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士官学员在校的学习积极性,反映了院校任职教育的教学与管理是否成功。本文从任职教育士官学员学习现状出发,分析了影响士官学员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办法。  相似文献   

2.
预选士官学员是士官人才的重要储备,提高军校预选士官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预选士官学员的特点进行重点分析,提出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并提出互动式教学的运用策略。实践证明,互动式教学可以提高预选士官学员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提高了军队院校预选士官学员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士官学员学习基础较差,目标不明确,通过形成性考核加强学员学习过程的管理,促进学员学习,更符合士官学员的特点。因此应将考察和评价的结果作为评定学生课程学业成绩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军事变革对后勤士官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化实践性教学,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后勤士官学员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和岗位任职能力,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从而加强后勤士官学员适应军队进一步发展的能力素质,这是后勤士官任职教育的职责。本文通过分析对后勤士官学员实施实践性教学的意义和对后勤士官学员开展实践性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探讨对后勤士官学员开展实践性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自主学习学习模式的特点,提出士官院校要创新教育观念,建立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归还学员学习主动权,以提高士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培养士官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指出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要解决教学方法模式化,教员主导作用发挥不当,学员参与学习活动表面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形成性评价是注重学员学习过程的评价,它可以有效地弥补片面强调教学结果的终结性评价的诸多负面影响。在士官英语教学中合理运用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提高士官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有效促进士官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当前大二士官学员的学习动力问题进行分析,从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式、专业选择、授课方法等方面探讨影响学员学习动力、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因素,提出增强大二士官学员学习动力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士官学员,多数是在高考中落榜的学生,成绩一般,缺乏学习兴趣如何将士官学员兴趣引入课堂,提高成绩是现在士官教学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士官大专学员英语学习焦虑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以焦虑探析的原因为前提进行对策分析;从培养学员对英语学习的忧患意识和如何培养学员的英语学习情趣进行详细分析以便士官大专学员能更成功的进行英语得学习与运用;同时更注重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我校的士官教育改革顺利进行,教员的教育质量评价有声有色,但对学员学习质量评价,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评价观念落后,评价方法陈旧,严重影响学员的培训质量,本文试图探讨士官学员学习质量评价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外语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比一般非语言学科而言,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环境下的移动学习更适合外语教学。文章探讨了移动学习的应用模式和外语学习资源的选择与设计原则,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外语教学新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2.
推动移动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推动移动学习促进远程教育发展,需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正确认识移动学习;建立移动学习系统,并与互联网无缝对接;开发适用的教学资源,开展恰当的教学活动;开展移动考试,优化现有的评价体系;促进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媒体的普遍使用在英语移动微课堂的构建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运用微信公众平台自身的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将传统的教与学的优势和移动互联网的学习优势结合起来,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策略,而且有利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改变学习习惯。本文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在移动学习中的优势,探讨了将微信公众平台用于移动教学的可行性,并且提出了完整的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英语视听说》课程移动学习构建方案及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4.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外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已经凸显了它的技术和功能上的优势,为外语教学所需的情境性、灵活性和互动性等特点提供了无缝的技术和环境支持。移动学习是继数字化学习之后的又一新型学习模式,作为数字化学习的延伸更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和协作性。基于移动学习的特点。本文论述了外语移动学习的优势,构建了基于移动计算技术的外语学习环境,并分析了面向功能和面向教学环节的外语移动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移动学习是教师将教育内容与教育服务通过无线网络技术或移动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传输,学生利用便携式的智能移动设备获取学习信息、学习资源和学习服务而进行的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计算技术实现交互式的学习。利用移动学习便捷、及时的特点,在分析移动学习的学习模式、课程设计的基础上,研究移动学习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已成为教育教学研究中的一大热点。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自主性移动学习,有利于满足他们随时随地的学习需要,有利于帮助他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可以预测,以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为载体的知识学习将成为未来知识学习的发展方向。因此,文章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更好地提高高校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开放性、自由化的移动学习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有效的学习环境。本文就"静态网页设计"这门课中如何引入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进行探究,以促进"静态网页设计"课程新的教学模式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无线移动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应用令人惊叹不已,大量基于计算机的移动电话已经具备了越来越多的数字能力,如个人数字助理(PDA)的事务计划安排,可以无限接入Intemet。在教育方面,移动设备提供了新的潜力,移动学习正在成为人们学习的一种新方式。如何充分有效使用无线技术和移动计算机设备来辅助教学和学习成为移动学习研究的中心。比如通过对移动学习概念、移动学习的主流模式等方面的探讨,并结合英语学习的特点,设计构建移动英语学习模式,可以为英语学习者在安全、真实、个性化、满足需要的环境中进行提供听、说、读、写的训练。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致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基于移动教学APP的智慧课堂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教学中。文章基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研究了移动教学APP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In 2014, we investigated how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such as gender, teaching disciplines,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academic seniority were related to the perception and use of digital mobile technologies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a group of university teachers from one research‐intensive university in New Zealand. Three hundred and eight teachers from this university completed an online questionnaire and 30 of them participated in a follow‐up interview. Survey results showed that while there was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using mobile technologies for personal learning and their use in teaching, only a small number of participants utilised mobile technologies in their learning and the vast majority also did not use these technologies in their teaching, More female teachers and humanities teachers used mobile devices and applications more frequently than male teachers and teachers from other academic disciplines. Also, female teachers had a more positive perception in learning and using mobile technologies. Junior teachers also tended to be more positive in technology use. While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interview participants also perceived positive benefits of incorporating mobile devices and applications into their teaching, it was found that female teachers paid greater attention to pedagogy when considering mobile technology use and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imited their use in teach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