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强高校法制教肓,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中国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有待提升,现行的法制教育欠缺实效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法制教育目标不明确、课程流于形式、第二课堂与社会实践环节不完善、具有法学专业背景的师资相对缺乏等。构建新型的高校法制教育模式必须创新高校法制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的方式方法、师资队伍等,促进高校法制教育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法治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大学生创业教育要以法治作为重要的价值指针,保证教育全过程的合法性,培育学生的法治素养,更好地服务于未来创业可能面对的法律场景。但当前大学生创业权益缺乏制度性保障,在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上对法治的重视力度依然不够。对此,应推动创业政策向具体保障制度转变,在教育内容、活动形式以及考核体系上增补法治的维度。  相似文献   

3.
法治素养是大学生认识法律和运用法律的能力,法治素养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和基本能力.当前部分大学生法律知识匮乏,或法治信仰缺失,还有部分大学生参与法治实践活动较少,缺乏法治实践行动力.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探索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高校要...  相似文献   

4.
李积鹏  燕颖 《林区教学》2023,(12):33-36
全民普法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是培育和提升高校学生法治素养的必由之路。提升高校学生法治素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是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动力,有助于保护高校学生的合法权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高校学生违法犯罪。普法工作重形式轻内容,法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法治教育定位较为模糊,法治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等原因是导致不良现状的重要原因。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高校普法工作,充分发挥思政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构建多方参与的法治教育体系有助于培育和提升高校学生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校思政课的法治教育中仍存在教师的法律素养和教学能力薄弱、教学内容陈旧、教育模式单一、缺乏渐进性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实际问题。增强高校法治教育的教学效果需要提升教师法律素养,增强法治教育的教学能力;拓展思政课法治教育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推进思政课多元化的法治教育模式;搭建螺旋式上升的思政课法治教育架构;健全高校法治教育的实效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大学生的必修思政课,具有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作用。然而,育人者必先受教,“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法治素养,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思政课教师素养传统的“六要”的一种挑战。思政课教师不仅应守正“六要”,而且应创新“六要”,从而提出并满足“第七要”,即法治(素养)要高。尤其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精通法律知识、深谙法律本质、养成法治思维、善于运用法律,这对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校大学生创业热潮依然兴盛,但大学生创业企业生存率不高的现状同样存在。通过对大学生双创教育实施的宏观环境、创业结果的综合分析,和福建省内大学生创业现状的综合调研,结合高校双创教育模式的分析,发现高校双创教育中强化"创业生存教育"的重要性。提出通过"分段实施理实一体"的培养模式,即依据基础学习、进阶学习、项目孵化、跟踪服务的不同阶段,强化不同素养与技能,从而加强"生存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企业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法律素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不但有利于他们的成才成功,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要条件。在具体的法律素养教育中,我们应该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重点让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法律信仰,培养的内容应该贴近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关注其法律思维方式的养成。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培育其法治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要求,是推进高校依法治校的现实需求,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面对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现实困境,通过优化法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升法治课教师专业能力,强化法治实践教育,厚植校园法治文化、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多维路径,共同培育大学生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家精神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动力.高校作为创新人才培育的阵地,需要将企业家精神内化为大学生的成长基因,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创业核心素养.基于对浙江省982名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创业核心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大学生对于企业家精神的价值认同度不高,创业核心素养水平差异较大.高校创业教育要担当起传承企业家精神的时代责任,应在创业文化浸润中强化对企业家精神的价值认同,在分层分类创业教育课程中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核心素养,在"四链"融通创业支持体系下增强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意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培育创新创业型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1.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加强法治教育,大学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生力军,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是高校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尚存在一些误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法治实践教育尚需进一步拓展。为此,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应把握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这个主渠道,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思想,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大学生提供参与法治实践教育的多种途径,在真实情境中加深他们对法治知识的认识,提升大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和法治素养,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忠实信仰者、坚定捍卫者与模范践行者。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语境下的普法生力军,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肩负着法治强国的重任。将法治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不仅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进高校的需要,更是实现高校现代化治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践行依法治国发展战略的突破口。基于高校思政教育下的大学生法治文化培育,可以通过学校育人、网络辅助以及社会实践等不同路径进行创造性交融,实现培养法治素养与思政素养兼具的现代化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提升工科大学生创业素养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大学生创业素养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四个层面。高校应树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环境氛围,加强实践教学,开展创新活动,不断提升工科大学生创业素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非常需要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创新创业是当今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泉,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内容。高校要在学校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不断推动高校双创课程改革和发展,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试评价方式,提升大学生双创课程的实用性,加强学生对双创活动的参加,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其创业就业能力。本文在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双创课程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提升大学生双创课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赵艳敏 《高教论坛》2022,(10):10-12
高校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进校园的体现。高校法治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实现高校治理现代化、提升思政教育实效的重要方式。高校法治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是多元化的,可以通过渗透式融入大学课堂、感召式融入校园环境、开放式融入网宣平台建设、互动式融入思政育人全过程,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动,通过营造法治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全方位、全过程地掌握法律知识,提升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高等教育对大学生终极关怀的理论渊源。作为社会意义的大学生,必须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养成法治精神,造就法治型人格。这就需要认真剖析高校法治教育的现有状况,有效整合高校法治教育资源,大力提升法治教育的绩效。  相似文献   

17.
从国家宏观战略方针、高校教育发展需求、辅导员队伍自身建设以及大学生合法权益维护等多个角度,探讨辅导员具备法治素养的重要意义,分析辅导员法治素养不足的现实问题,提出以法律知识为基础、以法治思维为核心、以法治行为为重点的高校辅导员法治素养概念及内涵.从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打通教育培训渠道、加强监督执纪考核、增强职业认同感等方面论述辅导员法治素养提升的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8.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跟现在教育倡导的核心素养是息息相关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今后工作生活中应有的品德和能力,而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对学生开展相应的品德和法律教育,增强小学生对优良道德品质的认知和对法律的了解,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三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与核心素养相结合,核心素养在教学中也不能离开道德与法治教学教育。目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核心素养没有体现,教师不重视,就此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师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艳 《西藏教育》2023,(1):39-41+51
法治素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五大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培育学生的法治素养,有助于学生形成法治信仰,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添砖加瓦。道法课教师有义务通过加强专业知识学习,采用多样教学方法,落实铸魂育人教学目标等方式,为发展学生法治素养“备货”“增趣”“定位”,巧当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20.
徐浩 《职业技术》2006,(20):107-108
法律是法治的必须,但是,有法律并不一定有法治。不符合法治精神和原则的法律是无法实现法治的。法治需要法律的保障,也需要法律教育的支持。但是,法律教育不同于法治教育,法律教育不能代替法治教育。改进对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教育,就应该从法律教育转向法治教育,就要改变法律教育目的在于守法的片面认识,着眼法治社会建设的需要,着眼大学生承担的使命,全面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