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而产生的,但重力并不是万有引力。由于地球在自转,地球表面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时需要向心力。这个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一个分力提供的,另一个分力就是物体的重力。(1)物体在赤道上时,重力和万有引力方  相似文献   

2.
地球与其表面上的物体存在着万有引力,由于地球的自转,根据力的作用效果,万有引力可分解为一个垂直于地轴使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对支持面有压力(或对悬挂物有拉力)作用的重力.也就是说重力并非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严格地讲重力只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重力与万有引力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一、在惯性参照系中 ,物体所受的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高中教材力学部分讨论地球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变化问题时 ,先探讨重力的来源 .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 ,质量为 m的物体在地球表面上受到地球的引力为 F=Gm MR2 ,式中 M表示地球质量 .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 ,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随着地球的自转而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 ,这就需要向心力 ,这个向心力的方向是垂直指向地轴的 ,它的大小为 f=mrω2 .式中 r是物体距地轴的距离 ,ω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这个向心力只能来自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F,它是引力 F的一个分力 ,引力 F的另一个分力是物体所受的重力 mg.因此 ,重力mg是物体 m所受的万有引力 F的一个分力 .如图 1所示 .   图 1物体所受的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图 2 重力为万有引力与离心惯性力的合力上述讨论是选择以地心为原点 ,坐标轴指向恒星的地心——恒星坐标系 ,这是比地球惯性系更精确的惯性参照系 .大量的观察和实验表明 ,研究地球表面附近的许多现象 ,在相当高的实验精度内 ,可近似地认为地球是惯性系 ,但在探讨物体的重力和万有引力关系问题时 ,由于地球自转 ,地球并不是精...  相似文献   

4.
关于重力的来源,绝大部分资料上均说成: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但重力并不能等同于万有引力.重力和万有引力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这要从地球的自转谈起.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而绕相对应的地轴做圆周运动,如图1,质量为m的物体绕O′点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万有引力F的一个分力充当自转所需的向心力F_1.另一分力就是重力F_2.θ  相似文献   

5.
一、对G(Mm)/(R^2)=mg的讨论 地球表面的物体所受的重力mg是地球对物体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外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一起匀速转动所需的向心力,因此,物体的重力一般不等于万有引力.处在地球两极上的物体,不随地球自转,不需向心力,因此处在地球两极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地球上其它地方的物体随地球一起运动都需向心力,因此万有引力都大于重力.  相似文献   

6.
赵春然 《物理教师》2003,24(10):41-42
众所周知,地球附近物体所受的重力源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但由于地球存在自转,故地球上一切物体都随着地球的自转而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这就需要向心力,它是由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提供,如图1所示,引力F的另一个分力才是物体的重力.这就是为什么说同一个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方所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并不就是地球的引力,因而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另一个分力的大小才等于重力.那么重力G与万有引力F的大小和方向到  相似文献   

8.
1.自转模型:F引≥F向,r≤R 在自转天体表面上相对天体静止的物体,以天体自转轴七某一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它的圆轨迹依附在天体表面上,角速度等于天体自转角速度.在天体表面上不同位置的物体,轨道半径不同,所需的向心力不同.向心力由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提供,另一个分力为重力.  相似文献   

9.
1 重力、万有引力、向心力的联系与区别1.1 地球表面上物体的三力关系图 1假设地球是一个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 ,其质量为M,半径为 R,地球表面上的物体质量为 m,所处纬度为θ,如图 1所示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 F引 =G(Mm/R2 ) ,方向如图 1所示 .由于 m物体随地球一起以 ω 角度自转 ,地球必须提供一个使物体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F向 =mω2 r(r=Rcosθ) ,方向指向 O′,F向 由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提供 ,所以 F向 是 F引 的一个分力 .根据合力和分力的关系可知 F引 除分解成 F向 以外 ,另一个分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重力 G,三力关系如图 1…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物理的知识体系中,大家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是物体和地球之间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当忽略地球的自转效应时,物体所受重力应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但是,在计算处在地球中心的物体所受地球的万有引力时,常常会出现对万有引力定律的错误理解.例如,有人认为地球对处在地球中心的物体的万有引力应该为无穷大,因为地球质量中心(地心)和处在地球中心的物体间的距离r→0,由万有引力定律可知,F=GMmr2,则F→∞.产生上述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对中学物理教材中所表述的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没…  相似文献   

