料的相继出土,对奴婢户籍问题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深化。从简牍情况看来,秦汉奴婢更多地是以资产性质或依附人口的身份登记于户籍,而没有以个人身份登记于户籍。这种情况与奴婢半人半物的身份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桂西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桂西行政变革大致经历以下阶段,从秦汉至唐宋,中原王朝在那里实行"羁縻"制度,元、明、清诸朝,中原王朝在桂西则实行土司制度,从明朝开始一直到民国,中央政府逐步对桂西实行"改土归流",从而实现行政管理的一体化。桂西的羁縻、土司制是一种有别于郡县体制的制度设计,包含了柔性治理思想的制度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封建王朝的民族区域自治。  相似文献   

16.
在印度的政治经济中,行政区划的变动是引人注目的。印度独立后的50多年里,行政区划的变动从未停止过。基于不同的认同基础,各地区持续不断地向中央政府提出要求甚至发展到与中央政府对抗。中央政府最终与地方达成妥协。行政区划的变动深刻反映了印度政治经济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自秦汉至于隋代,武陵地区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央王朝与武陵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武陵地区各民族内部的互动关系进一步密切。整体上看来,中央政府对武陵地区的治理原则是"以其故俗治",要在羁縻怀柔,能结合武陵地区的实际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如赋税上的宽免,律法上的宽贷,以夷制夷,简选良吏等等。虽然其实质是中央政府在力有不逮之时采取的权宜之策,但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改善了民族关系,也促进了统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与此同时,针对本地区各民族的反抗斗争,中央王朝也采取了断然的镇压手段,甚而荼毒惨烈;在平定之后,往往内迁其部落,安置教化。客观而论,无论是正面的安抚教化,还是反面的武力镇压,实则都加深了民族交流与互动。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当代史学界,熊铁基先生作为著名的秦汉史专家,系统地论述了秦汉官吏制度、军事制度的基本构架和发展变化,详细地阐发了秦汉思想文化尤其是新道家的主要特点及汉唐文化发展的轨迹和规律,深入地分析了汉代学术的基本成就及其历史地位,为秦汉史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土司制度,是指封建中央政府任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首领进行间接统治的制度。土司制度既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又是纳入政府管制体系的一项制度。就土司制度的起源、发展及衰落来看,大致分为:滥觞于秦汉,萌芽于三国,肇始于魏晋南北朝,雏形于唐宋,定形于元代,鼎盛于明代,衰落于清代,残存于民国。民国年间,汶川地区的土司制度依然存在,并且土司和土官在藏羌民族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具有一定的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建立了柑桔生产上常用砧木的愈伤组织系统,采用摸索出来的离体接种技术将柑桔裂皮病类病毒(Cit-rus exocortis viroid,CEV)接种到愈伤组织上。各砧木愈伤组织对CEV侵染反应的差异表明,枳柚、宜昌橙愈伤组织最抗CEV,而枳、枳橙最敏感。本文还初步探讨了离体条件下筛选CEV复制抑制剂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