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货币错配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而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它可能会导致货币危机、提高化解金融危机的成本、干扰汇率制度的正常运行,还会对回避政策的产出效应有一定影响。文章以我国1987-2006年的数据为依据,实证分析了货币错配对我国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货币错配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的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有效性不尽如人意,表现为基础货币可控性降低、货币乘数不可测及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等。本文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实证分析货币错配对当前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结论为: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降低,原因在于我国存在的债权型货币错配。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债运行往往影响货币供给,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国债市场运行过程会对货币供给产生显著影响,但受市场微观结构和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国债运行应有的货币供给效应在我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为增进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国债运行机制,提高宏观经济调控水平。  相似文献   

4.
通货膨胀时期货币政策效应时滞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多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信贷、货币供应量及利率对产出、物价的影响,分别构成VAR系统;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通货膨胀时期货币政寰中介目标通过货币传导渠道对产出、物价的时滞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时滞长于产出效应时滞,并根据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探寻目前利率传导机制效果弱化的原因很有必要。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还处于初步阶段,央行增加货币供给量无法使利率大幅度下降,且由于银行贷款供给和利率呈正相关关系以及我国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对利率不敏感这两个因素,使得利率下降未必会引起实际投资和消费提高,所以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效应较低。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照最优货币区标准对我国是否存在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进行定性分析,然后基于VAR模型定量比较分析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在面对统一货币政策冲击时的不同响应.最后,得出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效应是否存在的结论,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框架下,分析了在不同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当局应采取浮动汇率制而不是固定汇率制;同时,结合我国实际阐明了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机制及效应;最后,提出了增加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稳定货币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是积极有效的,但目前货币政策时滞延长,传导机制并不顺,效力受阻,尤其是在通货紧缩的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提高我国货币下策传导机制有效性,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我国货币政策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传递的有效性,考察货币政策与消费、投资和产出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基于VAR模型设置合理的约束条件,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对工业总产值、货币供应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社会零售商品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一年期贷款利率共七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脉冲响应以及方差分解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只存在短期效应,货币供应量存在内生性;货币渠道的产出效应大于信贷渠道,信贷渠道的价格效应大于货币渠道;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注重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作用的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0.
借鉴中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利用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模型简析近几年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得出我国实际货币需求量与理论有效值域的相关性,对央行独立性、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等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深化金融改革,确保央行决策的独立性,完善市场机制,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疏导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引导虚拟钱币的健康发展等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关于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危机预警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场货币危机的爆发,往往会造成国民经济的严重衰退,同时给政府带来巨额的预算支出,甚至可能引起政局的动荡,其代价之惨重无须赘述。货币危机总是由某种经济状态先行失衡而引发的,如何避免货币危机,立足点应该是对先行爆发的货币危机进行预警,这对于有效地防范金融危机的爆发具有实际意义。文章以货币危机预警理论的KLR模型作为基础,综合运用主观概率法,对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提出了建议,以期对相关研究做出一定程度上的理论参考,力求为中国的金融理论建设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危机蔓延深入,建立何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实现国民经济复苏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学家不断探究的重要课题。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从货币供应量逐步演变为利率,基于本国实际,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还存在一些障碍,需要一些配套条件。  相似文献   

13.
汇率制度、路径依赖与东亚货币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东亚国家(地区)所实行的实际钉住美元汇率制度是引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主要根源,但近两年东亚部分国家(地区)又重新恢复了这种汇率制度安排;同时由于欧洲货币合作的成功示范,也大大激发了东亚国家(地区)对于实现区域货币合作的广泛兴趣,重归实际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只是各国(地区)在危机后过渡时期内的次优选择,东亚国家(地区)短期内努力的方向应该是选择实际钉住货币篮子的汇率制度,而从长远趋势来看,通过对欧洲货币合作动力机制的经验考察,东亚国家(地区)的当务之急应当是积极为推动实现区域货币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国际货币一体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发展趋势,一为本币美元化,二为建立单一的货币区,这两种趋势出现的现实原因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许多小国弱国的货币无力与大国强国的货币抗衡;其理论原则在于,当面临“独立的货币政策、稳定的本币汇率和充分的资本自由流动”三难选择时,一国政府无法兼顾,但实行本币美元化是要以放弃本国货币主权为代价的,建立单一货币区也要以多方面的经济趋同为前提,因此  相似文献   

15.
货币替代的汇率效应与汇率制度及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货币替代是开放经济条件下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以货币需求的资产选择理论为基础,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分析货币替代对汇率的影响,那么,在弹性价格条件下形成汇率的“扩张效应”,在粘性价格条件下形成汇率的“迟钝效应”。因此,要从降低本国通货膨胀率,适度开放,缩小国内外利差等方面展开“反货币替代”行动;而且,建立和完善汇率目标区制度对于发展中国家“反货币替代”,防止金融风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在清王朝实行闭关政策时期,中外贸易仍有较高速发展,洋钱在中国日益广泛流通。由于鸦片走私泛滥,致使中国的国际收支发生逆转,白银大量外流。鉴此,林则徐提出自铸银币以抑洋钱,严禁鸦片以根治“银荒”等顺应民情、有利于货币流通及商品经济发展的主张,为应对外来货币经济的挑战进行积极而可贵的探索,开启中国近代币制改革之先河。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以来,为了适应工业生产力的发展。西方各国开始了货币近代化的历程。中国从19世纪中叶起.朝野人士就货币改革问题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近代化货币理论的认识从肤浅到渐趋完善,给后来中国政府的币制改革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南京国民政府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币制改革,这次改革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当时中国的国内形势及国际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共同促成了这次改革。此次币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对统一全国币制市场、稳定经济、缓和危机等各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改革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和不足,我们应当中肯而客观的看待这次币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按照现行刑法规定,伪造货币罪和变造货币罪是两个不同的犯罪行为,构成要件也不同,通过对伪造货币罪和变造货币罪的比较和分析,为了便于司法实践中打击和惩治这类犯罪行为,伪造货币罪和变造货币罪宜规定为同类犯罪,适用相同的量刑幅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