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实行后,村治精英和村民都获得了法律赋予的治理村庄的政治资源,成为决定农村治理成败的重要因素。村治精英是村民选举产生的带头人,主导村庄发展的方向,村民是实施村庄治理的决定力量,在实现村庄治理目标中发挥主体作用。本文通过对村庄治理的动态研究,从精英权威和民主参与关系的视角,探索精英主导与村民参与有机结合的村治模式。  相似文献   

2.
当下农村社会的"去组织化"趋势造成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基层民主发展缓慢、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改变这种局面,需要依靠农村社会的主体——社区精英来提升村庄的组织化程度,因为社区精英是村庄组织化的内源性动力。在村庄组织化过程中,社区精英依次通过以下四个阶段的措施将村民组织起来:创造合作预期,以利益诱导参与;发挥自身优势,以威望凝聚人心;创建组织载体,以组织联结村民;制订组织规范,以管理维持运行。提升村庄的组织化程度,除了要发挥精英的引领作用,还需要地方政府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和规范化的引导。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中西部地区的许多农村,现代型精英流出村庄,体制内精英丧失群众基础,传统型精英缺乏生存空间,以致这些农村社区成为无精英领导的真空地带,而基督教的传播蔓延、灰恶势力趁虚而入使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呈现恶化的趋势.同时,分散小农在市场化进程中背离中国传统的经济伦理,相互之间缺乏信任基础,现代契约型组织无以为靠,农民组织化缺乏生存土壤.要想在这样的精英与契约双失型村庄使农民合作成为可能,必须要有国家力量的介入.  相似文献   

4.
民主的“繁荣”?——审视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日益恶化的经济形势、民众求变的心态以及对互联网媒体的有效利用等诸多因素,帮助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也造就了美国选举民主的虚假繁荣.但在以保障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利益的选举制度和规则没有发生变革的背景下,这次选举仍无法摆脱政党纷争、大集团的操控和当选人代表性的局限等问题,最终无法摆脱精英"民主"的痕迹,从本质上来看它仍然只是形式民主.  相似文献   

5.
村庄派系与村级权力结构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现代利益派系为主导的多元派系格局正在形成,各派之间进行利益博弈,共同影响村级权力结构的稳定性.村庄派系是传统社会的产物,具有同心圆结构特征,派系力量的大小与其社会资本拥有量呈现正向关系,派系力量对比结构的均衡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村庄权力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现代村庄公社"是市场经济中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曾有人用"外圆内方"描述其运作模式.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深入,乡土文化日渐式微,"现代村庄公社"所孕育的价值理性也不得不做出妥协.通过村庄精英的推动,以较高的村庄福利以及村籍制度等提升村民生活预期、巩固地缘关系,强化内聚力的制度化形式使村庄公社得以维系.  相似文献   

