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散文菁华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它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消化了  相似文献   

2.
春雪     
我生在北国,从小爱看雪。少年熟诵"为嫌诗少幽燕气,故向冰天跃马行"的诗句,至今记忆犹新。鲁迅对北方和江南的雪,作了精细入微的描写:"江南的雪,要以滋润美艳之至了",而"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它们绝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下、枯草上"。  相似文献   

3.
春雪     
我生在北国,从小爱看雪.少年熟诵"为嫌诗少幽燕气,故向冰天跃马行"的诗句,至今记忆犹新.鲁迅对北方和江南的雪,作了精细人微的描写:"江南的雪,要以滋润美艳之至了",而"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它们绝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下、枯草上".  相似文献   

4.
《雪》在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意境明朗,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在北方的雪与江南的雪的对比中,用不同的情调表现了作者的追求和情感倾向。比较江南的雪的滋润美艳却不能持久和朔方飞雪如粉如沙绝不粘连的孤独、自由的抗争精神的描写,在北方的"凛冽的天宇"下孤独而坚硬的雪的抗争精神更让鲁迅倾心。本文着力表现作者在大革命失败之后为自由和民主奋斗的不屈精神。  相似文献   

5.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二首》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但是,朔方的雪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早已就有融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起,在日光中灿烂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鲁迅《雪》雪的可爱之处在于它的广被大地,覆盖一切,没有差别。冬夜拥被而眠,觉寒气袭人,蜷缩不敢动。…  相似文献   

6.
正《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首散文诗,被收编在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中。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不惜笔墨,通篇采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描绘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极写江南雪的柔美和朔方雪的壮美,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江南雪的眷恋和对朔方雪的热恋、执着追求。一、江南的雪文章一开头,作者就把暖国的雨与朔方的雪进行对比,突出朔方雪的冰冷、坚硬、灿烂,同时自然引出江南的雪。写江南的雪,作者只用了"滋润美艳之至"几个字就高度概括了它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的《雪》是一篇以景托情象征性很浓的散文诗,是一篇借助雪的意象描绘来表达内心情感的作品。对其寓意的理解可谓众说纷纭,其中主要有四种常见的表述:其一认为作者想表达的是,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欢喜,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朔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使自我得到升华。其二认为文章通过江南与朔方不同雪景的对比烘托,表现了鲁迅对美好事物的缅怀和对冷酷环境的抗争。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选了鲁迅散文诗集《野草》的作品《雪》。作者在“朔方的雪”和“江南的雪”的对比中,突出朔方雪的特质——孤独而寂寞,旋转而升腾!因而作品的意境显得磅礴而大气。掩卷沉思,仿佛看到那一往无前、奋勇杀敌的斗士!但当我们读文章的开头句“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雪”时却颇为费解:为什么作者写“雪”却要从写“雨”着笔呢?查阅有关资料,对此言之者甚少。仔细研读,笔者认为作品开头至少有以下作用: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散文《雪》中描摹了三个意象,作为雨的精魂的朔方的雪契合了鲁迅的“尊个性而张精神”的主张,也是他不绝的希望象征物。  相似文献   

10.
徐良忠、胡琪、刘再生等同志问,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中的“燕山”究竟指的是哪里?我们认为指的应是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亦即燕然山,而不是今中国河北省境内的燕山山脉。理由如次:一,“大漠沙如雪”,“大摸”一般是指蒙古高原的沙漠。部编《教参》说是“这里指北方的原野”,也就是说,“大漠”在这里不是具休指某一地方,而是泛指.但在注释“燕山”时又说“即今河北省境内的燕山山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散文诗《雪》是一篇较难讲解的课文。要是单讲雪,倒也容易理解: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的,孕育着春天的消息;朔方的雪蓬勃奋飞,跟严酷的黑暗现实进行着英勇的斗争,以此阐明鲁迅写作本文的思想感情,也显得合乎情理。难就难在:既然是写雪,为什么开头结尾却都写了雨?怎样理解“暖国的雨”和“雨的精魂”?它们对表达主题思想起什么作用?在通篇结构安排上又处于什么位置?这些问题不搞清楚,全文的主题就不鲜  相似文献   

12.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篇,它与《野草》中的大部分篇目不同,不是用奇倔的意象和象征的语言表现作者的孤独前行与反抗绝望.而是用较有华彩的语言对照“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花”,在“江南的雪”中又有自然的雪景与人工的雪景的对照.直到篇末才写到“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灵”,才隐约透露出《野草》那种“荷戟独彷徨”的韵调。  相似文献   

