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习作     
贾琦 《贵州教育》2009,(3):38-44
复习思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至今日,已是第八个年头了,在这几年的进程中,小学语文教学不论是学生阅读、习作还是教师的教育教学,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发生了和发生着变化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两极分化”的现象的存在。就习作讲,第一,表现在书写上(2008年高考作文错一个字扣1分)。相当一部分地区、学校,学生的书写呈下降趋势,是敲电脑键盘带来的结果还是从起始年级就忽略了写字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张淑妹 《考试周刊》2009,(26):90-90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主要体现在读、写两个方面,而写义是主要矛盾。学生进入写作阶段后,“写”就体现在作文上。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固然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写作技能的教学,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在培养兴趣、提高能力上下功夫.让学生爱写。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切实抓好语文课程的评价工作,对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方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我认为无论是从时代的要求、从教学评价改革的要求,还是从实际教学出发,都有必要对作文评语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城乡,小学生作文能力往往不理想,已成为困扰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究其根源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则是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 习作心理障碍的形成及表现 具体说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是目标失调,学生情绪受挫。作文教学离不开知识、认识水平这一基础,两者之间是同步发展、循序渐进的整体。目前还有不少教师对大纲学习不够,对作文教学的目的不够明确,常追随考试这根指挥棒,讲求“近期效益”。作文教学“超纲”、“拔高”的现象极为普遍。如出现三年级就要求命题作文,中高年级则要求“面面俱到”。长此以往,学生习作的情绪就会受到挫伤。 其次是写作“源泉”被堵,学生奉命而作。目前,相当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仍袭用旧有的封闭教学模式,大多侧重于命题作文的指导。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写,导致学生“举—”有余,“反三”不足。这样不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来引导的作文教学模式,无异于“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此类“奉命”作文,学生的意志受到牵制,个性遭受制约。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学生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的指挥棒转,“依样画瓢”、“奉命而怍”,无论是选材立意、安排结构,还是语言特点,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作文  相似文献   

5.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一直是习作教学的终极目标,但是就目前来说,一线教师“不会教、教不好、害怕教”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要想逐步改善这种现象,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的指导方法上就要做彻底转变,以使自己的习作教学之路能越走越好。  相似文献   

6.
去年底,在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总课题组的指导下,我校申报了“体验式学习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学习、深入研究,从中我学到许多知识。下面,就谈谈我在课题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众所周知,评语具有评价功能,也有导向功能,还是师生联结的纽带和  相似文献   

7.
对语文教师而言,最辛苦的教学工作莫过于批习作、写批语了。教师总想通过批语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在习作批语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但学生对教师的批语却熟视无睹,往往只看看结果是“优”还是“良”,其他方面根本不闻不问。究其原因:一是有些教师的批语千篇一律或高不可攀,没有吸引力,不  相似文献   

8.
林玉梅 《教师》2020,(4):39-40
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尤其到了高年级,总有些学生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甚至有时是“有米也难炊”。众所周知,生活是习作的源泉。然而,很多人尽管生活精彩纷呈,提笔还是难有“神助”。究其原因,是对生活的观察力、敏锐度不够。如何开拓习作素材,创设有味道的习作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文章所要阐明的主旨。  相似文献   

9.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农村小学的习作教学,更是“难中之难”。不少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怨声载道:作文引导如何下手.学生难于下笔.习作空洞无味等等。确实农村小学生阅历少,缺乏耐性。观察事物又不全面。如何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归根结底还是激发学生的习作自信心.从平时起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我认为从平时针对习作方面的训练。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以此介绍以下几点作为教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农村小学的习作教学,更是“难中之难”。不少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怨声载道:作文引导如何下手.学生难于下笔.习作空洞无味等等。确实农村小学生阅历少,缺乏耐性。观察事物又不全面。如何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归根结底还是激发学生的习作自信心.从平时起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我认为从平时针对习作方面的训练。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以此介绍以下几点作为教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郭根福 《四川教育》2002,(12):38-39
习作教学的价值观:从人文分离走向人文合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提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我认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就习作教学而言,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写什么、怎样写”;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就习作教学而言,就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写、将会怎样去写”。这两个问题是构成完整的习作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习作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问题,实质上是作文与做人的关系问题,两者的辩证关系应该是“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也…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建议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为习作教学指明了方向。根据新课程理念,不管是大修订教材还是课标版教材,文本中对习作的命题都进行了“松绑”,以提供范围为主,尽力体现小学习作的开放性,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能有话可说,不难为学生。同时在习作要求上也降低了门槛,特别看重学生表达的自由与创意。这无疑是学生习作的福音,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如何让学生将习作当作快乐事,在自己的…  相似文献   

13.
之所以以“习作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首先是由习作教学自身的地位决定的。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无论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是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提供更广阔、更优质的空间都有极重要的意义。习作实践不仅是语文实践的重要存在方式之一。还是生成、提高习作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习作”与“习作教学”有本质的区别。“习作”是习作者独立的个性化行为;“习作教学”则是师生为完成习作任务而共同参与的群体性行为。“习作教学”这个概念的重点在“教学”,“习作”存此是教学的对象,即习作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习作。实施新课程以来,还有不少教师把“习作”与“习作教学”混为一谈,没有把“习作教学”纳入课堂,  相似文献   

15.
写作,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综合能力的体现。但是提起写作,即使在最初阶段的写话训练,多数学生还是面露难色,甚至有“谈虎色变”的恐惧之心。如何让学生的笔尖在习作本上跳舞,真正从内心深处喜欢上写作呢?在多年的习作教学中,我觉得应从“生活”入手,让“生活”和习作交上朋友。  相似文献   

16.
三四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这个学段的首要任务。在这一作文起步阶段,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以实现《课标》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和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在写作文时,经常有学生说:“老师,我实在没有东西可以写。”我觉得这与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怎样写”,而忽略“写什么”有很大关系。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那么,作文教学的“牛鼻子”是什  相似文献   

18.
如何针对学生习作的实际情况写出中肯的评语,不仅涉及到教师的写作水平,还反映出教书育人的水平。因此,我们不仅要讲究习作评语的撰写,还要注重习作讲评时口头评语的运用。一、优化习作评语由于传统作文教学的思维惯性,许多教师给予学生的习作评语还是停留于原来的“陈词滥调”上,而且大多数给些法官式的判决词,什么观点正确、词句通顺、立意新颖,或文不对题、结构混乱、详略不当等等,不一而足,读后让人感到冷峻有余,情意不足。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愉悦感,甚至还有可能因批评指责过多而挫伤学生的习作积极性。《语文课程标准》之前的大纲都将…  相似文献   

19.
<正>习作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而小学阶段也是学生接触语言学习和写作的重要时期。在写作教学中,“写什么”“如何写”“怎样改”始终是“三大难题”。因此,教师要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要厘清习作教学的要点,并根据教学实践制定相应的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曾经这样说过,“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语文学习是民族之魂,它无声的记录着本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财富。在如今新课标的改革背景之下,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无论是从教学模式,教学观念,还是从课堂实操等全方面都要积极应对,尽快提升和实现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