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鲁迅《野草》,除了受到波特莱尔、屠格涅夫和尼采“散文诗”的影响,象征主义、现实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也受过佛教文学创作和佛教美学思想的影响。他所主张的“发扬真美,以娱人情”与佛文化的美学思想“妙悟说”与“神韵说”关系密切,《野草》的艺术追求价值取向与佛文化艺术实践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
在关于“美”与“丑”的文艺理论中,“以丑为美”是一个重要的美学命题。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苏轼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的“审丑”理论。苏轼的“审丑”理论形成于求奇尚怪的宋代,建立在他个人人生际遇、哲学观、文艺观的基础之上。苏轼的“审丑”理论从艺术本体的角度对“丑”所蕴含的美学价值进行了全面的揭示,并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其内容博大精深,里面蕴涵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智慧。学界对其中的文体论、创作论等已经作了充分的研究,文章将从生态美学的视角,以《原道》、《明诗》、《物色》三篇为例,从“自然会妙”、“顺美匡正”、“情以物迁”三个层面对其生态美学智慧进行探索研究,并力图作一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4.
“滋味”是我国古代美学理论中曾经大量出现过的美学概念,许多有影响的文艺理论著作,都曾不同程度地论及到“滋味”的问题,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以“滋味”这一美学概念为核心的“滋味说”。所以对“滋味说”的研究,也就成了中国古代美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系统而深刻地认识“滋味说”,探究其源流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滋味说”的源头究竟何在呢?通过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全面考察,笔者认为,“滋味说”的源头在钟嵘的著名文学理论著作《诗品》之中。  相似文献   

5.
《文库》的出版 ,无疑是美学界的一件盛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美学不仅源远流长 ,而且博大精深。这些美学论著有一个显著特色 ,即从人与人、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中来思考和回答美学问题 ,而在思考与回答美学问题时 ,又鲜明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念。就其中对中国美学思想影响最大的儒道两家而言 ,道家痛感“自三代以下者 ,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庄子·骈拇》) ,愤激地说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 ,谓之倒置之民。”(同上《缮性》)他们提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同上《天道》)、“淡然无极而总美从之”(同上《刻意》)的美学见解 ,…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一书是近代极负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境界说”又是《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尤其是“无我之境”所要求于文艺的真实性,超出了传统美学所论之一般范畴,在中国美学关于意境理论发展史上首次把它推到了宇宙人生的深处。“境界说”对文学美学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于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主要诗学观点及其美学内涵,历来有众说纷纭的阐释与评价。本文从严羽自己提出的“以禅喻诗”的方法论进行切入,指出“妙悟”说是严羽诗思想的核心范畴,也是诗学与禅学相通的关键之点。又对“妙悟”说的审美内涵进行解析,指出其包含着“第一义之悟”和“透彻之悟”两个层面,而“透彻之悟”又是严羽诗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透彻之悟”所指的并非是某家某派的风格,而是好诗所应具有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的特征一是整体性的美感,二是具有虚幻性和多义性。西方的符号论美学所说的诗歌“幻象”,可以参照理解严羽的“透彻之悟”所呈示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的哲学和美学思想深受叔本华的影响。非理性的悲观主义构成了叔本华的伦理学和美学的核心,也成为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立足点。但王国维套用叔本华的“原罪——解脱”说和“第三种悲剧”说评论《红楼梦》显得削足适履、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9.
如淳在《汉书·昭帝纪》的注中提出“戍边三日”说,此说与汉代真正的徭戍制度间存在巨大差异,“戍边三日”说背后的精神内核是汉儒一贯倡导的“与民休息”思想。如淳继承《周礼》《礼记》及汉儒的戍边制度理论,通过以经注律、以律注史的方式传达“轻徭薄赋”的政治理想,他提出“戍边三日”说的实质是试图以话语建构、干预现实权力。  相似文献   

10.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西游记》评点本,它从小说所体现的“极幻”与“极真”的辩证关系入手对《西游记》进行了评点。《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指出小说在主题上、艺术上和情感上的“以幻寓理”、“以幻写真”、“以幻感世”,同时认为评点者对小说之“幻”是高度赞赏和肯定的。  相似文献   

11.
才学化是六朝赋创作中的一种普遍追求,南朝赋有着较为典型的才学化倾向。"人的觉醒"与"赋兼才学"是南朝赋形成才学化倾向的根本原因。六朝时期新兴的社会思潮"人的觉醒"与传统的赋学观念"赋兼才学"叠加在一起,使六朝赋的才学化特征比汉赋突出;"人的觉醒"促使六朝士人努力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才情,促使赋家在赋的创作中运用种种艺术手段来表现出超人(包括前人)一等的才学,故南朝赋的才学化倾向比魏晋赋典型。  相似文献   

