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要求,是推进理论创新的要求。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不够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自信等问题。而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直接关系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十九大精神引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教材、教学、教师"三位一体"出发全面提高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质量;从学科、层次、年龄三方面构建起梯队衔接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坚定文化自信,打造优势特色学科;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体现了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认真总结和汲取中国共产党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历史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必须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紧密结合起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着力推进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觉自信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与内涵,哲学自觉自信是文化自觉自信的灵魂与最高境界。引导广大师生砥砺哲学性格,是深入文化素质教育,推进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的重要课题,应当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信的培养是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一个重要目标.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推进作为研究背景,探讨文化自信在其贯穿过程中的培养和发展,旨在通过探索和分析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文化自信的建立和传播历程,以期找到在新时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文化自信推进的科学路径.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伴随文化自信,推进发展...  相似文献   

5.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必要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尊、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尊,是在世界和中国两个坐标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具有不可磨灭的当代价值的信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是指马克思主义具有相对于其他思想理论的比较优势,不仅体现在诸多理论内容上,更体现在它的理论范式和理论特性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即掌握包括自我批判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批判武器,自觉反思对阉割了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教条式的"绝对普遍主义"阐释。  相似文献   

6.
大学素质教育的特点可归纳为:内化性、全面性、和谐性、创新性、文化自觉性.研究大学素质教育,需要高度文化自觉、自信与素质教育自觉、自信这两个自觉性的结合.落实大学素质教育,需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准确的认识,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使之在师生心灵中生根,这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文化与价值观内在相联,任何文化都承载着一定的价值观,是一定价值观的体现。从核心价值观的层面理解文化,无论对文化时代差别和民族差别的把握,还是对文化现象的总体概括和本质透视,都要深刻地进行文化反思以形成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要以文化自觉为基础,根本就是核心价值观自信。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发挥着更基础、更深层、更广泛的作用。我们需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从人类情怀和人类解放的高度理解社会主义文化,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处理好"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大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这是确证、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要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政治课程和历史课程在课程标准、教学理念上都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运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聚焦主题,实现政史融合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9.
高职生文化价值观的建构,要通过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实现从理论自发到理论自信再到理论自觉的飞跃,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从文化自发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自觉的嬗变。  相似文献   

10.
王海燕 《文教资料》2014,(22):45-46
党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近几年来中国通过种种途径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是唤起和激发国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觉醒和热爱,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是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使其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背景下,高校学报应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自觉担当起应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和创新者,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者和践行者。文章从高校学报应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入手,深刻分析了高校学报要通过提升素质、完善机制、拓宽领域、打造特色、多出成果等路径来实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切实把学报打造成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不变是文化自信得以发展的根本前提,要以文化自觉为基础,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方向,以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为核心立场.文化自信之变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文化自信不变与变的辩证统一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3.
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必须要坚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中学历史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文化自信贯穿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的始终,具有立德树人的作用。历史学科教学中要着重渗透文化自信,中学历史老师应该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历史故事树立同学的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认真剖析,让同学们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树立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4.
"四个自信"是拥有多维来源支撑的坚定信念。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规律的科学揭示是自信的真理之源,近现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是自信的历史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是自信的实践之源,成就中所体现的伟大创造力为自信提供效能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的独特优势为自信提供价值之源,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深厚根基是自信的文化之源,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为自信提供愿景之源。  相似文献   

15.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思想道德是文化自信与自觉培养的土壤,本文主要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阐述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相互融通且贯彻的途径,从根本上培养大学生对于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精神,提升大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即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均面临着文化重建的严峻形势。文化自觉为高校文化重建提供了新的认识论视角、价值论支撑与方法论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自觉过程中,文化自信是其前提,也是文化自觉的终极目标。统一战线在促进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中作用独特,倡导同心重建、对话选择、和谐共生、自觉重建、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7.
高校具有积极主动的精神诉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提升文化自觉与增强文化自信中能够发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先进文化发展、引领文化自觉自信、增强文化凝聚力和激发文化创造力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培育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  相似文献   

18.
将“文化自信”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将“文化自信”融入社会学专业主干课“中国社会思想史”,有助于培养社会学专业学生学科自信心、构建中国社会学学科话语,并促进社会学的本土化。从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两个层面总结和讨论将“文化自信”融入“中国社会思想史”课程思政的经验。课堂教学基于“讲述历史+阐释文化+提炼社会学思想+东西方文化比较与中外社会学对话”的逻辑进行,让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同时,也提升学科认同与本土理论自觉;实践环节采取“文化遗迹现场考察观摩+文化主题论文写作+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将在课堂学习中培养的文化自信和学科理论自觉主动融入日常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感和体验感。  相似文献   

19.
加强英语学习者的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培养,是解决中国文化失语问题以及将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关键.英语教学与自我学习在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培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英语教学者必须从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方式上进行改革,才能实现文化自觉与自信.英语学习者作为主要的文化传播群体,要形成强烈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必须具备文化传承意识、文化创造意识和文化使命意识这三种意识.  相似文献   

20.
刘畅 《教育教学论坛》2020,(16):146-14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将“文化自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明确了“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今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西方错误思潮的冲击下,承载着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精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却面临着诸多挑战。文章从教育生态系统中与个体关系最密切的家庭教育出发,探讨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家庭教育应提供的精神动能和面临的现实困境,为更好地通过教育手段实现文化自觉、文化认同,最终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