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略论主体性哲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80年代开始,主体性哲学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的一股强大的思潮或思想运动。从广义上把主体性哲学理解为以主客关系式的思维方式来把握人与世界的总体性关系的哲学,是以主体视角观照客体世界的变革哲学。主体性哲学的人学意蕴:一方面,它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塑造现代人;另一方面,它充分体现了哲学对人之生存、人之发展深切关注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从弘扬马克思哲学主体性原则出发,围绕现代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潮,并剖析西方传统哲学主体性原则的存在现状,深入分析马克思哲学对西方传统哲学主体性原则扬弃的具体思想表现,探讨马克思哲学对西方传统哲学主体性原则扬弃的重要意义,形成更科学、与社会经济相适应的思想体系,并提供坚强的思想支持和理论保证.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教育理论:时代的教育哲学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主体性教育理论缘起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呼唤、反思传统教育和回归历史潮流的需要。其发展经历了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和中期对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讨论 ,80年代末到 90年代初演化为对教育者、受教育者主体性的讨论 ,在 90年代中期以后由理论进入到实践 ,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主体性教育理论是一种时代的哲学 ,是本体的、价值的和实践的 ,促进着中国教育思想和实践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新的视角探讨了抗战时期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认为主体性的实践哲学、主体性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新民主主义构成其现代化思想的基本内容─—即现代化的科学理论思维、精神动力源和目标模式。它揭示了中国历史的内在规律,不但在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创举,而且对当代中国的现代化依然具有方法论上的宏观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如何通过界定和伸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来坚持其理论的批判性?这个问题始终都在推动着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潮的发展演变,也由此形成了所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走向,即通过总体性思想来解释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论及其历史辩证法。卢卡奇之所以被封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正是因为他是这种理论走向的始作俑者。本文认为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是在深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维度,同时也是在强化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原则,因而引发了后续的关于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的种种争论。从某种意义上说,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不仅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而且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宋卓 《华章》2013,(17)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变革,是在对西方传统哲学主体性原则扬弃的基础上所确立的主体性原则,在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及依据,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影响。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纵观当代中国的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和变革,或明或暗总是与一定的思想、理念相联系。影响当代中国课程与教学的哲学思潮可以概括为三种:传统哲学、系统哲学和后现代哲学。当前中国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主要受到这三种哲理学思潮的影响,并各有其贡献和不足。其中怀特海的形而上学宇宙观和当代过程哲学对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影响尤其巨大。  相似文献   

8.
何跃利  马霞 《文教资料》2007,(14):123-124
主体性教育理论是一种时代的哲学,是本体的、价值的和实践的,促进着中国教育思想和实践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对主体性教育这一当前教育界的热点问题从哲学的角度进行思考是很有意义的。主体性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主体性教育的价值在于对教育者、受教育者主体意识的唤起和对教育功能的拓展及对面向未来教育的选择;主体性教育的实践必须塑造自觉的学习主体和建构有效的进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学术界出现的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其背后潜存着一种强烈的挺立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意识,而这种意识,在实质上又是近现代以来“救亡意识”的一种变奏。弥漫于学术界的“创新”思潮与这种“主体意识”的挺立是相互联系的。创新必基于不同思想文化之要素的整合,“整合性创新”体现为思想创新的普遍原理。冯友兰、胡适等人所做的工作,应在历史的意义上将其理解为关于中国哲学的“整合性创新”活动,并实际上改变了哲学与宗教的世界地图。“主体性”只能在“主体间”的交往之中才能显现出来,中国哲学也只有突破“地方性”的局限才可能真正独立于世界思想之林。  相似文献   