11.
1.考虑自转与不考虑自转 因地球自转,地球上的物体也会随着一起绕地轴做圆周运动,这时物体受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和地面的支持力作用,可以将万有引力分解为两个分力: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GMmR2=mg的分析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对它的引力的一个分力,而另一分力则提供了物体随地球一起自转所需的向心力.一般情况下,重力大小与引力大小是不相等的.物体处在地球两极时,不随地球自转,此处的重力加速度值最大.物体处在地球上其他位置时,因随地球一起自转时需要向心力,因此物体所受的引力都比其重力大.在赤道上的物体,因其转动半径最大,故所需的向心力最大,此处重力加速度值最小.物体受的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实际差别很小,在一般的讨论和计算中,都近似地认为二者的大小是相等的,即GMmR2=mg.二、关于GMmR2=mg的应用例…  相似文献   

13.
万有引力是重力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万有引力的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都会向学生强调,重力是由万有引力产生的,但重力并不等于万有引力.原因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随地球自转时需要向心力.万有引力按力的作用效果可分解为两部分:提供物体随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向和物体的所受重力G.  相似文献   

14.
万有引力是重力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万有引力的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都会向学生强调,重力是由万有引力产生的,但重力并不等于万有引力。原因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随地球自转时需要向心力。如图1所示,万有引力按力的作用效果可分解为两部分:提供物体随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向和物体的所受重力G。  相似文献   

15.
陈西子 《考试周刊》2011,(66):167-167
位于地球表面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一个实际上并不真实地存在着的力。因为它既可看做是地球对该物体的万有引力的分量。也可看做是地球对该物体的万有引力与该物体在克服伴随地球自转而作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具有的离心力二者的合力。所以,从根本属性上讲.重力不是像弹力、摩擦力那样。是一种具有特定施力者与受力者的力,而是像维持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一样.是根据作用效果来命名的力.它只是一种由实际存在的力派生出来的假想力。  相似文献   

16.
黄金代换公式GAd=gr^2是在万有引力等于重力时导出,所以应用黄金代换公式足有条件的. 1.物体在地面上 (1)当地面上的物体位于地球两极和赤道之间某一纬度上时,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F可以分解成物体所受的重力mg和随地球自转做圆周运动(半径为Rt)所需要的向心力F1,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地球与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产生的,而物体随地球绕地轴转动需要的向心力,也是由地球与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的,那么,若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加快,物体所受的重力会不会变化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探讨重力与万有引力之间的具体关系,下面具体讨论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是中学物理的主干知识点,可是中学生往往对万有引力与重力关系中的一些问题感到困惑。本文采用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知识,即在惯性参考系和非惯性参考系中对万有引力与重力关系做了仔细分析和深入讨论。把地球当作惯性参考系时,重力为万有引力的分力,向心力只占万有引力的很小一部分。重力和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加,在南北两极最大,在赤道上最小。重力的竖直方向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它不是垂直于与地面相切平面的方向。地球在自转,是一个非惯性参考系,在非惯性参考系中,万有引力为重力的分力,在两种参考系中分析出的重力不变。  相似文献   

19.
概念自主学习 要点精析 1.重力与万有引力的联系(1)如图2-1-1所示为地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万有引力F引指向地心,它的分量F向垂直于地轴,给物体提供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F引另一个分量是物体的重力G.若不计自转效应,则近似地认为mg=GM地m/2R地.  相似文献   

20.
赤道上的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F万等于重力mg和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mRwo2之和,即F万=mg+mRw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