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院校隐性课程是设置在有明确陈述和预先计划的显性课程之外,通过隐蔽、潜在、间接、渗透等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的非计划和非正式课程的总称,包含物质性隐性课程、制度性隐性课程、文化性隐性课程和行为性隐性课程等,帮助学习者通过体验、自学、感悟、活动、影响等方式习得经验。本研究诠释了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内涵和构成要素,调研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隐性课程建设基本情况,提出了高职院校隐性课程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2.
确立隐性课程的显性地位,对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不仅重要,而且必要。本文在阐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一样具有客观上的课程属性的基础上,分析了隐性课程显性化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所具有的价值与作用,表明重视并解决好隐性课程显性化问题是推进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3.
人文教育并非人文学科教育,趋向于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是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作用。良性的隐性课程是对显性课程的有效补充,但劣质的隐性课程则是对显性课程的诋毁或侵蚀,同时隐性课程并非天然而成,也非一蹴而就,需要积年累月的建设和沉淀,但在办学中,民办院校缺少悠久的校园文化,缺少高校办学经验,多方面原因导致民办院校重视工具理性教育,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人文教育,使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以人为本”的轨道。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实施人文课程,加强民办高职院校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隐性课程“润物无声”,它注重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学生内在素质的养成。高等学校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当前高校过于重视显性课程建设,对于隐性课程的建设则相对认识不足。加强隐性课程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高职学前教育课程组织中隐性课程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莉莉 《教育与职业》2008,(11):109-110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学校课程的两个重要方面。文章通过沈阳师范大学高职学前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指出在课程体系中重视隐性素质教育课程的建设,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活动过程与教学评价三个环节,而隐性课程的渗透也主要体现在这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课程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隐性课程在高校核心竞争力中起重要作用。加强隐性课程建设,应处理好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注重育人环境整体建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  相似文献   

7.
隐性课程是伴随整个英语专业口语教学过程的重要课程因素和资源,它具有显性课程无法替代的价值和功能。因此,在重视英语专业口语教学显性课程建设的同时,开发与利用隐性课程对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同样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从物质环境、文化环境、人际环境三方面入手,探讨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从物质、文化、精神和制度四个方面简述了体育隐性课程的属性,探讨了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建设的意义,分析了体育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进而提出了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建设的建议:加强高校各级领导对体育隐性课程建设的重视与支持,提高高校教师对体育隐性课程的整体认知水平,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旨在发挥体育课程的整体功效,以适应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隐性课程既渗透在学校显性课程之中,又存在于显性课程之外,是学校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要素的系统,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隐性课程括物质性的隐性课程、精神性隐性课程、制度性隐性课程和行为性隐性课程等方面。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需要美化校园环境,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创造民主、自由、宽容的课程氛围,提高师德修养,重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提出的一种课程概念,其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但警察院校隐性课程建设理念相对较为薄弱、建设内容相对较为单一、建设环境相对较为封闭。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提高认识,不断强化隐性课程建设的理念和意识,加强规划和设计,将隐性课程建设纳入课程建设及学校整体发展的重要内容,自觉地将隐性课程建设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和日常建设;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显性课程的隐性教育意义和价值,将显性课程建设与隐性课程建设相结合;同时,要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凸显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和意义;加强社会实践,不断拓宽隐性课程建设的渠道,将隐性课程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长抓不懈。  相似文献   

11.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是学校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的因素,体育隐性课程是通过间接内隐方式呈现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由于体育教育主要是一种人文主义教育,这就对体育隐性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校和教师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转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方法,在传承传统课程观重视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基础上,立足现代课程理念下课程资源的广泛性,对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意义给予了探讨,并进一步关注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途径,以期实现体育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隐性课程是与显性课程相对应的概念,具有潜在性、非预期性、影响深刻性和广泛性等特征。高职实训基地加强隐性课程因素开发可以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职业关键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行高职实训基地隐性课程因素的开发,要注意加强高职实训基地环境、规章制度、精神文化和实践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工作,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课程体系的两个组成部分。在注重显性课程建设的同时,开发和建设好教学活动中教师自身素质、师生关系、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资源及学生成绩评定等方面的隐性课程,使学生既学到知识技能又提高个人意志品质及职业道德等综合素养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中隐性课程的作用不容忽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作为整个课程的一种表现形态和组成部分,隐性课程日益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但重视程度不够。本文从隐性课程的性质、作用以及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的相互关系入手,探讨了隐性课程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不容忽视的特殊功能,以及改革、完善显性课程,探索、重视隐性课程、发挥隐性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隐性体育课程是相对于显性体育课程而言的,是指学校范围内除显性体育课程之外按体育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体育教育目标进行设计的校园体育文化要素的统称,即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教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一、体育隐性课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论成人高校隐性课程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课程对学生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新建院校能共享其他高校的显性课程资源,但是却无法复制其他高校的隐性课程和学校文化。因此,重视隐性课程开发是新建高等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培育校园精神、重构师生关系、加强制度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是新建高校开发隐性课程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课程是德育目的实现的中介,可笼统地分为正规或显性课程和非正规或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所包含的教育性因素对教学成就和学习态度的影响有时比显性课程还要大。文章从隐性课程所具有的主要特点出发,简单分析了隐性课程存在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隐性、显性课程有效衔接之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课程有隐性和显性之别,两者在学校教育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隐显性课程进行有效衔接对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开发显性课程中隐性课程的功能,隐性课程的建设充分考虑显性课程的教学要求,隐性课程显性化及显性课程隐性化是隐显性课程衔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叶蓉 《文教资料》2013,(17):147-148
隐性课程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一切学校文化要素,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在高职生基本职业素养的培育中能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界定了隐性课程的内涵与特点,分析了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并从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三个层面提出了高职院校开发隐性课程,提高学生基本职业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