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上海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于2009年10月20-21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此次论坛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与新中国6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侯惠勤教授为论坛做了主题报告,15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青年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  相似文献   

2.
2012年11月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杂志社、海南师范大学、琼州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在海南师范大学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海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北平、林强副校长、杜明娥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兼《马克思主义研究》主编程恩富研究员、海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明初院长、琼州学院党委书记韦勇、《马克思主义研究》副主编汪世锦与全国二十多所高校的八十多位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者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3.
2007年5月19—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举行,来自全国70多所高校、  相似文献   

4.
2007年11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承办的"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冷溶,艾思奇  相似文献   

5.
2009年10月20-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上海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在上海帅范大学顺利召开.本届论坛以"马克思主义与新中国60年"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位知名专家与青年学者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的历史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丰义理论研究与青年理论工作者的历史责任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6.
青年毛泽东向马克思主义转变的原因有:两次北京之行,使毛泽东确定了终生信仰;李大钊、陈独秀的帮助是青年毛泽东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关键;蔡和森的真诚引导使青年毛泽东明辨是非,加快了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步伐;实践中的失败,使青年毛泽东抛弃一切幻想,坚定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毛泽东向马克思主义转变的特点:迅速性、坚定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7.
2007年5月20~21日,以“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在成都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者160余人围绕论坛主题,从以下各方面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并达成了许多共识。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研院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部、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近日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相似文献   

9.
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早在1984年邓小平就对日本朋友讲:"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1](P63-64)要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深入地探索和正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持编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第一批成果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靳辉明教授所著的《马克思主义原  相似文献   

10.
《思想教育研究》2013,(11):102-103
2013年7月9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北京举办了“《问道——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下简称《问道》)出版座谈会”。会议围绕如何坚持中国道路、引领社会思潮和怎样进一步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来自教育部、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座谈会主要讨论了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清晰把握首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现实状况,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会科学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人格魅力探究课题组在前期文献研究、个案访谈和座谈会的基础上,从2008年10月到2009年2月对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就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基本要素,即理想信念、道德品质、人文修养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4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4):F0002-F0002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成立于2005年12月26日。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现下设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研究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部五个研究部;五个研究部共下设十八个研究室。“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隶属于“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同时依托该研究室被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1月21-22日,由中国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会和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三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论坛在河海大学顺利召开.此次论坛主题为"新中国意识形态建设60年",来自北京、上海、河南、河北、江苏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近80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侯惠勤教授在大会上作主题报告.  相似文献   

14.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青年的培养和教育决定着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当代青年的成长发展具有自信、开放、包容、多元、易变等特点,乐于接受新事物,但也易于被各种思想所影响,这使得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青年中的话语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挑战,需要加大对当代青年身心成长规律的研究,善用科学技术手段,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宣传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巩固和发展青年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需要和最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之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特殊地位和特殊性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不仅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范式,也是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中国古近代经济学在内的整个当代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公共范式。  相似文献   

16.
张宇 《教学与研究》2002,3(11):16-21
只有唯物史观才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硬核”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流派相区别的根本标志。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 ,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或方法论又是通过以下三个层次的方法论原则和理论特征表现出来的 ,即 :一般的方法论或基本原理、特殊的方法论或特殊的原理、个别的方法论或个别原理。上述三个层次的方法或原理组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体现着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方法 ,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本质和精髓 ,并作为一个整体 ,作为一种范式 ,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其他的经济学流派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7.
全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2009年4月在苏州大学召开.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维凡,江苏省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国强,苏州大学党委书记王卓君,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靳辉明等出席了会议.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展开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使之为广大青年所接受和信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从"马克思主义青年化"这一角度出发,探讨当前我国实现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必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为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引领应用经济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命力和科学价值,不仅对社会经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深陷"学术殖民"的应用经济学创新具有引领导向价值.如何实现用现代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引领应用经济学创新?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基本的思路是明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一个包括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层次的科学体系,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的元理论,认清不同的应用经济学科的性质、对象和任务,梳理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元理论与应用经济学的耦合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接点,进而确立各应用经济学逻辑展开的路径,构建应用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月12日,由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主办的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论坛第四次研讨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两位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靳辉明研究员、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教授。以及来自全国高校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