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大学生媒介形象丑化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全国各大新闻网站以及主要报纸在2006年11月份以"女大学生"为标题的新闻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并证实:媒介倾向于选择女大学生负面新闻,造成负面报道数量过多,丑化了女大学生媒介形象;不同媒介对女大学生负面新闻的反复炒作,有意或无意的造成了女大学生负面新闻在时空上产生共鸣效果、累积效果和遍在效果,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媒介形象丑化。文章同时指出成立大学生舆情研究机构,构建媒介报道协调机制,实施女大学生形象重塑工程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
陈郁 《教育》2013,(17):57
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大学生职业形象》一书详细阐述了职业形象和职场礼仪的概念与分类,拥有职业形象和职场礼仪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大学生塑造职业形象和礼仪的作用,并分别为男、女大学生的职业形象塑造各自提供了9种范例,还阐述了办公礼  相似文献   

3.
舞蹈是运用躯干、四肢和表情作为主要语言形式形象地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并进行人物塑造的艺术样式.这种以"动态性"为特点的语言形式反映具有更高的难度和更复杂的要求.因此探讨舞蹈语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舞蹈语言的逻辑性、情感性和独特性是舞蹈形象塑造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称谓语是一种社会化的语言符号。本文以南开大学在校大学生校园称谓语的使用为个例,运用社会语言学问卷调查以及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校园称谓语的使用特征。年龄、性别、交际双方的关系等均能影响称谓语的使用。相比于男生,女生更倾向于使用具有感情色彩的称谓。根据交际对象的不同,大学生也会使用不同的礼貌策略和交际策略。大学生校园称谓语反映了语言背后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女大学生位于女性群体的较高层次上,是女性群体中最活跃的一部分,他们有较高的知识修养,有强烈的主体意识,追求事业的成功;但同时她们又受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以及习惯势力的束缚,背负着"男尊女卑"的沉重包袱。女大学生如何来塑造自己的个人形象,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已经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女性再现的议题广受关注。一直以来,在媒体上女性都是以弱势姿态出现,通常被再现为以身体吸引人的审美对象或者是从事家庭活动的形象。女大学生作为女性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于女大学生的再现中也存在着很多扭曲的反映。结合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以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女大学生的扭曲再现的原因。并探讨如何改变这种对于女大学生的扭曲再现。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诚信欠缺表现、诚信欠缺原因以及诚信欠缺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对策。促使大学生在诚信机制健全的校园里以诚信作为生活处事的原则,从道德操守着眼,从日常生活着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新世纪大学生的诚信形象。  相似文献   

8.
谢琳 《教师》2008,(14):121-122
新时代关丽女大学生的形象应是朝气蓬勃、健康自信、气质优雅、内涵丰富、外表精致,这种美不仅关在外表,还美在丰富的内涵和修养。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新时代女大学生应塑造的美丽形象:新时代女大学生的形象特征;加强修养。提升丰富的内涵;讲究礼仪,塑造美丽的外形。  相似文献   

9.
大学校园流行语是一种时尚语言,以其幽默风趣、简洁明快、形象传神、新颖别致等特征为大学生所喜爱,它在社会语言大环境中蓬勃发展而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当代大学校园生活,体现了大学生共同的心理积淀和情感诉求,是校园文化内涵和青年学生的精神风貌的体现,本课题通过研究校园流行语这一语言现象,深入分析校园流行语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作用,使校园流行语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0.
高永鑫 《现代语文》2014,(4):112-113
春晚中蔡明"毒舌妇"形象的塑造主要依靠其犀利的语言。本文认为善于利用谐音、歇后语、修辞格,以及在交际中故意违反语言的合作原则,是她频繁使用的语言技巧,也是整个小品语言机智活泼、搞笑幽默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1.
当代女大学生性心理调适及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女大学生的形象关系到大学生整体的社会形象。通过分析当代女大学生的青春期性心理特点,重点对如何正确地面对恋爱,应对突发事件等进行了阐述,目的在于帮助女大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塑造美好社会形象,加强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校园一次性用具的使用情况调查大学生的“低碳”意识,以三峡大学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调查了现今大学生一次性使用状况.发现校园一次性使用十分普遍,同时大学生低碳意识也越来越强.为此建议高校应加强宣传力度使大学生积极参与低碳生活以及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校园一次性使用.  相似文献   

13.
给力、杯具、纠结……现如今,大学里"潮语"流行.这些语句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形成了校园语言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校大学生传播和使用的流行语,蕴涵着大量的社会信息,折射出了丰富的校园文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自身价值和生活方式,也是校园文化主流形态和发展轨迹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4.
校园流行语主要是指流行在高校学生中的一些非常规的词语和句子,可视为语言的一种变体.然而,校园流行语中一部分词语、句子体现了消极、粗俗的现象,造成了大学生语言的使用误区,久而久之会影响到汉语的规范和净化.因此,有必要基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探讨校园流行语中的使用误区,并提出有效的建议帮助规范和净化语言,促进大学生正确使用语言,自觉提高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离不开"形象"的塑造,小学教材中的课文亦是如此.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借助文本语言,"看"到鲜活的形象,并在这种"看"的过程中,领略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6.
读者参与手段的使用与作者的语言水平有一定的关系.该研究以三组不同英语水平的中国大学生和一组美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语料库研究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他们议论文中读者参与手段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在使用读者参与手段的总量上高于美国大学生,而且差异显著.但在各子类读者参与手段的使用上,各组中国大学生以及中美大学生之间并没有呈现某一特定的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17.
人物的语言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起着关键作用。在小说《蛙》中,莫言运用评书语言,成功地展现了主人公姑姑矛盾复杂的性格特征,使姑姑的形象丰满生动,鲜活欲出。姑姑使用的评书语言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使用"开脸儿"和"赋赞"的形式,使语言富有音乐性;二是使用"垛句"形式,使语言生动形象;三是使用"俚俗语",使语言通俗易懂,风趣幽默。  相似文献   

18.
据11月15日<解放日报>报道,华东师范大学两名在校学生在著名教育学者丁钢教授指导下,以"待业大学生群体生存状态研究"为题,实地调查了沪上大学生待业群体的情况.调查表明,待业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其中"啃老族"是待业大学生最怕听到的称呼.  相似文献   

19.
尹锡军 《考试周刊》2008,(25):139-140
诚信既是一个人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又是治理国家必须遵守的规范,它对于塑造人的思想信仰和人格,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系社会秩序,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作为当代的骄子,通过诚信教育可以改善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可以塑造大学生讲究诚信的整体形象,可以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为诚信体系的建立做贡献.  相似文献   

20.
当前学界有关人格的划分忽视了角色个性,应在研究一般意义人格的基础上,关注角色人格,进而剖析大学生校园人格.从角色责任的层面上探讨培育大学生校园人格的实践意义,大学生是深层次社会信仰的主体或潜在主体,是社会道德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社会主流文化的创造者和呼应者.是科学精神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塑造大学生校园人格应把握好校园人格与理想人格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