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文化视野是文学创作的某种限定力量,在中西文化背景下,同一意象或行显的审美意义差别极大,如关于“蛇”的象征意义、“红杏出墙”的处理、“英雄好汉”与“骑士”的评价,无不体现了这一点。文化限定一方面赋予文学创作以现实规定性,另一方面又限定了作家的创作;一方面成为创作的参照系和依傍,另一方面又成为创造力的束缚遏制。因此,便产生了创作中二律背反的悖论。  相似文献   

2.
论沦陷区作家的创作心态及其文学的基本特征──纪念抗战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黄万华中国抗战时期的沦陷区文学以极其复杂的面目和形态承担了在法西斯文化专制下保持民族文学血脉的艰巨任务,它所提供的文学历史内容和形式是丰富的。沦陷区文学的构成比同一时期...  相似文献   

3.
胶东半岛哺育了一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这些作家各自不同的经历和性格成就了不同的艺术个性,取得的文学业绩也是有大有小。但是他们都曾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打上了同一种区域文化的胎记,这种区域文化对他们产生了时而隐蔽、时而显著但是总体上却非常深刻的影响,使得他们的创作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论最后一个京派作家汪曾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曾祺是一位京派代表作家,他追求文学的独立性和创作性技巧的完美。通过研究汪曾祺50年的创作活动及其不说的文化特征,可以展示作家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古代作家的创作风格的生成,与外界客观因素有关,其中更与地域文化有关。地域文化对古代作家风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域文化的不同特征影响着古代作家的心灵世界,地理生态环境影响着古代作家的审美个性,地域文化的繁荣程度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6.
《集宁师专学报》2016,(4):13-17
温斌教授的著作《民族文化交融与元代少数民族作家创作》以元代少数民族作家创作为研究对象,从民族文化交融的角度切入文学历史,在对史料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对民族文化交融与元代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深刻、全面的论述。作者对民族文化史与少数民族作家创作关系的研究,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灿烂面貌,而且其分析的元代民族文化交融对当今中国的统一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十七年时期的文学创作,虽然呈现出繁盛的局面,但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性作品并不很多。本文着重从古代文化的侵染、社会教化、作家个体内化及作家内部的复杂关系四个方面对作家创作心理的影响探究了十七年时期作家创作钝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郑德会 《双语学习》2007,(8M):146-146
茅盾在《文学与人生》中指出由于时代精神的缘故,不同国家而处于同一时代的作家大体“有共同一致的倾向”,正确地揭示文学创作是主客观因素统一发挥作用的过程,强调了作家的思想和美学理想对创作的作用,这些观点对文学来说也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地域文化是作家创作的重要资源。本文从九江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三个层面探讨当前作家创作值得深入开发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新时期以来承德作家的创作状况作了总体描述。文章从每位作家的创作实际出发,将他们的创作与新时期以后文坛的发展潮流和承德这一地域的社会历史发展实践相结合,把承德作家这一创作群体划分为三代,并对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创作成就、美学特征和文化品位进行了客观的评价。特别是将他们的创作与满族文化和承德的地域文化特征相结合,对这一创作群体独特的文化意蕴给予了全面揭示和科学阐释。  相似文献   

11.
对以春树为代表的"80后"青春女性写作,人们有很多认识误区。究其实而言,她们的写作还是一种当代中国女性写作传统影响下的正在成长中的青春书写:既有性别意识的凸显,又有性别姿态的显然夸大和扭曲,既渴求树立其年龄阶段的话语表达方式,又显然缺乏更高的审美价值追求。与女性写作传统比,其承接中既有时代和年龄的变化,也有书写意识和美学追求尚不协调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写作动力问题具有复杂性和潜隐性。受社会使命的驱使,顺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而写作的社会意识,抒发与表露生活感受,与读“神交”的宣泄意识,痴爱迷恋,在强迫性心理造成的“核爆”的冲击下写作的潜隐意识,是写作行为动力系统中的三个主要机组。  相似文献   

13.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写作能力的培养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本文从过程写作法的角度论述了写前活动的作用。通过由浙江大学288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参加的写前阶段实验,验证了写前阶段活动的可行性。这些活动不但能帮助学生写出内容更为丰富的作文。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消除写作前的恐惧,更快进入写作状态。  相似文献   

14.
在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研究的惯例中,我们通常会研究古代作家们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生活境遇和在这些影响下所形成的性格.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外力影响下会形成不同的创作风格,即便两位作家所写的题材相似,也会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本文以贾岛与李商隐的各一诗作为例,通过对比分析来凸显同一题材在不同诗人的审美观照和艺术表现下所富有的非同质美.  相似文献   

15.
蒋子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具有荒诞和幽默色彩的女作家。她的作品独树一帜,妙趣横生。然而由于她身兼编辑一职,她的文学创作又呈现出时断时续的特点,以至于对她的研究难以一脉贯通。基于此,本文章以蒋子丹的小说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结合她的散文写作、以及相关的研究文章,从其小说叙事的荒诞色彩和她女性身份的文学写作两个方面对蒋子丹的文学创作作全面详尽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V.S. 奈保尔是当代后殖民文学的重要作家。在作品中,书写第三世界人民寻找文化归属和建设家园所面临苦难时,他采用孤独旁观者的视角。同时,奈保尔艺术化地运用象征写作手法,以加深、加强他的写作主题。  相似文献   

17.
夏洛蒂与艾米莉具有截然不同的写作风格,挖掘出两颗迥异而强劲的创造灵魂。艾米莉超越狭隘的个体意识。勃朗特姐妹具备诗人气质,而艾米莉则是比夏洛蒂更伟大的诗人。从勃朗特姐妹的诗性意识产生的社会基础,勃朗特姐妹诗性意识产生的自觉行动,勃朗特姐妹诗性意识中的女性独立意识,分别阐述勃朗特姐妹的诗性意识。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通俗文学史上有两座绕不过去的高峰:张恨水和张爱玲。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就会发他们其实是存在相同和相异之处:他们都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但程度方面却有差别;他们都执著于女性形象的刻画,但表现方面却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9.
黄咏梅的小说创作路线与70后很多女作家们的"私人化写作"、"身体写作"等差别较大,她的立足点在普通的社会生活之中,并且善于运用细腻的语言和精致的比喻,充分展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她既带着纯然的女性意识进行写作,又在一定高度上摒弃了性别意识,从而进入了一个更高的人类共同的思想意识层面。  相似文献   

20.
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是教育硕士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同时也是教育硕士毕业论文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方法意识淡薄、研究方法单一或成为摆设、研究方法应用不科学不恰当、写作方法不符合学术研究范式等是其毕业论文方法方面的主要问题。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可以通过明确研究方法类课程教学定位、采用案例式教学和改革论文指导模式等多种途径培养教育硕士的方法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