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描写语篇理解的交互模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语篇理解是一个以人类认知的关联性取向为基础的动态认知过程。语篇理解过程中,作者、语篇、读者几种因素基于认知关联性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制约平衡”,制约着语篇理解;读者的认知推理对语篇理解有突出的作用。为此,对语篇理解的描写,可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采用一种作者、语篇、读者以其相依相离的“制约平衡”制约语篇理解的交互模式。  相似文献   

2.
新闻语篇的语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境概念经历了“分类说”、“因素说”、“认知说”3个阶段逐步走向成熟。语境问题实际上是语篇与语境的关联问题,也就是如何“激活”语境而达到交际目的的问题。语篇语境是语篇与客观物理世界和主观心理世界相联系的语言因素。语篇语境因素包括时间、空间、角色等,可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语境度是语篇中语境因素与小句的数量比,它反映语篇同语篇外世界的联系程度。  相似文献   

3.
<正>视点这一概念源自文学领域。熊沐清教授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把语篇视点定义为"制约语篇深层结构(即语义)的一种图式,其反映人们看待对象世界的角度以及态度对象的选择与组合,从而又影响语篇表层(即形式句法)的组织"。熊沐清将语篇视点分为时空视点、观念视点、叙述视点和知觉视点。语篇视点体现着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和对学情的把握,教学中不同视点的选择和组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语篇的理解。绘本教学中的语篇视点是指教师剖析文本、  相似文献   

4.
语用预设为语篇信息流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语用理据,在语篇中被广泛运用.作者从认知层面通过分析语用预设的特征“动态性”、“主观性”和“主动性”,讨论了语用预设在语篇意义构建中的作用.作者基于“事件域认知模型”的理论框架,重点剖析了语用预设激活的三个层级、三个层级的运转方式和其对语篇意义的影响,并将其形象化地用图式表达出来,以期对语篇意义的构建作出正确分析.  相似文献   

5.
推导是语篇理解者构建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而也是构成语篇理解的基础。推导不仅仅涉及语篇信息的长时表征,也包括与连贯有关的信息短时激活,在语篇理解和信息加工系统中有其特定的制约和激发机制。连贯构建离不开推导,因而对连贯的研究不能仅局限于语篇本身,还应包含语篇产出者和理解者的心理认知过程及特点。  相似文献   

6.
汉字全息律是根据宇宙全息统一论而发展出的一种汉字学理论,旨在对汉字的全息状况加以描写。按照汉字全息律理论,汉字的发明创造是对人与自然内在节奏与信息的全方位体认,是对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能起到调节均衡宇宙的具体范围的作用,即汉字的发明是精神对物质的全息重演;在汉字的字义体系中,部分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而部分与部分之间包含着相同的信息,从而构成了汉字字义的全息递归结构,汉字意象的内在信息,能引起人的思维深层次的全息共振,激发人的知觉、想象、领悟的协调运动。  相似文献   

7.
认知隐喻理论的发展为科技语篇中词汇隐喻的存在找到了理论依据,系统功能学派提出的语法隐喻则进一步拓宽了科技语篇隐喻阐释的广度。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共同作用,词汇隐喻使科技语篇“熟悉化”,加强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或亲和”,而语法隐喻使科技语篇的过程描述精细化、准确化、严谨化。  相似文献   

8.
“There-结构”作为“存在”思维的体现形式为语篇空间建构提供了物质和认知基础,从而使语篇处在动态的认知空间建构中。对小说语篇和就职演说语篇中的“There-结构”所作对比分析表明,“存在”是语篇空间建构的基础,人类的存在思维促成语篇空间建构,这种建构体现了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即“否定—假设—预测—判断—肯定”的循环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9.
比喻性“N1的N2”定中结构的认知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1的N2”指的是两个名词(N1、N2)“的”连接从而形成比喻关系的定中结构。从认知的角度看,该比喻不用明喻、暗喻、借喻格式,而用“N1的N2”形式,一方面反映了知觉结构优势与语言的经济、简约要求及人们对语言结构类型的认识;一方面与修辞主体的创作心理和修辞客体的接受心理密切相关。此外,尽管表层结构相同,但N1为本体、N2为喻体的“N1的N2”在语例中占了绝对优势,反映了句法形式与人类认知方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连贯不仅是语篇分析的一个核心问题,而且是语篇使用者认知过程的产物。转喻是人们认知思维的反映手段之一,在语篇的生成和动态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分析言语行为转喻过程中,增/损益度、权势关系、礼貌度和选择自由度等语用参数不可或缺。将语用参数有机融入到言语行为转喻的事态场景推理模式中,分析其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有助于为语篇中的语用推理提供较为完整的认知解释方案,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逻辑学、哲学、心理学和思维科学等学科对研究思维规律的启示,尝试提出“联结律”、“组织律”、“人本律”、“变换律”和“互动律”为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语篇语用学的分析法,对歧义语篇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歧义语篇中,歧义句往往处于因果关系语境中,充任语篇中因段或果段中的一环,没有明显的表衔接的因果标记词。此外,通过与汉语其他句式的比较发现,"委婉含蓄"整个事件的过程及结果是歧义句式的知觉视点,而表达说话者的主观心理情绪则是歧义句式的观念视点。  相似文献   

