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蒙以养正     
中国式的传统家教就是“蒙以养正”,即在孩子智慧初开时,施与正确的教育。谈到自己孩子的教育,我发觉,尽管我们已经处在一个高度发展的社会,可用传统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仍然不会落伍。我想起一件往事,读研究生时,我的一位老师,家有一位聪明伶俐的女儿,老师笃信中国文化,从小就给女儿读  相似文献   

2.
陈志弘 《班主任》2010,(9):13-13
第一次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如获至宝。于是,亦步亦趋地学习李老师的“招数”,我的工作小有成绩:所带班级基本做到纪律严明,成绩优秀,学生听话,家长满意,领导放心……这一切让我以为有了“爱心”班主任工作便会一帆风顺。然而,两年前发生的一件事却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我的“爱心教育”。  相似文献   

3.
真教育与伪教育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在于前者一切“为了学生”,后者假装“一切为了学生”——这是复旦附中给我的教育感悟。十年前我读了《光明日报》上黄玉峰老师的文章后,受他的感召我来到了复旦附中。十年后的今天,我庆幸自己作为复旦附中的一员,对我校文化有自己粗浅但真诚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我是三年级的一个班主任,多年来,我坚定不渝地努力按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导做好教育工作,不管“四人帮”刮什么风,掀什么浪,都动摇不了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贡献力量的决心。几年来,我做到了“四个坚持”,收到了一些效果。一、坚持把转变学生的思想放在首位。学生入学的第一课或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课,都坚持讲阶级斗争课,进行新旧社会对比教育。教育孩子们懂得旧社会,劳动人民的子女想读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读大书”的教育经历,使他获得了学校教育无法养成的多种智慧、能力和品质。他“读大书”的教育观念蕴含着中国传统“天人舍一”的文化精神,对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朋友     
认识《上海教育》刚满一年,恰逢《上海教育》即将迎来50岁“生日”,我坚信:我和《上海教育》的感情定会至少延续50个年头。虽然我很喜欢看书,可是自从去年工作以来却很少买书,倒不是因为没时间,只是这时再也不能向父母亲要钱了——明白了钱来之不易,况且自己每个月只有千元左右的薪水。只好把以前的旧书再来“新读”,并自嘲“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一天,轮到我在学校值班,发现家长接待室里有不少  相似文献   

7.
我的“新语文教育”六大理念:1.主张“真实自由”,回归语文教育的“人文”之本;2.主张“举三反一”,回归语文教育的“积累”之本;3.主张“美读吟诵”,回归语文教育的“诵读”之本;4.主张“重文写白”,回归语文教育的“文化”之本;5.主张“文字意识”,回归语文教育的“文字”之本;6.主张“化意为字”,回归语文教育的“生活”之本。  相似文献   

8.
我喜欢阅读,一天不读书,心里便空虚。因职业原因,我尤其喜欢阅读教育报刊。众多教育报刊中,我尤其喜欢读《小学青年教师》(原《小学教学》)。从登上教坛至今,《小学青年教师》已伴我走过13个年头。读《小学青年教师》,每每乐在其中。她信息量大,栏目异彩纷呈,理论联系实际,读之如饮醇醪,令人陶醉其间。“名家教学艺术欣赏”让我领略到同行前辈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受益无穷;“语文课堂教学参谋”仿佛师尊长者,给我谆谆教诲,让我顿悟;“青年教师来稿选登”让我“妒忌”之余又有“见贤思齐”的钦佩,继而产生“超越”的动力;“红烛闪闪”总闪烁…  相似文献   

9.
我喜欢阅读,一天不读书,心里便空虚。因职业原因,我尤其喜欢阅读教育报刊。众多教育报刊中,我尤其喜欢读《小学青年教师》(原《小学教学》)。从登上教坛至今,《小学青年教师》已伴我走过13个年头。读《小学青年教师》,每每乐在其中。她信息量大,栏目异彩纷呈,理论联系实际,读之如饮醇醪,令人陶醉其间。“名家教学艺术欣赏”让我领略到同行前辈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受益无穷;“语文课堂教学参谋”仿佛师尊长者,给我谆谆教诲,让我顿悟;“青年教师来稿选登”让我“妒忌”之余又有“见贤思齐”的钦佩,继而产生“超越”的动力;“红烛闪闪”总闪烁…  相似文献   

