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我和动物交朋友》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第四册教材中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中的第三个主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情感、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在借鉴"柯达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等世界三大先进音乐教育理念并融合中国本土音乐文化,面向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所作的培训正在逐步深入地展开。笔者在参加培训后,认识到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育对象是普通国民,教育目标应定位为大众教育,而非精英教育。我们的音乐教学理念应该是"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中国人",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发展,应以提高学生音乐活动能力为教学要求;注重学生音乐经验的获得,实现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和学会用音乐表达情感,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笔者在培训结业汇报中执教的公开课《杭州童谣》为例,谈谈如何使音乐课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两首》中的《山行》。设计理念古诗教学,关键在于反复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为了帮助学生进入古诗《山行》的意境,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看图,图文结合,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重视古诗教学中朗读的作用,让学生反复读诗,抓住诗中的关键词"爱"和"晚"组织学生多角度品读感悟,并发挥想象,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相似文献   

4.
方青龙 《湖北教育》2023,(10):51-5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中指出:“精选文质兼美的作品,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这一论述强调了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与“语文主题学习”中的主题育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情感熏陶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慈母情深》的教学为例,阐述如何依托文本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5.
我在教《音乐巨人贝多芬》时,让学生概括有生理缺陷的贝多芬此时应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们概括为“可怜的人”。于是我让学生回忆以前在哪篇课文中学过一个“可怜的人”,学生们很快就想到了《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接着我让学生比较两个“可怜的人”可怜的原因各是什么。韩麦尔先生由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下子沦为亡国奴,失去了说和教自己最喜欢的法语的机会,失去了工作,甚至失去了再穿自己最喜爱的一套衣服的机会,所以可怜。照此法,学生们归纳出贝多芬由梦想成为音乐家一下子变成了聋子,一个把自然界喧闹缤纷的声响译成一个个音符的作曲…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教育学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在品读中感悟情感新课标指出,阅读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  相似文献   

7.
正学生守则仅仅停留在成为一种集体记忆,显然是不够的。比成为集体记忆更重要的是成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凡是受过学校教育的人,心里都有一份对学生守则的记忆。学生守则已然成为学校教育的符号。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正在接受社会的"检阅"。"三爱、三讲、三护"也有望成为新一代学生的集体记忆。  相似文献   

8.
经历了一学期使用人教社编写的新教材《思想品德》教改实践探索,笔者深切体会到,要搞好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就不能“穿旧鞋、走老路”,而要落实新理念,让学生动起来。一、要让学生的情感动起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学起来有兴趣、有动力,就得从情感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培养就是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主动的参与意识、友好的合作精神和健康的人生态度。新教材编写体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依次展开,层层深入,每一部分无不情意融融,本身就是培养学生情感意识的好素材,提供了让学生情感动起来的好机会。要让学生的情感动起来,…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微笑着承受一切》一课时,笔者着重透过人物形象提升学生情感、加深阅读体验、滋养学生精神。一、披文入情,感知形象教学本文时,笔者先进行文字的泛读点拨,通过简洁的有关对桑兰的介绍,让学生在读中对桑兰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正>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的人只能被称为"教书匠",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人。掌握了学习能力的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由此,我认为"人在课中央",是要求教师要让学生成为探索者,成为发现者,成为知识的主人,成为站在课堂正中央的人。下面,笔者结合软笔书法课《学习卧钩》,谈谈对"人在课中央"的理解。一、渗透美育,调整心理状态《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3-4年级软笔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曾选择《复旦177名学子写联名信为林森浩求情》(新民网)这一篇新闻报道稿作为"时评周评"活动素材。然而让笔者吃惊的是所任教的学生竟有近三分之一的持有诸如"人死不能复生,应该给林森浩一个机会"、"杀人一定要偿命么"、"一方已经受重伤,何必害另一方父母呢","他有高学历,杀了太可惜"等观点。还有一个观点则让笔者极度震惊——"我如果是林森浩我也会毒杀他,谁让他抢走了我的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陈光明 《贵州教育》2005,(22):31-32
我校七年级学生开始使用人教社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编写的《思想品德》新教材。经历了一学期的教改实践探索,体会最深的是不能“穿旧鞋,走老路”,要落实新理念,要让学生动起来。 一、要让学生的情感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学起来有兴趣、有动力,就得先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从情感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培养就是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主动的参与意识,友好的合作精神和健康的人生态度。新教材从学生接受外界事物的先后顺序、身心发展出发,依次展开,层层深入,每一部分无不情意融融,这正是培养学生情感意识的好素材,也是让学生情感动起来,激发学习兴趣的好机会。 要让学生的情感动起来,首  相似文献   

13.
徐丽华 《考试周刊》2008,(52):38-38
有人说语文是韵味无穷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语文是精彩的动画,让人乐在其中;语文是美妙绝伦的音乐,让人陶醉其中……笔者认为语文又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她给学生提供了真、善、美的标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要致力于让情感态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提出后,"双基"教学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似乎二者是矛盾的,不能相提并论的,但是笔者觉得新课程改革并非是要否定"双基",而是让学生更主动、更有兴趣地去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强调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和价值观,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结合信息技术《电子邮件》教学案例,分析双基教学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个主题。通过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认识自己的成长,让学生学会全面评价自己。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感激生命的情感,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体会生命的可贵,引导学生感激父母及给过自己帮助的人。《我们长大了》这一主题有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让学生感知自己身体的变化;二是让学生感觉到学会了知识,  相似文献   

16.
国家教委颁布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草案)》(以下简称规范)。《规范》向小学生提出了做人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懂得做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情感、品德,行为、仪表、习惯等;应该怎样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应该怎样珍视自己,尊重他人。如何切实有效地贯彻《规范》呢?我认为,利用情感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7.
<正>"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3年末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中这句充满诗意的话引发读者广泛关注,"记得住乡愁"成为触动媒体神经的热点话题。马年之初,《人民教育》刊文:"记得住乡愁"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命题。笔者以为,"记得住乡愁"恰恰是《文化生活》的课程使命。一、何谓"乡愁"乡愁作为人类共有的心理机制和情绪体验,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家人故旧、乡亲邻里的思念;二是对故乡风物、旧事情景的怀旧;三是对历史文化、民族传统的眷恋。前两者是形而下层  相似文献   

18.
<正>在课堂中展现真实自我、真实生活,进行真实情感的互动,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在《爷爷、奶奶,你们快乐吗》(北师大新课标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一课的课程教学设计和实践中,笔者通过"体验生活"演绎生活"升华生活"三个板块,把课前、课中和课后联结起来;通过师生互动、家校互动、课内课外互动,真正让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19.
正现代新儒学代表冯友兰提出"人生境界"说,分为四个层次: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最高一层是天地境界。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的状态;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该成为的状态。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树人,笔者就以《三国演义》教学为例,探索经典阅读"美育"三步走。一、以美兴人,悦读起步1.以读带读,听读到录读。教学《三顾茅庐》一课,我首先让学生去听朗读范文。一周后,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教师对日常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总结,力图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纳入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行为中去,使情感教育真正成为课堂教学行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实施,为《思想品德》课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找到一条新的道路,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构建一个师生相互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