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自从翻译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以来,有关的争论就从未间断过,翻译学科在文学、语言学及其他社会学科中争得一席之地的同时似乎具有了变色龙的性质,可以在不同情境中发展为不同的事物,即翻译的界定越发模糊。先前有关翻译的讨论,如忠实、对等、文化差异等等至今仍在继续,各种不同的观点一再提出,并不断调整,对于翻译的界定更为宽泛也更为模糊。本文从假译入手,从新的视角探讨翻译界定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近些年我国翻译名家有关汉语诗词中模糊数字的英译,从形似,意似和神似三个角度,对模糊数字的翻译进行了一些探讨,认为模糊数字的翻译,由于中西化不同,不必拘泥于形似,意似,在兼顾这两的同时,最得要的是从直译,变通或音译等译法做到神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学科教育的能力培养出发,界定历史学科能力测定的概念和范围,以图本学科在此方面的教育实践,有更为扎实的进展。另一方面,也欲将历史学科的能力培养目标与有关的评价结合起来,从实践范围内,研讨学科能力培养的途径、手段和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4.
该文界定了具体的模糊语范围,从《红楼梦》所有模糊语中选取人物描述模糊语,在翻译美学的视角下,探讨大卫霍克斯译本对《红楼梦》中人物描写模糊语的再现。  相似文献   

5.
该文界定了具体的模糊语范围,从《红楼梦》所有模糊语中选取人物描述模糊语,在翻译美学的视角下,探讨大卫霍克斯译本对《红楼梦》中人物描写模糊语的再现。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近些年我国翻译名家有关汉语诗词中模糊数字的英译,从形似、意似和神似三个角度,对模糊数字的翻译进行了一些探讨,认为模糊数字的翻译,由于中西文化不同,不必拘泥于形似、意似,在兼顾这两者的同时,最重要的是从直译、变通或音译等译法做到神似。  相似文献   

7.
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把翻译研究从纯语言层面解放出来,将其置于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空间,拓宽了视野,开拓了领域。然而文化转向后期所呈现出的无所不包的研究倾向使得其研究缺乏重点性、一致性和连贯性,学科边界和学科独立性日益模糊,翻译研究本体面临被替换的危机。本文通过对文化转向的哲学渊源、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及影响进行分析,反思翻译的文化转向和文化学派研究,探讨当今翻译研究发展趋势和走向。  相似文献   

8.
1986年钱钟书将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的刊物题为《中国翻译》。根据冯友兰哲学思想推断,中国翻译是人文社会科学。“科学”一词是模糊词,中西方学术界的界定有差异。受伍铁平《模糊语言学》启迪,本文从模糊语言学角度对“科学”的含义进行论述,力图解决译论界争论了十几年之久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翻译学的性质及其定位。  相似文献   

9.
模糊语言理论为数字模糊语义翻译开辟了新的途径。英汉数字在民间语言和文学作品中具有模糊语义,重在表义、言情、显势。本文从英汉数字模糊语义出发,结合毛泽东诗词中“万”字的翻译探讨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寄望于对模糊语言研究和模糊语义数字翻译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界对于合伙之共有的性质应作何种界定仍然存在争议。对共同关系和份额的理解不同导致了结论的不同;同时,中外对于共同共有、按份共有等概念的定义及翻译不同进一步扩大了争议。从合伙之共有的历史沿革进行分析,合伙之共有经历了从按份共有到共同共有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趋势下,将合伙之共有的性质界定为共同共有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1.
翻译规范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陈蓓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3):98-102
西方的翻译活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翻译活动中,人们对翻译的思考和理论也越来越多。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翻译进行了各自的阐释,在阐释的过程中,有些概念不断地得到充实、完善,而有一些却至今也未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使用、出现的频率却相当高。规范就是这样的一个概念。本文拟对规范这一概念作一番简单梳理,并指出翻译规范研究对整个翻译研究的意义和对我国翻译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翻译的模糊性特点体现在翻译的学科界线不清;学术流派之多、理论范式多变、翻译标准不确定;还体现在语言本身的模糊性。从翻译的模糊性视角探讨了翻译教学模式。在翻译教学中应运用创新理念,借鉴当今教学设计发展趋势,即注重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应用,认识翻译过程中思维的动态性,注重翻译课程的实践性,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的整合以及学习环境的建构。总之,在建构翻译教学模式时应考虑酿译学科的模糊性特点,从而使翻译教学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3.
一人格一词,社会学、法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不同的学科所指称的内涵并不统一。教育学中讨论的人格似乎与后两个学科,尤其是心理学的界定联系更为密切。但是心理学与伦理学对人格的解释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完全从伦理或道德的语境谈人格与心理学的人格概念相距甚远。比如...  相似文献   

14.
略论民族古籍及其翻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古籍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民族古籍学研究的对象是少数民族的古籍。基于少数民族的特殊性,在翻译民族古籍资料时,对民族古籍的含义必须有科学的界定。在具体翻译过程中,要把握好不同民族的特点,才能较为准确地翻译好各类民族古籍。  相似文献   

15.
丁小凤  徐晨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1):71-73,105
翻译是语际间相互转换行为,所以应该研究翻译中的语言模糊现象。本文从实践与理论两个角度。探讨了英汉互译过程中自然语言的模糊性,以及模糊语言现象翻译策略,并通过一些典型的英、汉语翻译实例,进一步论证了文学翻译以及应用翻译中的模糊现象。  相似文献   

16.
语言模糊现象主要包括语音模糊、词义模糊和句法模糊三个方面。语言模糊现象是《道德经》翻译的特征之一,从语音模糊、词义模糊和句法模糊三个角度分析不同译者翻译《道德经》的模糊语言时采用的翻译策略,具体体现在通假字的使用、一词多义和句法模糊上。  相似文献   

17.
曹明伦教授在其新作《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中首次以全景视角,界定并区分了"文本目的"与"非文本目的",以二元划分结束了对翻译目的之认识的多元化格局,廓清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对重新明确翻译的本质属性、界定译者的根本任务、规范译者的基本行为、保持翻译学的学科特点及避免学科危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语篇概念、科学模糊性和英汉翻译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界定语篇概念和科学模糊性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英汉翻译教学中引进语篇概念和科学模糊性的必要性,认为语篇概念能够解决传统翻译教学中偏重词句的问题,科学模糊性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恰当地把握语篇翻译中的模糊现象,二者的结合是提高英汉翻译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文学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中外译界各流派有关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不同观点的基础上,从基于体验哲学的认知语言学新视角,对翻译过程中异化和归化不同策略的选择进行详细探讨,说明在受到现实体验和主体认知活动的双重因素制约的情况下,文学翻译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可行性,以期给异化与归化之争带来一个更为全面、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曹明伦教授在其新作<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中首次以全景视角,界定并区分了"文本目的"与"非文本目的",以二元划分结束了对翻译目的之认识的多元化格局,廓清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对重新明确翻译的本质属性、界定译者的根本任务、规范译者的基本行为、保持翻译学的学科特点及避免学科危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