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五代十国时期,作为吴越国北方重镇之一的湖州,担负起了保卫杭州的大西北的重要任务。从湖州的地理、历史和历次战争中湖州的作用以及其他非军事方面来看,湖州在吴越国国防中具有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2.
五代十国时期是乱世社会,但乱中有治。地处东南一隅的吴越国,虽是一个小国、弱国,但在乱世中却保持了较长时间的稳定。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客观原因;钱氏抓住历史付予的偏霸的机遇,对外处理好与中原王朝及邻国的关系,对内发展经济、保境安民是主观原因。钱氏立国近百年,对江浙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自李唐王朝于天祐四年(907年)为后梁所取代,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的50余年,是我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这是大动荡,大分裂时期,中原是如此,丝绸之路沿线也是如此,各城镇自有政权,俨如一国,互不相统。但是,这并未影响丝绸之路的畅通,甘州回鹘为丝绸之路畅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据甘州回鹘和中原的交往,勾勒出五代时期中西交通的概貌。  相似文献   

4.
五代十国时,南唐是南方割据诸国中最强盛,而蜀之国力仅次于南唐。它们与中原对峙,窥伺中原,防范中原,具牢固的“战略伙伴”关系。这样的依存关系,对两国间的外交活动、化交流、商贸往来等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而对花间词的传播及南唐词对花间词的接受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课本第138页《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中的“南诏”政权在第140页中的《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中变为“大理”政权,说明:一、南诏政权一直存在到五代十国前期;二、大理政权是由南诏政权直接过渡的。然而,这两点都是错误的。《辞海》对段思平的介绍中有“唐昭宗天夏二年(公元902年),贵族郑买嗣灭南诏。其后,历经大长和国(902~928)、大天兴国(928~929)和大义宁国(929~937)。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原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灭大义宁国,建大理国。”五代十国存在时间为907年到979年,故建议将《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中的南诏改为“大长和(大天兴、大义…  相似文献   

6.
公元960年,五代后周将领赵匡胤利用兵变建立宋朝,随后统一中原江南,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此后宋朝建都开封,存在了168年。1127年金国入侵,宋徽宗、钦宗被俘,朝廷倾覆。之后宋徽宗第9子赵构即宋帝位,率政权南迁,以临安(即现杭州)为都,又存在了152年。后世学术界将  相似文献   

7.
木乃伊皇帝     
王赏 《良师》2010,(7):26-26
公元927年,25岁的耶律德光成为辽国的第二代皇帝,当时,中原地区正是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民不聊生。耶律德光养精蓄锐,一心梦想要吞并中原。  相似文献   

8.
柔情     
五代十国有个人叫钱镠,史载"权勇有谋,性任侠,以解仇报怨为事",钱镠年轻时是个混混,市井流氓,可是善结交,并且豪侠狠勇,居然在乱世中抢得一片江山,做了吴越国的君主。这个吴越国君,曾命三千铁弩射回钱塘江潮,诗僧贯休赞道:"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相似文献   

9.
五代十国是晚唐乱世的延续和扩大。从朱温篡唐(907年)到宋太祖的弟弟赵匡义灭北汉(979年),总共才73年。一般读中国历史的人,读到所谓五代十国,因国家林立,政权更迭频繁,头绪烦乱,无不感到头痛。人教社《中国古代史》(选修)把五代十国一节作为自读教材,教师课上对它或语焉不详,几句话带过;或索性不讲,学生自己课下阅读。  相似文献   

10.
公元927年,25岁的耶律德光成为辽国的第二代皇帝,当时,中原地区正是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民不聊生.耶律德光养精蓄锐,一心梦想要吞并中原.  相似文献   

11.
五代十国的前后蜀时期(前蜀,907—925年;后蜀,934—965年),东、西两川的战争较少(与中原相比),人民基本上安居乐业。尽管两蜀的封建统治阶级广征赋税,但比中原一带轻,蜀地人民的生活无疑要好得多。因此,蜀中的消闲阶级便能优哉游哉地过日子。韦庄词说:“春晚,风暖,锦城花满。狂杀游人。玉鞭金勒,寻胜驰骤轻尘,惜良辰。”词中表现的是:成都城  相似文献   