13.
体裁分析是一种帮助学生对语篇进行深度阅读和探究的分析方法.教学中教师应该宏观建构特定语篇的图式,遵循学生理解语篇的认知结构,对语篇进行不同体裁交际目的的深层解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理解、分析、构建特定语篇图式,增强学生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探究、描述、分析和运用各种体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篇是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中的产物,是烙有作者个性特征的物化形式,反映着作者对特定社会生活、人际关系或客观世界等的主观认识方式。这种认识方式反映在语篇内在规定性中.即任何语篇都有向读者呈现的主题。在语篇信息处理中.处理者需根据给定的主题解释一个话语或话语的一部分。本文从主题和主题关联性制约的视角,以巴金作品《朋友》的英语译文为例,探讨其对语篇翻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樊欣 《文教资料》2008,(16):45-48
语篇连贯是语篇分析中最重要的研究时象之一.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语篇连贯的研究重点从语篇内部结构转移到了人类认知对其的影响,尤其是隐喻现象对语篇连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以<商业周刊>中的一则报道为例,试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阐释隐喻认知对该语篇连贯的解释力,揭示保证该报道整体连贯的决定性因素--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16.
义净所译《根有律》反映了唐代汉语词汇的发展,对研究汉语词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考释《根有律》中“惩息”“洒捩”等词语若干条。以求补词典释义之缺失。  相似文献   

17.
宝玉 《林区教学》2011,(6):31-32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语言是蒙古语中部方言科尔沁土语的一个分支,操此方音者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受其毗邻的镇赉方音、泰来方音和后郭尔罗斯方音的影响而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其中,元音与元音间的和谐规律尤为突出。以往,学者们对杜尔伯特方音元音和谐律的研究多显零散,不成系统,无法反映杜尔伯特方音元音和谐的一般规律。因此,全面而系统地反映杜尔伯特方音元音和谐律的一般规律,对于学习和使用蒙古语文,规范蒙古语语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语篇是特定情境下为了特定目的的语言运用,语篇目的要靠语篇手段来实现.就广告语篇而言,其目的是劝说档消费者选择所宣传的产品,而这种劝说功能要通过各种语篇手段来实现.本文主要探讨了主位结构与广告劝说功能之间的关系,通过典型实例分析了标记主位与主位推进模式两种语篇手段对广告劝说功能的实现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人类认知的有机组成部分,处于语言单位中最高层次的语篇更能反映人类的认知过程。本文以认知语篇学为理论依据,在教学实践中对建立在学生认知主体之上的英语语篇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性研究,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语篇建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关于写作规律问题 ,早在古代文论家那里已作过一些可贵的探索。但作为一个理论问题提出 ,则是 80年代初期正式有了写作学科以后的事。2 0年间 ,关于写作规律的表述 ,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 ,反映出认识的延伸和理论思维的递进。然而现有的诸多表述模式仍然有其缺陷。归纳写作规律时 ,应突出理论上的包容性 ,表述上的简明性 ,操作中的示导性。根据这一思路 ,写作规律应概括为三条 :一是意化律 ,二是序化律 ,三是形化律。“三律”概括了“意”的生成、序化和完形 ,反映了文章的动因、演进及取向 ,具有理论的涵盖性和实践的可行性。抓住意化、序化、形化 ,就等于抓住了写作的总体纲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