7.
在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型时期,农村家庭收入结构发生巨变,呈现出以双栖家庭为主、单栖家庭为辅的农村收入结构模式。农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适应是村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农村传统的治理方式不能与时俱进,即治理弱化。笔者认为畅通村民选举通道,搭建农村公共事务公开的阳光工程,满足村民实时的需要是新时期强化村庄治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对一个村庄的选举过程进行了描述,认为选举是村庄政治场域建立最为集中的表现。选举过程中包含规则竞争和策略运用两个方面,前一个国家占有主导权,后一个则是村治精英的主要角逐场。本指出,村庄性质的判断前置于村庄政治研究,是对村庄治理研究丰富性的一种化约,不利于村治研究进程。因此在国家中心主义、社会中心主义和制度中心主义三种范式中,抽取策略作为研究中心,以观察其最后导入制度抑或回归事件,是引入场域作为研究框架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黔中屯堡社区的汪公传说大致可分为捍卫民众安全、评判民众纠纷以及惩戒民众失敬等类别,这些传说产生、扩散、流传至今,主要在于它建构并维系了"汪公"的神圣性。屯堡民众以"汪公"来规训村民行为举止并生成村庄社会关系,也将之弥散于"抬汪公"活动而直接型塑出具有超越性的活动经费筹措和管理制度。"抬汪公"民俗在屯堡社区的实践表明,以民间习俗为基础而生成并维持的村庄"自组织"式的治理秩序,可以与现代科层式治理秩序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0.
村庄选举后的"善治"将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利益,是推动村庄选举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选举后的治理绩效理应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理论上,选举为改善治理提供了极大可能性;现实中,选举改善治理的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的通俗教育运动是由政府主导、民间力量参与的"开民智"、改良社会的思想文化启蒙运动。其意义在于,政府和知识界及时注意到社会底层民众的教育权利及教育空间,开启了由中国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探索,对中国社会的传统教育制度是一次重大的冲击。更为重要的是,它聚焦普通民众,在"救亡图存""改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民众思想文化启蒙的重任,对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全国农村经过了多届的村民选举。现在村级选举的问题不是法律程序的执行问题了,选举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不少与竞争有关联,而政治竞争越来越成为村级政治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2002年浙江省临海市T村两委换届选举个案和对浙江省有关村庄选举的调查为基础,描述该村两委换届选举过程中各路精英与人马的竞选过程,总结与分析村级精英竞争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与策略。指出在选举的博弈过程中精英描绘了村级政治的画卷,而且塑造与深化了村级民主选举的机制,从而改变和重组了村级政治力量的结构。研究村级选举竞争策略无疑是乡村民主研究深入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明代温州知府何文渊是一位能臣、清官,但在温州民间传说中却被丑化为一个心胸狭隘、凶狠毒辣的封建官吏。历史与传说之间呈现出一道扑朔迷离的鸿沟。通过大传统与小传统的互动关系,运用族群认同以及历史记忆等相关理论,解读何文渊传说,探讨历史与传说的关系。研究表明:何文渊传说是明清以降温州人族群认同的形象表述,是温州民众对当地历史的集体记忆。中国传统社会里知识精英和普通民众之间的思想互动,使中国文化具有历史与民俗传统交融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滁州学院学报》2015,(4):55-58
农村村民作为理性经济人,在集体行动过程中会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存在"搭便车"的行为,结果导致村民集体行动的失败。传统的以村庄为集体的行动模式不能在村庄开展有效的集体行动。本文根据村庄修建村级公路的案例分析认为,如果以村民小组作为集体行动的规模,对村民进行正向和反向有选择性的激励,并明确村庄公共资源的所有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村民"搭便车"的心理,农村的集体行动可以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5.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一直处于人治社会,普通民众更习惯用"私了"的方式解决名誉权的纠纷。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普通民众的维权意识也相对比较落后。但是在2011年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发生的一起名誉权案件的诉讼解决,证明了普通民众的维权意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希望以此案件为契机,给楚雄彝族自治州普通民众进行一次普法宣传,使民众的法律意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通过列举村委会选举与居委会选举中存在的区别,从而探寻它们之间产生差别的经济原因。由此推论,任何民主选举都必须真正反映民意,即人民的利益。否则,选举成了走形式,民主也成了虚假的民主,民众的选举积极性会遭到严重挫伤,国家管理则走向专制,难以跳出王朝兴衰更迭的"周期率"。  相似文献   

17.
《柳州师专学报》2019,(6):41-44
贾平凹的小说《极花》,以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为圆心,以一次拐卖事件为主线,用独特的叙事方式,述说了一个在城市边缘漂泊的农村姑娘蝴蝶被拐卖到偏远山村圪梁村的故事。在这部小说中,贾平凹通过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深切关注,对现实乡土的真实描摹以及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作家真正为人民书写、为人民代言的另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18.
农村智力回流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发展需要新型建设者,而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取向的农村教育主要着眼于筛选农村精英脱离农村而不是造就村庄精英。农村教育单纯的去农化倾向不能满足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的人才需求,让部分农村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实现智力回流,并成为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这是我国实现城乡一体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社会学等方法对影响我国农村体育和谐发展的因素进行综分析得出:农村民众体育意识形态错位;农村体育场馆资源严重匮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城市体育优先发展的政策倾斜;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深刻影响致使农村体育与城市体育的发展严重失衡。提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体现"以农"为本;努力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状态;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民众体育价值观念;建立农村体育保障系统、加强基层政府对农村体育工作的力度;大力推进村庄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加强农村体育协会的建设、快速响应农民健身工程等发展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20.
偏远小学的存续问题是当前海峡两岸共同面临的教育困境。本文以台湾地区为例,对"偏远小学是否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与"偏远小学如何才能继续存在"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阐述其对祖国大陆农村小学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