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谢冬秀 《学苑教育》2012,(19):48-48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利用信息技术来展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展现的教学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这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通过他们的有效教学来形成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呢?我认为必须倡导数学教学内容的生活性、方法的灵活性、设计的趣味性、评价的多样性和手段的新颖性.  相似文献   

3.
声音     
<正>教师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如何设计利于学生学习的课件?如何科学地呈现教学内容?如何设计核心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走向深入,?如何精选练习巩固知识?如果从"认知负荷"的角度来审视,这些看似平常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去重新认识了。看了专题"认知负荷:数学教学中亟待关注的理论"(2015年第11期),我茅塞顿开,很受启发。它提醒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时时关注学生的"认知负荷",牢牢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59):100-10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如今,人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与初中数学教学完美整合。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学生主要通过眼睛和耳朵来接收知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丰富了教学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学习数学知识,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进而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正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必须依靠黑板和粉笔将逐一相关知识板书,讲解起来非常吃力,而且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容易将课堂教学陷入一片枯燥、沉闷的状态.而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带来的形象图文、优美音乐、直观逻辑和行动推理,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变得更为直观、形象和简易,这无疑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度,还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6.
要想让初中数学教学真正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之下进行,很关键的一点是要找到能够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教学途径.相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单元主题教学更强调从单元的角度去把握教学内容,去确定教学思路.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梳理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关注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单元主题教学的教学视野更加开阔,相应地也就更加具有教学深度,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经历更为丰富的知识建构过程,自然也就能够让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充分的培养.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单元主题教学,可以让学生围绕一个学习主题建构更为宽泛的认知体系;初中数学单元主题教学能让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把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机整合在一起,让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来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8.
学生学习数学,实际上是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来建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但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生偏差,所以教材中的知识结构并不一定是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来处理教材和重组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的迁移.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应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策略,找到整合的切入点,并结合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展开,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步入了教学的舞台,给小学数学课堂灌入了崭新的活力。信息技术这一新型科技的应用,数学教师开展教学变得更加便利,教学环境更加真实,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但由于教育设备配置问题及教师自身素质的限制,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还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素质、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深度融合和创新,让数学教学环境“可视化”,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打造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11.
高效数学教学行为与低效教学行为相比较应该凸显科学性、智慧性与艺术性等特征.其中,科学性是指数学教师在教心、导学与发挥数学的教育性方面更具有合理性,即能够恰当确定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与难点,在数学认知方面重视促进学生的深刻理解与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在非认知方面促进激发学生的数学求知欲与求识欲,在元认知方面给予学生必要的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恰到好处发挥数学的教育性,让学生适时沐浴数学精神、思想与方法,获得理性的数学思维的教育.智慧性是指在选择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具有智慧,在调控教学节奏方面也显现着教学的智慧.艺术性是指在教学、形体与板书语言方面以及管理方面显现着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必须依靠黑板和粉笔将逐一相关知识板书,讲解起来非常吃力,而且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容易将课堂教学陷入一片枯燥、沉闷的状态.而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带来的形象图文、优美音乐、直观逻辑和行动推理,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变得更为直观、形象和简易,这无疑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度,还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已成为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应用于教学,而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的认知工具,以期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对于深化学科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积极意义1.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的教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如利用视频资料、音像资料、文本资料与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整合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子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凸现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成了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的课题。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不是在于教数学,而是在于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学生要牢固的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表现出来,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一、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价值学习数学最关键的还是要对数学产生兴趣,而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原因有很多,比如教学内容的抽象性,教学手段的单一性,与实际生活缺乏联系等等.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决不是自然发生的,也不是靠教师下达思维指令就能持续发展的.那么,究意怎样才能促使学生数学思维不断向前发展呢?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合理变换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新的认知需求,使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水平产生冲突,通过认知冲突来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从而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本文就从四个教学案例出发,通过合理变换数学问题情境,以此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从而达到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要想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学习数学,让数学还原于生活。如何才能更为有效地使学生认知数学、感悟数学、学到数学,继而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形式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8.
王小义 《成才之路》2011,(24):20-20
一、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 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数学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那么,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一、信息技术,给孩子一份学习数学的热情要让孩子去学好某个学科、学好某个技能、做好某件事的时候,不妨先着手培养一下孩子在这方面的兴趣.有了兴趣,孩子就有了学好它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有着积极的影响。它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教育思维,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优化了课堂教学,降低了教学难度,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数学思维,整合信息技术,对现代化的数学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使得教学更加具体、直观,从而充实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