10.
我读了《小学教学研究》今年第5期上刊登的王昌荣和方碧波二位老师撰写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质疑》一文后,很有感触,并颇有同感。在这里,我也想就此补充说几句。现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一些传统的提法和经验,的确有再认识的必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人们历来都这样说。这究竟对不对呢?我认为,从学习语文必须强调读来看,自有其道理。但是,“书读百遍”就一定能“其义自见”吗?答曰:未必。前些年,我在县教委教研室工作时,常常到小学去听课,  相似文献   

11.
“我们之间肯定有代沟,”15岁男孩阿乐的母亲杨女士说,“我读《红岩》读得泪流满面,而他却笑我幼稚。”从小就接受理想主义教育的杨女士感到十分无奈,“我建议阿乐每天读一篇散文,但他像小和尚念经一样一点也提不起兴趣。”“那他喜欢读什么呢?”我问。“就是科幻读物啦,侦探小说啦,再就是  相似文献   

12.
近读《李岚清教育访谈录》,开始只想浏览而已,但当我试读第一部分《我愿意当好全国教育工作的“后勤处长”》后,便有点欲罢不能的感觉,随着书页的翻动,越发觉得有味,于是两天内一口气读完,快感不断,对部分章节还反复赏读,玩味良久。  相似文献   

13.
如何把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培养成新一代的城市小公民,使他们不但拥有自己的课桌椅“有书读”,而且努力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接受“同城待遇”“读好书”。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从办学一开始,就把加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重要内容,尤其是当前结合新课程改革,更加努力挖掘本校的特殊德育资源,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既注重流动人口子女的文化知识教育,又注重他们平时的衣食住行等行为习惯教育,以“走进杭州,融入杭州,爱我故乡,共同成长”为主题开发校本课程。以德育教育为主线,以实践活动为抓手,以素质教育为目的,整体提高农民工子女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4.
如果有人问我最喜爱什么书,我会毫不犹豫地说:“《给教师的建议》。”之所以这样说,还得从刚参加工作时说起。读师范时,我没有读过一本教育名著,参加工作以后一直教语文。我常常发出感叹:“人家写起论文来怎么能引用那么多的名言呢?”1992年10月,  相似文献   

15.
来翔宇学校工作以后,卢志文总校长曾发起过一个讨论:“教育”是什么?记得当时我是这么说的——教育,就是改造,就是琢磨,就是重塑。那时,教育是我心中一个隐约的美好的梦,读了我的老学长苏州大学教授、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所著的《新教育之梦》后,内心里真的是受到了“超级震撼”。那不仅仅是因为别人  相似文献   

16.
沈丽新 《师道》2010,(5):37-37
得承认最近读书。国外引进的译本比中文原创更打动我。比如克里希那穆提,比如怀特海.比如李茂老师的“海外”版.比如“大夏”的几本译作.也比如近日读的一册《美国最优秀教师的自白》。先后有两个老师一直建议我少读教育类书籍,可他们哪里知道.我读教育书籍也只在近来三四年。  相似文献   

17.
王春 《宁夏教育》2009,(5):69-70
当教师多年,读了不少书,而最常读的一本“书”还是学生。别看他们是幼稚的孩童,在我眼里却是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不读懂他们,就无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也就无法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尤其是做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更要静下心来研究孩子并用心解读他们,才能“对症下药”,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总理代表国务院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曾经指出:“一九六五年,要积极进行半工半读、半农半读的教育制度的试点工作。”我想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个人的意见,供研究参考。我认为在我国试行和有准备地推行一种半工半读、半农半读的教育制度,对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的措施。大家都知道,我  相似文献   

19.
从走上工作岗位至今,我结识《人民教育》已经8年了。回顾自己工作的每一天,我几乎天天与书籍打交道,尤其是读了《人民教育》上众多名师的文章,催生我读书的志趣。我真正明白了“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什么用”、“如何读书”等道理。现在,我每年都自费订阅20多种教育报刊,连同平时购买的书籍,花费不少于1500元。读书已成为我生活和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讲“爱心与教育”?我此刻面对的每一位教师都比我做得好,还用得着我去教训他们吗?讲“民主与教育”?他们现在面临的当务之急是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坐在教室里,谈“民主”似乎太遥远了些。讲什么“建构主义”、“对话”、“共享”、“基于网络的教学”等所谓“新课程理念”?对于他们的学生来说,现在首先是要有书读!要有书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