13.
一 鲁迅先生<雪>的主题到底是什么?或者进一步说,与之紧密相关的一个问题:江南雪与朔方雪是什么关系?据笔者有限的阅读视野,有三种说法.一是并列说,所谓两幅画面,两种情感,优美壮美;追求美好环境,反抗寒冷环境云云.二是主次说,如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的"有关资料"选录了钱理群教授的话:"相比较,他(指鲁迅)更醉心于‘朔方的雪花'.  相似文献   

14.
1洁白的大米里,不容有半点石碜、稻粒、糠皮混在里面。若有,在食用前,必须下功夫拣出来。文章里,不容有一言半辞的空话、假话、套话。若有,就要像对待大米里的石碜、稻粒、糠皮一样,将其全部剔除。2用砖砌墙,全靠沙灰将一块块砖粘连在一起。如若缺少沙灰,或粘连砖的只是沙,就难以砌成高墙。文章是由一句一句组成的。一句一句就像一块块砖,起“粘连”作用的便是关联词语。它们像沙灰一样重要,将语句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若缺乏关联词语或不能正确运用关联词语,语句就难以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直接影响语意的表达。3听农村老太婆说话,拉拉杂杂,一…  相似文献   

15.
雪,是雨所凝而成,是雨的精魂。然而,暖国的雨虽然自由活泼,却“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鲁迅先生写雪,别开生面,起笔有意发问,并且由此通贯全篇:一是把“雨”和“雪”作对比,藉以引出下文的“江南的雪”;二是将具有冰冷、坚硬、灿烂雪花的“朔方的雪”联系起来,为结尾用“雨”收束全文布下伏线。作者对江南的雪满怀深情,用浓墨重彩绘出一幅萌动着青春活力的江南雪景图,意境新美,内涵丰富。作者赞美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从质与形上表现其特色。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板壮健的处子的皮肤”来比喻它,  相似文献   

16.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从未领略大漠的美,想那旷野黄沙、天蓝如碧的景色,时时都有让我投入它怀抱的冲动。
  恰逢去年“十一”假期,点点爸参加的车友会在“库布齐”举办年会,让我和点点终于有机会和大漠来了次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17.
虞山春色     
<正>“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这是明代诗人沈玄的诗,写的正是我的家乡常熟。诗里的“青山”指的就是常熟著名景点——虞山。春天是一个百花争艳的季节,虞山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所有植物都被春姑娘唤醒了。不管是苍老的古树,还是新栽的小树,都抽出了新的枝芽。小草探出了脑袋,想看看春天的美景。花儿们也绽开了笑脸,有杏花、梨花、桃花、樱花……红的似火,白的如雪,粉的像霞。  相似文献   

18.
雪的面目     
寄语在赤道,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怎么说,儿童也不能明白。老师说:雪是纯白的东西。儿童就猜测:雪是像盐一样。老师说:雪是冷的东西。儿童就猜测:雪是像冰淇淋一样。老师说:雪是细碎的东西。儿童就猜测:雪是像沙子一样。老师始终不能告诉孩子雪是什么,最后,他考试的时候,出了“雪”的题目,结果有几个儿童这样回答:“雪是淡黄色的,味道又冷又咸的沙。”有一些事物的真相,用言语是无法表白的,对于没有看过雪的人,我们很难让他知道雪,像雪这种可看的、有形象的事物,都无法明明白白地讲,那么,对于无声无色、没有形…  相似文献   

19.
古诗《马》中有“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一句.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对这句话的解释是:“燕山山头的一弯新月,像金钩一样悬挂在天空,照耀着北方的广漠的原野,地上无边的沙石,反射出清冷的光辉,像平铺了一层白雪。”显然,这里把“钩”解释为“金钩”。  相似文献   

20.
雪的面目     
雪,在某一个层次上,像极了我们的心。在赤道上,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怎么说,儿童也不能明白。老师说:雪是冷的东西。儿童就猜测:雪是像冰淇淋一样。老师说:雪是粗粗的东西。儿童就猜测:雪是像沙子一样。老师始终不能告诉孩子雪是什么,最后,他考试的时候,出了“雪”的题目,结果有几个儿童这样回答:“雪是淡黄色、味道又冷又咸的沙。”这个故事使我们知道,有一些事物的真相,用言语是无法表白的,对于没有看过雪的人,我们很难让他知道雪。像雪这样可看的、有形象的事物都无法明明白白地讲,那么,对于无声无色、没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