12.
杭州烟霞洞罗汉造像是五代吴越国罗汉造像的典型代表.2021年,浙江省博物馆历史文物部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钱江管理处在烟霞洞新发现了9处五代吴越国时期的罗汉造像题记.题记显示烟霞洞罗汉造像群开凿于吴越广顺三年(953)左右.十八罗汉,是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十八罗汉造像,表明烟霞洞造像与《法住记》的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3.
隋唐五代是前后相续的几个不同的朝代,在这几个朝代中,隋代是在魏晋南北朝长期战乱分裂之后建立起来的一个统一王朝,但它却只存活了38年(581—618)时间。五代又称五代十国,是在大唐王朝灭亡后天下陷入混乱状态下建立起来的几个割据分裂的短命王朝:在中原,先后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走马灯似地转换更替;在南方,还有吴、南唐、吴  相似文献   

14.
作为亡国之君,李煜的悲剧是个人的,也是时代的。李煜出生的年代,正值中原动荡、群雄并起的混乱时期,曾经无比辉煌的大唐帝国随着一个无赖军阀朱温的篡夺而最终寿终正寝,五代十国的帷幕就此徐徐拉开。当梁、唐、晋、汉、周在中原如走马灯般你方唱罢我  相似文献   

15.
一 后周太祖郭威——时代造就的英雄。 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黄巢起义军的叛徒朱温,夺取了唐朝的政权,成为当时黄河流域的统治者。此后,各地群雄纷起,在短短的五十三年间,中原更换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经历了八姓十三君。围绕中原五代王朝,四周还有十个封建割据的政权,史称“五代十国”时期。 后周,是唐末大动乱以来,逐步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而后周太祖郭威,正是这个转折契机的推动者。郭威,字文仲,“邢州尧山人也”。唐天祐元年甲子岁(公元904年)七月二十八日,生于破落的官僚家庭,“父简,事晋(应为后梁时的李晋政权)为顺州刺史。刘仁恭攻破顺州,简见杀,子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①。  相似文献   

16.
试论辽代的双轨行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代北、南分制,契丹人与汉人“因俗而制”,“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是辽代统治的一大特色。本文试就辽代北、南分制的双轨行政制度略加阐述。 一、双轨制度是历史的产物 1.汉文化对契丹的冲击和影响 正当中原处于五代十国分裂割据之际,契丹族在北方草原上日渐兴盛。公元916年(神州元年),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从此称雄北国,威震四方,形成“东至于海,西至金沙,暨于流沙,北至(?)河,南至白沟”的大辽帝国,同后来的中原北宋王朝相抗衡,历时二百余年。  相似文献   

17.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编撰的一部文言志人笔记小说集,所记者大多为上层人物(主要是士大夫的言行),较直接地记录了当时的口语。 潮汕方言的形成,受中原古音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几次大规模的移民,其中晋、南北朝时期的移民不少。晋太康年间,中原地区发生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接着又是长达百年之久的“五胡乱华”和五代十国的战乱。晋朝的一些大家贵族、中原地区一些  相似文献   

18.
‘五代十国’顾名思義是个‘荒荒離亂’的局面。這局面的形成,是唐末農民起義被镇压后藩镇軍閥勢力(?)大的結果。‘五代十国’中最先起来的是吴,最后滅亡的是北汉。長的不過七十一年(吴越),短的仅三年(后汉)。五代除后唐都洛陽外,其它都在开封,相继統治着黄河流域的地區,而以后唐疆域为最大。所谓十國者(其实不止十个),前、後蜀有今四川全部及陝西、甘肃  相似文献   

19.
自公元九○七年朱全忠废唐建梁(史称后梁),至公元九六○年赵匡胤陈桥兵变,代周(史称后周)建宋,这段时间,历史上称为“五代”。与此同时,南北各地又曾先后出现一批割据政权,史称“十国”。所以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称为“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动荡的年代,政治上是分裂割据的局面,也是中国社会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进一步南移的重要时期。刻板刊印经籍则是这一时期雕版印书史上的一桩大事。  相似文献   

20.
鹭焱 《初中生》2007,(17):14-15
李煜(937~978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最后一位国主,史称李后主.他天资聪颖,好读书,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而且诗、词、文皆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