12.
重新探究举案齐眉的研究发现,它并非是人们常理解的夫妻间恩爱的象征,它的背后隐匿着更为深刻的历史原因,那就是有关汉代夫妻关系的实质。在汉代,代表主流话语权的儒家学说对夫妻间的关系有着明确的定位,即夫妻尊卑有序,妻子要服从丈夫。通过对汉代夫妻关系的剖析,发现即使是在夫妻间貌似恩爱、和谐的背后仍有着不平等的因素所在,妇女群体因身份地位的不同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台湾“国家”图书馆所藏明长洲吴氏丛书堂抄本《陆士龙文集》十卷本,为大陆图书馆所未见。此抄本乃明吴宽据宋本抄录,且流传有序,版本可靠。与今存之明代项元汴重装之宋本《陆士龙文集》和陆元大翻刻之宋本《晋二俊文集》皆有差异,其校勘价值颇高。且台湾所藏之抄本,有清韩应陛手校题记,勘正讹误,更增加了抄本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14.
银雀山汉墓出土《唐勒赋》命名应该统一,作者当为唐勒无疑。《唐勒赋》的出土具有重要的文学史及学术史意义,尤其是有利于澄清宋玉赋这一学案,同时也进一步证明汉代散体大赋确由战国时期尚未定型的散赋发展而来,与西汉时期的枚乘、司马相如赋作有直接渊源,并不断完善直至确立为规范的体式。唐勒是赋体文学尤其是散体赋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理应得到文学史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崇礼还是崇法,经常作为辨别某种思想属于儒家还是法家的倾向性标识。先秦时期乃至到汉初,礼和法是一对对立的概念,但韩婴对礼与法的理解、对它们在社会生活、政治结构中的作用、关系,作通盘考虑。礼与法在韩婴的治世之道中都派上了用场,二者已经统一在他的政治思想框架里。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通变》篇中关于"九代"的论说,各家的观点各不相同。以"九代咏歌,志合文则"为中心,从刘勰写作《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和《通变》篇的主旨出发,对几个有争议的朝代(楚、汉、刘宋)的文学特点分别进行论述。无论从题材亦或手法,秦汉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是不能分割的;刘宋文学则多不符合刘勰的"宗经六义"的特点。通过较为详细的论说,最后得出结论:刘勰所谓的"九代"为黄、唐、虞、夏、商、周、楚汉、魏、晋。  相似文献   

17.
韩偓诗歌曾自编为《韩偓诗》和《香奁集》两部分。《香奁集》在当时的影响远大于韩偓其它诗歌。宋以后韩偓诗篇不断增加,诗集的卷数、名称俱无定准,但《韩偓诗》和《香奁集》平行流传的格局不变。《香奁集》在宋代持续发挥广泛影响,尤其受到词人的青睐,且由于与韩偓"唐末完人"的形象严重不符,以致引发真伪之争;也由于《香奁集》在宋代韩诗接受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韩偓诗风逐渐被认定为秀雅婉媚,对后人认识、评价韩偓其人其诗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周瑜是汉末三国时代杰出的军政人物,他为辅佐孙吴集团创立江东基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周瑜故里究竟在哪里一直为史学界所重视。基于对周瑜的家族族望地、出生地“舒县”的历史沿革和周瑜墓的考证,以及近年来《庐江周氏宗谱》的发现,尤其是最近庐江对汉代大城坂遗址的初步勘察,进一步证明周瑜故里在今天的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  相似文献   

19.
古代战争诗有各种不同的叙事视角,《诗经》二《雅》中的战争诗多从正面歌颂天子的文治武功,是一种朝廷政治视角;《楚辞·九歌·国殇》为祭祀为国死难的将士而作,蕴含着一种巫文化的视角;汉乐府诗歌的战争诗反映了民间视角;杜甫的战争类诗篇是一种忧国忧民的士人视角,也是战争诗的高峰。  相似文献   

20.
王逸的赋论是汉代赋论的一个重镇,成就主要表现在对屈原骚赋文本的论与评。受汉代赋学与经学互动的影响,王逸赋论充满经学色彩,这最集中地表现在他的三个赋论命题上,即"依托五经以立义""依《诗》取兴""独依诗人之义"。王逸的这三个命题共同说明王逸是依《诗》说赋的,《诗》乃赋的范本,赋的意义之源,是衡裁赋文价值的尺度。王逸赋论所依托之《诗》是《诗经》经学,故其依《诗》论赋本质上是用经学来绳律骚赋文本。王逸论赋的经学角度导致他对屈原其人其文的读解基本上都是错误的,但对中国经学对审美的文艺现象的思与说,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