10.
近代哲学是以主体为中心的哲学。康德哲学和黑格尔哲学都是主体中心性的哲学。然面而,康德的主体中心性学和如果离开了交互主体性理解,就是不可思议的。但康德的交互主体性思想被束缚于他的主体性原则的视域内。黑格尔哲学力图跳出康德哲学的纯粹思辩的、主观性的局限,但他由于最终始有发展出一个交互主体性的视域,同样没有超出这种内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马克思哲学的指导下产生的,它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及其精神实质,都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准确地把握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升华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导向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群众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2.
传统理论仅从"作家的心灵表现"来理解"表现说"还很不充分。"表现说"作为现代文学理论诞生阶段的学说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才是这一学说的思想基础。与"表现说"思想的相适应的总体形式观念可以用"审美形式"来概括,它在性质上是一种"主体性关系话语"。康德的"中介审美形式"重在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形而上的审美沟通抽象思辨方面,席勒的"实践审美形式"重在形而下的艺术的社会审美教育和人性养成方面,黑格尔的"理念审美形式"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以"历史"贯穿了康德和席勒的抽象思辨与社会实践,完成了审美形式思想的综合。  相似文献   

13.
"理论联系实际"是有必要被质疑的。我们是否有理论被联系?是否考虑到了理论超越于实际呢?奢谈联系实际抹掉了"理论"这个更困难的前提。关于理论与实际关系的观点很难解释一切科学思想的来源。而且,理论的价值远重于实际,我们更缺的是理论。真正的理论兴趣是必定要走向哲学的。而我们的传统文化观念崇尚感性,缺乏理性,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只有有了哲学的繁荣,才会有整个民族的全面繁荣。这便是大学要担当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技术实体理论包含于西方哲学传统中,并以常识化的技术工具论渗透于技术决策、实践和文化发展中。对西方哲学与技术相关联的实体概念历史进行考察表明,从亚里士多德、笛卡儿到黑格尔和卡普,西方哲学传统维系着一种对技术的实体理论解释或描述,并从自然摹写达到了身体摹写的高度。进一步分析,我们看到,技术实体理论的主要原则在于,技术作为独立的实体存在,采取理性模式,不仅要求自身的价值中立,而且能够确保技术进步具有可预测性。以此来看待后人类主义,所谓后人类的"技术奇点"预测,不过是设想了超人类智能的"技术实体"。当然这仅仅是就技术的积极社会影响而言的,如果考虑其负面价值,技术实体理论便不得不面临科林格里奇的"控制困境":一项技术的社会结果无法在其生命早期预测,等到发现其消极后果时,对它的控制又极端困难。为了摆脱这种困境,需要突破技术实体理论为科学、技术与社会设置的各种传统边界,进而提出新的技术哲学理论方向,此即对技术实体理论进行归置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革命浪漫主义文艺观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文艺观与中国革命发展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对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论述了毛泽东文艺观形成的哲学基础,并着重阐述了它在不同时期的文学实践中所走过的历程,分析了作家们在文学创作上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如何使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成为21世纪科技创新人才是摆在高职教育的一大问题。加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的神圣使命,科学技术哲学是高职思想教育中关键的一个重要内容,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是必要的,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各种社会思潮具有明确导向、规范调整的功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多样化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课题,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社会学群体分类理论的视角,依据不同群体学生思想和行为特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重点,探索思想引导路径。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各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瞌睡"现象,各色"瞌睡"场景不时惊现于网络上,成为人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诟病之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瞌睡虫"出现的主要原因有思想政治理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足和大学生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及部分大学生的自律性不强等,防治"瞌睡虫"任重而道远。教师应加强责任心,积极研究学生心理、注意批评的艺术,同时还应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如优化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参与及锤炼授课语言等,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达到防治"瞌睡虫"现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解构”对于哲学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解构”意味着批判、否定、颠覆、开放、动态,意指对结构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在场主义的批判、否定。若把它放到哲学中去研究:从中国哲学到西方哲学,从德里达到后现代主义再到马克思主义,可以发现都有着丰富的解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媒介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的相同性、目的的一致性、内容的关联性、方法的相通性、途径的相似性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而且素质教育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媒介素养教育在中国本土化的发展要求使两者的结合非常有必要.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来引导媒介素养教育,是对两者有效结合路径的思考,其教育过程大致分为理论学习、思考辨析和实践操作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