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新课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维度的三维教学目标,探讨三维目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整合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政治教学中要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以过程和方法为桥梁,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贯穿始终,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内容和情境的不同,选择探究—合作、自主—合作、接受—分析等整合策略,落实思想政治的三维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三维目标一体化的落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三维目标不能二体化落实的原因有三:一是教学设计对教学目标的起点性理解分裂了三维目标;二是当代知识观强化了知识作为教学载体的错误观念;三是过程实体被结论实体偷换使三维目标成了水中浮萍。三维目标一体化落实必须重新研究过程实体,重新构建教学过程。三维目标一体化落实有三种课堂活动形式:情境问题探究是认知课堂的活动形式;话题体验对话是交往课堂的活动形式;游戏有效参与是审美课堂的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3.
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中有效教学情境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境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中情境的含义及类型理解缺失,导致“形散”但“神不聚”。有效教学情境就是运用创生性课程资源,生成有利于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教学环境。依据教学情境构成要素的类别,思想品德有效教学情境可分为文本性情境、艺术性情境、故事性情境、活动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和生成性情境。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学生整体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三维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整合实现的过程。其中,过程与方法是实现三维目标整合的关键,新课程成功的教学实践也说明了这一点。基于以上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分析,本文尝试着提出了“情境-探究感悟”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新一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确定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是本次新课改的灵魂与核心,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有较大的困难。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有效整合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三维目标,需掌握三个具体策略。一、创设情境整合策略创设情境整合策略就是指教师针对政治课的学习内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收集证据、分析证据、得出初  相似文献   

6.
化学陈述性知识的内部加工分为激活启动、获得加工、巩固迁移三个阶段。符合学习认知规律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情境的人文性加工等教学条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给记忆搜索和提取提供线索;精致性编码、例——规——例分层加工、情感注入与动作镶嵌、多感官协同学习等教学条件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结构化、条件化,激活多种记忆通路;复合情境练习、变式练习和间隔练习,运用方法论知识进行精细性复述,情境化与去情境化交替复习能够进一步巩固、修改和完善学生形成的知识图式,促进知识的长久保持。  相似文献   

7.
叶远平 《小学生》2013,(3):35-35
小学数学新课标确定了三个维度的具体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从整体上看,"三维"教学目标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还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关注了前两个方面就弱化了另一方面,而关注了后两个方面又弱化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奠基石创设情境是教师将教学目标外化为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被愈来愈多的人所了解,对于初中物理教学也具有积极的影响,建构主义提出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知识观.强调知识与学习的情境性,学习知识与真实的任务情境相联系.置学生于复杂、真实的情境中,对知识理解多元化,让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对知识的自主建构.一、明确三维教学目标和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新课程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当然要想顺利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离不开有效的学习策略,知识、过程、情感态度以及学习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目标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出发,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采用了立体的三个维度的设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构成了血肉丰满的语文素养。三维设计的最大特点是整体性,三个维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不可分割。其中,知识、能力是基础,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无论是形之于外的动作技能、行为操作,或隐伏于内的心智活动,都体现在一定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在言语实际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态度,情感态度伴随教学过程,又推动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能力,化能力为德性,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紧紧把握住三维目标的“一体”性,将三者有机整合渗透在课堂、课外学习活动中,使三维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以下是我在进行《翠鸟》一课的教学时,力求整合三维目标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过程是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创造过程。本文主要从转换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坚持预设性教学设计和开展多元评价三方面阐述情境认知方式的教学设计。以达到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之间既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又有联系。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为基础,是学生发展必不可少的三个方面。设计三维目标时应注意三维目标既是一个整体,又不是均等存在的,陈述方式要灵活。  相似文献   

12.
针对教师不重视教学目标制订,"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混为一谈,"三维目标"认识不清,"核心教学目标"确定不准确等现状,本文提出从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效果等方面重新认识教学目标,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融汇于统一的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根据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突出核心教学目标制订,以实现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三维教学目标”作为新课改提出的一个重要课程理念,打破了过去知识本位、忽视对学习过程体验的引导、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弊端,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正确认识三维教学目标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制定科学而有效的小学语文三维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三维”课程目标中,“知识和能力”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目标;“过程和方法”是实现“知识和能力”目标的手段和途径;“情感态度和和价值观”是实现“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动力戈激励力量。每一阶段的语文素养都是该阶段“三维”目标与“四面”目标交融渗透、螺旋上升而综合形成的。其中后一阶段的语文素养是在前一阶段语文素养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而且是前一阶段语文素养螺旋上升的结果,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无限的生长性。  相似文献   

15.
应用"引入工程项目"教学法于工程制图课程中,构建新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针对不同的教学单元将制图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融合,将课程目标具化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使学生快速建立从三维物体构形到二维图形表达、再到三维物体重构的知识架构,将工程知识不断融入自己的学习背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6.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显性目标包括方法性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方法性知识目标包括信息的搜集、处理、发布、评价;能力目标包括问题解决能力及创造能力、言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初中阶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应进行分解、细化,以利于一线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宏观掌控教学,并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最终达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运用概念图策略组织生物课堂教学实践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概念图策略组织课堂教学,不仅能有效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评价学生的发展,还能促进学生自觉反思、主动建构、整体把握知识的结构,逐步形成认知和元认知策略。  相似文献   

18.
针对教师不重视教学目标制订,“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混为一谈。“三雏目标”认识不清,“核心教学目标”确定不准确等现状,本文提出从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效果等方面重新认识教学目标,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融汇于统一的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根据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突出核心教学目标制订,以实现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本文尝试着从知识观的角度对目标“三维”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对“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关系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中要落实好三维目标,首先要从设计教学目标开始,使制订的三维目标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逻辑性。实践中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三维目标的制订中存在着体系不全、内容空洞、陈述迷糊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制约和传统人才评价方式的制约,应从分析教学目标的水平、确立三维目标的维度、改进三维目标的陈述等方面完善三维目标的制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