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进行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的国家之一,但由于顶层设计、分享意识、非遗标准化研究、专项资金支持等方面的缺失,制约了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的发展.陕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着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现阶段,陕西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应从提高认识,增强危机感,大力建设发展数字博物馆、数字景区、特色数据库和数字地方文献长廊等方面入手,以提高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2.
京剧、书法、中医针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见证,是世界级的文化艺术瑰宝。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对传统民族文化带来了冲击和变革,如何科学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效思路和方法。根据民族文化的信息特性,采用数字信息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采集、储存、处理、展示及传播,通过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换、修复和再现,还原为共享和可再生的数字文化形态,以达到保护与传承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增强现实技术是一项发展应用潜力巨大的新兴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发展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是重要的应用技术。本文研究了增强现实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现状,探讨了增强现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初步的应用思路。本文对增强现实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尝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开发与保护工作提出指导性建议,促进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刻予一个民族的印记,彰显着民族精神和文化多样性。在数字经济时代下,我国文化生态环境遭受着巨大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巨大挑战。具体表现在行政法保护的立法缺乏规划性,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缺乏实施细则([1]),行政法保护机制不健全。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应在规划立法、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完善行政法保护机制等方面做出努力,以此来推动我国依法治国和文化强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16,(2):10-13
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拓展了非遗保护的途径。从数字化采集、数字化呈现、数字化传承和数字化传播四个方面探讨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泥鼓舞数字信息技术应用与实践,丰富与创新了非遗的保护方式和传播路径,促进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泥鼓舞的有效保护与传播。  相似文献   

6.
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年来,自然因素的影响、人为破坏严重、过度旅游以及文化遗产保护措施不力等多种因素造成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遭受了各种各样的损坏,同时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凸显出来。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世界文化遗产信息的数字化日渐成为可行而十分有效的保护方法,其中数字文化遗产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为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手段。依托信息技术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纽带,综合了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网络技术、立体显示技术以及仿真技术等多种技术,通过对文化遗产的高精度测量、三维重建与建立数据库,为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修复以及虚拟旅游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平台,有效缓解文化旅游中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增大文化资源受众面,为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提供高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文化遗产的保护(一)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谓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是指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管理与保护,防止其受到破坏,使其的价值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8.
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具有可以创新非遗项目传承人制度、创新非遗文化传播途径和实现非遗资源的整合利用等价值;目前荆州非遗数字化保护面临传承危机、受众危机和保存危机等问题;荆州要通过建立并完善非遗资源库、构建非遗数字化博物馆、形成立体化数字传播渠道等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技术在“广昌孟戏”保护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文化遗产保护范围的扩大,我们发现传统的技术保护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存在着许多缺陷。本文以江西客住县广昌县的“孟戏”为例,提出了将先进的数字技术运用于文化遗产保护之中的新思路,并介绍了具体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活态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顺利实施的关键。"活态保护"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间三个部分组成一个动态的文化场,在这个场中进行着疏通传承渠道、存留文化空间和延续文化时间的工作,以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活态保护"具有的再创造性的确认、核心价值的确立和当代文化建设系统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三个关键点。"活态保护"必须贯穿回归生活文化,表达个性特征,突出多样性,展示创造力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文化遗产保护涉及人类的所有文化遗产的保护,正确理解保护的内涵,处理好保护与保全、保真、发扬的关系。摄影、摄像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具有巨大优势。用镜头保护文化遗产,要尊重文化遗产的事实性,客观真实地记录文化遗产;主题突出,塑造精神,重视文化遗产的全面性;巧用技术,产生共鸣,强化人们的保护意识,促进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2.
近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全国上下的一个热门话题。因国家政治权利的参与和民间力量的积极推动,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着重从文化主权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丁作中的政治、经济因素三个方面展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十分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温州拥有十分丰富而优秀的文化遗产,但受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影响,大量文化遗产在城市化面前让步而受损,众多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濒危状态,文化遗产传承后继乏人现象极为突出,正面·陆着自然和人为损毁的双重劫难。根据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并结合温州实际情况,应充分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意义,形成全社会重视文化遗产的浓烈氛围,着力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走适度旅游开发和产业化之路,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如何持续有效地保护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可参考的经验和形式,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寻找、摸索、革新,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新路。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原则,完善保护机制、建立保护体系、制定保护措施、合理有效利地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使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得以存活、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法国文化遗产保护高等教育的形成和发展,并以巴黎第一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修复部、艺术品修复培训学院为例剖析了文化遗产保护学校教育的层次、学制和内容,分析了文化遗产保护高等教育的特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维系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社会和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特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共存关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以保护促利用,以利用促保护。  相似文献   

17.
全文在对温州畲族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八条对策,即转变观念、加强人才培养、加强理论研究工作、地方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宏观管理、建立温州畲族文化遗产博物馆、通过宣传教育来保护和传承温州畲族文化遗产、温州畲族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强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防止对水下文化遗产日益频繁的商业开发和严重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大会正式通过了《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这是世界范围内通过的第一个关于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国际性公约,对于保护水下文化遗产无疑具有重要促进意义。《公约》对水下文化遗产做出了明确和科学的界定,创设了水下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机制以及多样化的争端解决机制,为规范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科学全面的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19.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4年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逐步得以建立和完善。文章在全面梳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发展进程的基础上,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形成适合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升中央与地方紧密联动的政策执行力等七个方面总结了现有政策的成绩,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从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管理的政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管理政策、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项目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和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着文保意识淡漠、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建矛盾突出,以及文保技术力量与人员不足等问题,有效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必须在全社会树立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观。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观,涵盖对传统文化遗产的发掘与研究、宣传与教育、修复与保护、利用与传承等诸多方面,它们互相影响,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