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一些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撤进了一些农村小学。有些孩子要到较远的学校上学。由于离校远、父母外出打工无人照料等原因,许多小学生成了寄宿生。这些孩子乍离开父母,在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多不适应,主要表现有:  相似文献   

2.
包军 《中小学管理》2003,(12):41-42
近些年来,我地有一大批农民常年在外打工或做生意,把孩子撇在家里,让孩子的祖父母或亲戚照料。上学期,我校120多名学生中,“留守孩子”占了有四五成。为确保这些“留守孩子”能够在校内外正常地学习和生活,我们采取了一些相应的管理措施。1.摸清底数,建立“留守孩子”档案每学期初,我们都要召开全体教师大会,要求教师高度重视“留守孩子”的情况,在摸清底数的同时,全面了解“留守孩子”现有家庭成员状况、经济状况、父母去向以及其他相关情况,以此为基础,建立各年级“留守孩子”档案。2.坚持经常性的家访工作农村小学教育尤其需要家长的密切…  相似文献   

3.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们厌学混学,综合素质差,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成为一个难题。为了让学生喜欢语文,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施多元化评价,从而实现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寄宿小学生由于长期间断性地与父母分离,其社会化发展主要是在寄宿学校内完成,呈现出片面化发展特征。实证调查表明,寄宿生与学校教师关系较非寄宿生亲密;"想家"是寄宿小学生寄宿期间遇到的最大困难和最强烈的感受;在对寄宿生活的适应上,消极性适应行为多于积极性适应行为;"大照顾小"的寄宿模式使得高年级段寄宿生扮演着"替代妈妈"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校外寄宿生是指那些与学校距离比较远,不能实现走读,但是学校又不具备住宿条件而需要在校外寄宿的学生。这些学生离开家,又不能完全纳入学校的管理中,他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比普通学生要多,更应该得到关注和帮助。而要让校外寄宿生适应寄宿生活,并能处理好生活和学习的关系,就必须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让他们能独自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6.
这些年,笔者所带的班级的学生越来越多出现留守儿童。这些学生要么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要么是父亲或母亲在外地工作,父母为了减轻工作、生活压力只能将孩子留在家中,由单亲家长或孩子祖辈,甚至是辅导教师代行监护。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笔者认为他们平时的学习习惯导致他们对学习态度的不端正,要想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就必须要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农村寄宿制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寄宿生与非寄宿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调查了150名寄宿制初中生和非寄宿制初中生50人,比较寄宿生与非寄宿生心理健康差异;结果:寄宿生各项得分均略高于非寄宿生,其中在“人际关系紧张敏感”程度上,寄宿生明显高于非寄宿生;在“敌对”程度上,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其中“适应不良”和“人际关系紧张敏感”两个因子上,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强迫”因子上,单亲家庭学生明显高于非单亲家庭学生。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在农村小学任教多年的教师。现在农村学生父母外出务工的也越来越多,造成在家的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伴随这一现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他们无论是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是平时的行为习惯,甚至于家庭教育,都比父母在身边的孩子要差的多。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在农村小学任教多年的教师。现在农村学生父母外出务工的也越来越多,造成在家的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伴随这一现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他们无论是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是平时的行为习惯,甚至于家庭教育,都比父母在身边的孩子要差的多。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大量青壮年农民离开家乡外出寻找工作。父母出门在外,这些学生靠谁来管理呢?据调查,有三分之二寄托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亲属处。没有了父母的督促,这些学生往往对学习不在乎,这无疑给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出了一道新课题。班主任应如何来管理好班级中的这一类学生呢?   一、首先当好“父母”的角色   诚然,每个学生都需要老师的爱,而离开父母的孩子更需要,因为他们生活上的压力一般要比其他学生大。因此,作为班主任,除了在学习上关心和帮助他们之外,更应从生活上帮助和爱护他们。如当天气有较大变化时…  相似文献   

11.
王燕平 《甘肃教育》2014,(10):24-24
正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儿童最好的教师,他们给予孩子的教育比所有学校教育加起来还要多。"由此可知,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甚至是终身教师,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1.家长素质较低者偏多,家庭缺乏教育氛围。农村家庭中的家长学历普遍较低,所受的教育较  相似文献   

12.
有学者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因为他们时刻承受着来自父母、同学甚至社会的压力,所以他们更希望得到教师的信任和爱。  相似文献   

13.
龚红梅 《考试周刊》2012,(11):190-190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生活富裕了,可孩子比原来少了,县城小学的学生大部分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大多养尊处优,任性娇气;小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打工,他们不缺零花钱,缺乏的是父母的关爱和陪伴,还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孤儿,部分学生性格孤僻。要管好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的重担就落在了学校和班主任肩上。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由于农村中小学生源急剧减少,大量农村学校撤并,取而代之的是寄宿制中小学,七八岁的孩子就开始寄宿生活。他们在生活上尚且不能自理,心里的苦恼又向谁诉说呢?城市里的家长忙于工作,于是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托管班,有些父母把孩子送进托管班里就认为自己没有责任了。我不禁想,难道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不需要家长的榜样示范和陪伴吗?我少年时代就读的初中离家较远,12岁的我成了一名寄宿生。不可否认,  相似文献   

15.
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来说,将会影响他们一生。特别是对于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小学是他们启蒙的阶段,而处在农村生活的学生因为父母经常不在身边,能够正式对他们进行日常行为习惯教育的只有教师。本文立足农村小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浅谈农村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研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的农村小学,学校的办学条件不够,教学方式落后,对英语这门学科也不够重视;同时,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缺乏英语家庭教育和英语交际的语言环境。再次,孩子的性格内向,比城里的孩子更显得胆小拘谨,不善言谈,不敢用英语与别人交流,孩子的学习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面对这些孩子,我们要给他们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让他们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想方设法用激励性评价去激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用心学习,克服困难;用激励性评价打造充满活力的精彩英语课堂,帮助学生重获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展现自己的才能。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父母对其教育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其在校与同学相处时,大多以自己为核心,当产生矛盾时互不谦让,处事中受不了委屈;在家里父母工作忙,孩子们大部分时间跟着老人,而老人在孩子教育上的理念多是生活上无忧、身体上无病,隔代的溺爱更使得孩子目无尊长,这些现象无不说明孩子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如何培养小学生"和谐"价值观,就需每位教师从多方面、多途径解决,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8.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父母文化水平不高等因素,使得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现状仍然不太理想,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广大教育者认识到这一点,并进行积极的研究和讨论,为农村地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9.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相互沟通的桥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孩子从出生第一天起,直到长大成人,都在受着家庭的各种影响,可以说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因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而农村小学家庭教育薄弱,缺乏教育知识与教育理论的学习,能承担家庭教师这一责任的家长实在太少。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难管教,但不愿去与学校联系,形成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学生在家不服父母管教,家长显得束手无策,在校顶撞老师,家长轻信一面之词来校闹事,既损坏了学校的声誉,又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程小芳 《中华家教》2012,(11):12-13
德国父母在自己如何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的影响,以及对如何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等方面都非常重视。他们坚信,家庭在孩子的成才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你并非一定要得第一"德国父母很关心孩子的成绩,但是他们不希望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他们不会把分数看得比孩子、比实力更重要。从另一方面说,德国人比较注重从情感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